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冷粘修补工艺1、根据待修部位的形状及损伤程度进行修整、打磨,尽量使待修部位形成平滑过渡的凹状面,切忌有翘头出现。打磨待修部位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和疏松层,增加橡胶表面的粗糙度,提高粘接效果。一般采用磨光机配纱布轮片或钨钢碟片打磨。要注意掌握打磨时间,避免高温碳化橡胶层表面。2、清洁打磨部位。打磨会产生大量的橡胶粉尘,为了不影响粘接力,修补部位用压缩空气或热风枪、鼓风机、毛刷等边刷边吹,保证表面清洁,无粉尘,不含油脂、机油、化学清洗剂等。不要使用化学清洗剂清洗,因为清洗剂会渗透到输送带帆布层内,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挥发,容易造成修补层鼓包缺陷,要特别注意不能用水清洗。3、烘干打磨部位。胶层内的渗水、环境潮气和清洗残留的溶剂都会影响修补的效果。用碘钨灯或热风枪高温烘干修补面至灰白色,确保完全干燥。烘烤后晾置~段时间,观察表面是否变潮、颜色变深,如果颜色发生变化则继续烘烤。注意碘钨灯使用时要与打磨面保持一定距离。4、配胶。根据修补面大小确定用胶量,并按说明书给出的比例,精确称量各冷粘胶组分进行调配。胶粘剂随用随配,配好后须一次用完(3~5min内),切忌剩胶。5、涂胶与保护。涂胶前先在修补面背面贴上临时胶带纸,以防漏胶,然后在修补面上刷少量底胶,静置一段时间后(似粘非粘),再倒上胶液,表面刮抹平整。6、固化。修补完成后,冷粘胶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固化反应,固化时间因修补剂型号不同而略有差异。适当加热烘干(50~70oC)可加快投用时间。对于织物芯输送带来说,较小的贯通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补强结构,按照上述修补工艺直接进行修补即可。较大面积的贯通伤一般情况下为局部严重磨损所致,不宜使用冷粘方式处理。施工措施最佳施工温度为15~30℃,湿度低于85%,如果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粉尘较多,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1)环境温度较低(低于10℃),建议采用热风枪或碘钨灯加热。加热灯具不能离修补面太近,防止损坏修补面。适度的加热可以加快固化进度,缩短维修时间,有利于尽快投入生产,而且对粘接强度也有利。(2)阴雨天和风尘较大的环境下不宜施工。若确实需要施工,则必须在施工范围内采取遮挡、封闭、除尘、加热烘烤、热风除湿等措施。(3)如果修复时间与生产发生矛盾或施工时间不够,可以采取分段修复的办法。分段修补完成后的投用时间及负荷可根据修补位置的受力情况和修补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加热(50~7O℃)可加快投用时间。冷粘工作环境冷粘修补的工作环境必须有利于保证粘接质量。环境因素中湿度、温度、清洁度对冷粘修补质量有重要影响。如果环境空气湿度大,打磨后的输送带表面就容易吸收水分,影响冷粘胶的湿润,粘接后容易出现界面破坏。为了保证冷粘质量,环境空气湿度要不大于85%。如果冷粘环境温度较低,冷粘胶流动性就差,输送带表面温度也低,这些因素给冷粘胶湿润被粘表面带来困难。所以冷粘时温度一般不要低于15~C,当然温度过高也不好,不易控制,最好不要超过25℃。冷粘工作现场要避免尘土飞扬,因为要对粘合面长时间敞晾,若空气中灰尘较大,则会使胶面受到污染,影响冷粘修补质量。
本文标题:冷粘修补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8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