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1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斑马线宵壤之别湖泊.(pō)一柱擎.(jīng)天B.吃工夫胶柱鼓瑟针砭.(biān)暴戾恣睢.(zuī)C.集大成噤若寒蝉瞠.(chēng)目诘.(jí)屈聱牙D.纪录片前踞后恭悖谬.(miù)飞灾横.(héng)祸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整体实力不济,所以尽管拥有超级巨星马布里,北京男篮还是被本赛季最大的黑马山东男篮横扫,止步四强,未能重蹈覆辙....,再获总决赛冠军。B.微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喜欢且敢于尝鲜的家电企业纷纷涉足,消费者也对这一方式充满了兴致,一时间,家电微博营销大有风生水起....之势。C.面对小区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相互协商,挖空心思....,积极行动,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群众利益无小事,更何况是吃水难这样的大事。D.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为他们具有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迅速而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流和本质。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B.能否实现政企分开,既要求“政”努力克服过度干预的冲动,管住“看得见的手”,也要求“企”转变经营思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C.绿色印刷是指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印刷品废弃后易于回收并循环利用,可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D.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4.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2⑤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A.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鲁迅B.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郭沫若C.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鲁迅D.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郭沫若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曾经①于内蒙古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是元朝的开国都城。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步③,其旅游资源也在被进一步开发之中。A.①矗立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③开掘B.①耸立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③开掘C.①耸立②这个草原都城的遗址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③挖掘D.①矗立②这个在七个世纪前闻名于世的草原都城的遗址③挖掘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①,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②,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乃得追杖屦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问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书之以为序。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注释:①霡霂(màimù):小雨连绵。②悬霤(liù):雨水从屋檐流下。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顾:回头看B.吾两人宿.舂粮宿:准备C.幼青踵.至踵:跟随D.食尽反.矣反:通“返”,回去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皆出其诗以.求正焉②常以.身翼蔽沛公B.①则.其人之性情诗也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①表圣之所.云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①余不具列焉.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余)谓同游吴去尘曰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D.幸有以慰(吾)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10.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译文】衣服帽子笑声话语,没有一样不是诗。②遂书之以为序。【译文】(我)于是写下了这篇文字作为序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临江仙信州作晁补之①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注:○1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被贬官任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2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林间隐居图”错。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4“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化用而来,试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试卷答案】王维的诗句,首先写出他在悠闲地“行”,悠闲地“看”,在不经意间走到了水的源头,又漫无目的地看着云起云散,自在之情不言而喻。而晁补之的词句,则写出他刻意去“行”去“看”,作者想“行”却已到了水穷处,想“看”却只有云起云散,表达的是一种山穷水尽的困窘之感。【归纳答案】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随意而行,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无路可走,就坐下来看山岭上的云起云涌,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的心境。晁补之的词句将“水穷”“云起”突前,“水穷”句突出写山穷水尽的意象;“云起”句突出写词人冷眼旁观政治上的云起云涌。表现了词人山穷水尽的困窘心境。【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交代词的政治背景,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松间药臼竹间衣:紧承“残僧野寺”句,写词人的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药臼响,衣衫影,给词人的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句。词人将王诗的“水穷”“云起”突前,“水穷”,突出强调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云起”突出强调了云起云涌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幽禽”悲啼写词人:自己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月斜西院愈声悲:紧承前句,写词人对“幽禽”啼声的感觉。“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愈声悲”即“幽禽”的“苦啼”是愈啼愈悲,词人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词人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青山无限好”化用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诗句,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取材于《晏子春秋》)【答案】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①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②海内存知己,。,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我闻琵琶已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琵琶行》)④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⑤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⑥地也,!天也,!(关汉卿《窦娥冤》)【答案】①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②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③又闻此语重唧唧/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⑤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⑥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上答案以课本所取版本为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东汉时期,纸张的广泛应用很快替代了竹简与帛书,成为文字的第一载体。从那时起直到当代,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提到书籍,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纸本书。然而近十余年来电子书的出现,在极短时间里动摇了人们的观念,令部分人开始担忧它会取代纸本书,成为文字载体的主流。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电子书固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完全取代纸本书还不太现实,未来的文字载体应当是百花齐放的一种格局。正如网络媒体的出现冲击了平面媒体,但平面媒体并没有全面撤出市场,报纸、杂志依然大量存在。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相关资讯,或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从这点来说,无论读者是通过纸本书达到目的,还是通过电子书达到目的,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主要
本文标题: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