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关于省联社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运营条线)
关于省联社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运营条线)为更好的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运营管理工作,有效防范柜台业务操作风险,不断提升我行服务形象。根据省联社下发《关于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行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布置相关部门开展梳理和总结,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运营管理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1、基础制度建设情况我行着力改变“重经营轻运管,重指标轻内控”观念,持续夯实运营基础。明确运营管理部职责,立足服务支行、服务前台宗旨,充分发挥下辖四个中心的业务支撑效能,按照扁平化、垂直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制度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制定了相关内控管理制度。分别修订并下发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柜员卡管理实施细则》(桐商银【2015】26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收付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桐商银〔2015〕79号),同时制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试行)》(桐商银【2015】55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存量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相关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实自查工作方案》(桐商银【2015】23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风险自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桐商银〔2015〕118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空白凭证调整实施方案》(桐商银〔2015〕153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登记簿整合规范实施方案》(桐商银〔2015〕154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业务系统指纹实施细则》(桐商银〔2015〕174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放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桐商银〔2015〕252号)等文件,从而保障全行业务运行管理架构不断趋向完善。2、重要空白凭证及登记簿管理情况为规范我行各类重要空白凭证、业务登记簿的管理和使用,有效落实(《全省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登记簿整合规范方案》(皖农信联办〔2015〕82号)、《全省农村商业银行重要空白凭证调整方案》(皖农信联办〔2015〕83号))的要求,我行及时制定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空白凭证调整实施方案》(桐商银〔2015〕153号文件)、《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登记簿整合规范实施方案》(〔2015〕154号文件),适时厘清整合范围,于2015年6月12日组织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换版前的培训与辅导专题会议,各网点会计业务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为按期完成重要空白凭证调整和业务登记簿的换版工作提供先行理论铺垫。我行于2015年8月1日起正式在全辖范围内启用新版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3、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情况我行始终高度重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努力提高柜面操作人员的合规意识,充分运用事后监督、远程监控、远程授权、对账、审计等风控系统,促进柜面业务操作行为的规范化。根据省联社转发的《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办公室转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通知》(皖农信联办【2015】98号)和《关于对全系统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开展一次全面自查的紧急通知》(皖农信联办[2015]122号)的文件要求,我行于2015年8月份开展了全辖网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全面自查。4、指纹系统推广情况。随着省联社指纹系统的全面铺开,我行依据《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柜员管理办法》、《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授权管理办法》、《全省农村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指纹验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指纹验证特点以及指纹验证系统运用实际制订《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综合业务系统指纹验证实施细则(暂行)》(桐商银〔2015〕174号),强化了对综合业务系统柜员指纹验证系统的管理。并于2015年8月底全面完成40个账务机构(含清算中心、财务会计部),13个管理机构的指纹管理系统的上线工作,进一步控制了柜面操作风险。5、现有风控系统运行情况⑴、事后监督系统风控运行情况。2015年前三季度,事后监督中心共对全辖37个营业网点和1个清算中心2274319笔业务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各类差错852笔,同比减少428笔,全辖平均差错笔数及差错率均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全辖平均差错率为0.373‰,同比下降了0.192‰,全辖平均差错笔数及差错率均大幅下降。