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第七章第一节农业推广组织一、农业推广组织概述(-)农业推广组织的概念农业推广组织是构成农业推广体系的一种职能机构,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农业推广组织主要围绕服务三农的中心目标,参与政府的计划、决策、农民培训及试验、示范的执行等任务。没有健全的农业推广组织,就没有完善的成果转化通道,科技成果就很难进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二)农业推广体系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各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相应农业推广体系也各异。美国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由农学院统一领导与管理,多数国家在农业部设置农业推广机构,自上而下进行管理。中国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别由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三)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1.确定推广目标2.保持推广工作的连续性3.保持推广工作的权变性4.信息交换5.控制6.激励7.评估二、农业推广组织类型(-)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就是以政府为主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计划制定工作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方式,目标群体难以参与。农业推广工作方式偏于技术创新的单向传递,农业推广人员兼有行政和教育工作角色,角色冲突较为明显,执行以综合效益为主的推广目标。行政型推广组织的公共责任范围较广,涉及全民的福利,组织的活动成果主要由农村社会与经济效益来度量。(二)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大学(科研院所)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城镇居民,工作方式是教育性的。这类推广组织的行动计划是以成人教育形式表现的,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技术为主,且大部分推广内容是来自学校内的农业研究成果。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通常是农业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或附属单位,因而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等功能整合在同一机构,农业推广人员就是农业教育人员,而其工作角色就是进行教育性活动。组织规模是由大学行政所能影响的范围而决定的。(三)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推广项目地区的目标团体,也可涉及其他相关团体。其工作目标视项目的性质而定,主要是社会及经济性的成果,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为主,亦具操作性,而组织规模属于中等偏小。就组织表现而言,项目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公共职责范围,是改善项目区目标团体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其成果评估也偏重社会经济效益。在项目执行过程及实施结束之后,都要进行较严格的监测与评估。(四)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以企业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大都以公司形态出现,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生产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农业推广中大都采用配套技术推广方式,同时也为农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或资金,使农民能够较快地改进其生产经营条件,从而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益。此类组织是以企业自身效益为主,有时农民利益受制于企业效益。(五)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方式而形成的组织机构,具有明显的自愿性和专业性农民组织。这类推广组织的工作目标是提高合作团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福利,因此,其技术特征以操作性技术为主,同时进行一些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传递。需要指出的是,这类组织的农业推广工作资源是自我支持和管理的。其日常活动要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调整。三、国内外农业推广组织概况(-)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农业推广组织建立阶段(1949-1957)2.农业推广组织发展阶段(1958-1965)3.农业推广组织曲折阶段(1966—1976)4.农业推广组织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2000年底统计:我国有种植业技术推广机构5.1万个,农技推广人员38.4万余人。国家设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省级为省农技推广中心或分设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总站,地(市)级设农技推广中心或分立的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种子等站。县级主要设农技推广中心。乡镇一级设农技站。全国约有20%的村设有农技服务组织,共有193万农民技术员,660多万个科技示范户。全国共有畜牧兽医机构5.6万多个,48.3万名畜牧兽医推广人员。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7638个,水产技术人员43467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4.1万个,技术推广人员272462人。农业经营管理机构46170个,职工168871人。林业技术推广站3.7万多个,推广人员15万多人。水利技术推广机构4.8万多个,推广人员87万多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15万多个,囊括500多万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二)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1、美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1)体系:美国实行的是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体制。机构上有三个层次,即:联邦农业部的推广组织机构,州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2)各级组织关系:农业部-联邦推广局长;学校——州推广出站3)经费关系:32%联邦;47%州;3%私人。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状况和职称制度:专职专业人员;家政推广专家;志愿者2.日本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全国范围内,由国家、地方及农民共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推广(日本称农业普及)组织机构,农业改良普及所是日本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其协力(辅助)机构主要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教育、情报等机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地方农业普及机经费: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推广队伍及职能:专门技术员;改良普及员3.英国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国家有英国农渔食品部农业发展咨询局。在地方则按郡和城镇设置咨询推广机构,从而形成了国家与地方上下一体的农业咨询推广体系。此外,其他组织,包括英国肉品和农畜管理委员会、全国农业中心和各种协会,在农业咨询推广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4、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1)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自上而下纵向推广体系完整,同时经常性的横向合作和信息交流。(2)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随着生产的发展,协会组织承担费用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没有一个国家靠有偿服务解决推广体系的主要经费。4、国外较成功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共同特点(3)加强农业推广的立法,以法保推广,以法促推广。(4)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职责分明,又密切合作。(5)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素质。许多国家对推广人员都要进行职前培训,对在职培训的时限和内容都有明确要求。第二节农业推广组组织的管理一、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二)层次性原则(三)协调性原则信息沟通应变能力监测调控(四)整体性原则(五)能动性原则主动性创造性(六)封闭性原则由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四部分组成连续封闭的回路。二、高层与基层推广组织的职能(-)高层推广组织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不同于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其职能有:1.推广者的人事管理2.对基层推广者的技术支持3.推广者的基础培训与高级培训4.管理职能5.对基层推广者的监督6.对基层推广者的评价(二)基层推广组织的反馈与执行职能(1)就目标、人口、地理、资源、经济、交通状况建立有关人、组、机构、培训等框图。(2)必须具备识别推广障碍因素的技能,并找到可能克服这些障碍因素的办法。(3)必须保证与目标组一起确定问题,为鼓励目标组参加,必须有诊断目标组的技能并能使他们组织起来的能力。(4)必须对目标组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评论,并反馈到上级。(5)基层推广工作者应该参加上一级确定措施的讨论,上一级组织让他们有发言权并为决策做出贡献。(6)在专家不能进行调查时,基层推广工作者必须能够自己进行调查,为决策提供依据。(7)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基层推广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和目标组一起通过讨论和提高,使问题暴露出来,并做出解答。(8)基层推广工作者必须懂得推广的内容,必须传授有关生产技术、农场管理、市场营销和家政知识等。三、改革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管理(-)应用信息管理强化农业推广的咨询服务功能(二)应用知识管理创建学习型的农业推广组织(三)实行企业化管理创建示范农场和高新技术园区(四)依靠可持续发展管理完成政府赋予农业推广部门的公益性任务第三节农业推广人员一、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一)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二)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1.学科基础知识2.管理才能3.经营能力4.文字表达能力5.口头表达能力6.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知识二、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各级推广人员的职责1.全国性及省、地(市)级农业推广人负的职责2.县级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3.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4.村级农业推广人负的职责(二)各级农业技术职务包括农业技术职务(职称)分为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和推广研究员五个级别。各级技术职务的职责。三、农业推广人员的管理(-)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内容1.合理规划与编制2.合理选配农业推广人员3.恰当使用农业推广人员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养提高5.农业推广人员的考核(二)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1.经济的方法2.行政的方法3.思想教育的方法4.精神激励法5.法律的方法6.农业推广人员的资格地位结束第七章
本文标题: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