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差错率,目前控制在万分之四以内。⑵、对账系统风控运行情况。2015年前三季度,共签订对账协议参与对账的客户4882户,较去年末增加278户;生成对账单38815份,共发出对账单38815份,收回有效对账单37905份,收回有效对账率为97.66%,收回有效对账率稳步提高。对账中心是按月统计考核邮局有效对账率,对各支行协助对账率按月排名,按季对对账工作进行分析总结通报。⑶、授权系统风控运行情况。截止2015年9月末远程集中授权中心共办理授权业务821698笔,其中授权成功789649笔,拒绝授权8075笔,审查发现授权请求不合理提示申请端取消授权21942笔。按月对集中授权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汇总集中、突出的问题,下发授权案例分析,向营业网点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针对突出问题对网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业务技能辅导、培训。6、柜面业务操作70条严禁执行情况为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柜面操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我行及时转发省联社印发的《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柜面操作70条严禁》(皖农信联办〔2015〕119号),并制定全员学习新态势。同时对照严禁条款要求各支行、营业部逐条逐项认真开展自查并形成总结报告,严格规范柜面操作行为,根据自查发现的问题安排事后监督中心人员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到位,有效提高我行风险防控能力。7、反洗钱执行力度方面为适应反洗钱工作形势发展,结合我行反洗钱工作具体实际,对反洗钱内控制度进行梳理,按照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涵盖了金融业务中所有可能的洗钱风险点。依托当地人行、省联社开展的反洗钱知识培训,及时组织我行的反洗钱知识再传达再培训再学习。通过召开反洗钱专题会议、内网通知、晨会部署、二代反洗钱系统操作实务培训等途径指导辖内反洗钱报告员开展客户身份识别、账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尽职调查、客户风险评级2015年7月21日省联社召开反洗钱知识培训班,班上就反洗钱工作具体情况做了详细报告,并着重强调开展洗钱自评估活动。我行于上半年成立了反洗钱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行反洗钱风险评估,制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反洗钱风险自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桐商银〔2015〕118号文件),扎实推进我行反洗钱风险自评估工作。同时适时根据省联社洗钱风险自评估指导意见,制定的我行洗线自评估制度和自评估情况汇报已在会议前报人民银行桐城市支行及省联社运行管理部。从人民银行桐城市支行反馈情况来看,当地人行对我行报送的材料高度认可。目前洗钱风险及产品正在梳理和修订中,我行计划于2016年起正式开展新的洗钱自评估制度和方案。二、存在的突出问题1、日常基础制度在基层一线贯彻执行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在操作人员未能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执行,一些细节性简单缺失屡查屡犯。比如:如开户资料不全、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未向人民银行备案、账户未按规定实施年检、不合规账户仍然使用,客户身份未能识别和识别不及时、客户风险等级未划分或划分不规范等。2、各项业务运维系统完善度尚有缺失,大部分风控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漏洞良多。如:事后监督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审核凭证的规范性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准确性,未能系统的向风险预警、监测方面发展;授权系统界面需优化处理点颇多,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标准不一等。3、金融时代变革下的专业知识资源的匮乏,随着金融资产机构的战略转型,新型金融市场业务暂露头角。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作为业务部门,目前并没有直接参与新业务的营销和学习环节,引起新兴业务的拓展与支撑相脱离,从而导致运营条线对新兴资金业务的风险把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全省协调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全省农商行的全面挂牌,各农商行间的协作却仍停滞不前,客户跨区域办理特殊业务(如:修改信息等)往往得不到第一时间处理,很多时候出现相互推诿现象,极易造成客户降低对安徽农金品牌的认可度。三、相关建议1、省联社应根据“三好银行”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合理确立内控指标、合规指标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业务条线内控治理策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拓展管理服务面,立足于服务农商行的理念,推进普惠金融创新业务产品,协助农商行提升客户满意度。2、加大创新力度,紧跟当下中间业务品种的拓展方向和速度,实施重点攻关。同时加强对各农商行的培训和指导,努力提升操作人员的风险鉴别意识与抵抗风险能力。3、主动收集各农商行对风控系统的反馈意见,甄选待提升需求,扎实改进,加强省联社业务运营实时监测审核能力,实现对不规范操作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减小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逐步构建完整、规范、高效的柜面业务风险系统体系,真正实现效率与安全的统一。4、建议明确省联社各管理部门职能,统一各农商行信息汇报路径,对后期运营过程中的问题采取“一站式”处理模式。运营管理部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本文标题:关于省联社开展年度重点工作调研的情况汇报(运营条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6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