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八国峰会召开能源问题成焦点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作用上海科学院沈跃栋2007年6月14日主要内容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中国的“绿色行动”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垂范作用全球化的机遇国内外的发展环境能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二大约束我们社会经济大系统好比一列火车,目前处于提速阶段,我们知道高速行驶是有风险的(或者叫危险),作为火车有自动保护系统,当速度超过一定值,会启动二个制动阀:能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限制,使发展降速,让社会经济大系统处于一种稳态,是一种状态的回归,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而不是灾难。能源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因人们的需求不外乎:衣食住行乐。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做到有衣穿、有饭吃,解决衣食问题,这主要是靠发展能耗强度不高的农业和轻纺业。随着需求的升级,今后要着力解决的是住行问题,这就把我国经济发展推入重化工时期,重点发展高能耗强度的产业(钢铁、石化、建材及房地产与交通运输业)、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是人们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中国与全球一次能源生产增长比较排行榜(BP能源数据计算)期间全球GDP平均增长%全球一次能源平均年增长%全球一次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我国GDP平均增长%我国一次能源平均年增长%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1-85年2.641.920.7310.784.660.43286-90年3.592.330.657.924.120.52091-95年2.251.110.4912.264.620.37796-00年3.441.500.438.633.210.37201-05年2.742.731.009.549.821.029平均合计2.931.920.669.8265.280.538国际新动向八国峰会就气候变化问题经过艰苦谈判,八国集团7日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妥协,同意“认真考虑”德国等方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建议,并一致认为有关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促进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体内容:煤矿瓦斯的减排和利用、发展清洁煤技术、消减和消除贸易壁垒。中国的“绿色行动”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3%,低于经济增长率1.4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为23.7亿吨,增长9.6%。原油3.2亿吨,增长7.1%。天然气556亿立方米,增长19.9%。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四讲)能源政治讲安全观能源经济讲效率观能源环境讲生态观能源科技讲创新观我们的观点(对发展过程的认识)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只有当其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人均能源消费和相应碳排放才有可能达到“极点”并逐渐下降。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使该“极点”提前实现,但不可能无条件地跨越这一发展阶段。过早或过激地对发展中国家施加限控碳排放的义务,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现实的。我国的国情(1/3)我国的国情(2/3)我国的国情(3/3)《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总的目标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供电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1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点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环保总局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做法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低碳能源战略加快制定能源法加强能源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建立低碳能源供应体系有序开发水电(到2010年CO2减排约5亿吨)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到2010年CO2减排约0.5亿吨)提升火力发电技术(到2010年CO2减排约1.1亿吨)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到2010年减排约2亿吨CO2当量)推进生物质能源(到2010年减排约0.3亿吨CO2当量)积极扶持其他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到2010年减排约0.6亿吨CO2当量)“三大一特”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特高压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多系统优化与诸技术组合:电力热力制冷蓄能调整工作我国将停止煤直接液化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的扩展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煤变油存在效率和环保问题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垂范中国经济增长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接受西气、西电的东部端点,需精心设计,用好西部能源资源,为实现“西部大开发”和“东部率先”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国内各区域经济统筹和协调发展区域能源协调发展的思考(1/2)通过构建能源信息一体化、能源交通运输一体化和能源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区域能源系统建设,重点为区域内统一的大型能源生产供给和调配基地,为区域内能源的合作互补协调发展机制形成创造条件。在运作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府对能源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利用价格杠杆作用,调节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和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而当市场机制失灵时,及时介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有效调配资源,以保证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区域能源协调发展的思考(2/2)充分利用各区域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加强能源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各区域产业发展要求,注重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束缚,拓展空间,建立泛区域板块。基于区内和区外二个市场、二种资源的思考,应利用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区内急需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外能源资源来满足区内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通过建立区域能源安全储备系统和区域能源预警体系,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区域能源供给危机,以保障区域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海洋石油117”号•由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我国迄今最大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船体部分4月30日由中船集团所属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完毕,储油能力可达200万桶原油。•FPSO是海洋石油开发的关键设施,是高风险、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的海上油田重要装置,是海洋石油工业、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工业三者结合的产物。盛况空前的上海汽车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成功钻获“可燃冰”国家历时9年,累计投入5亿元,中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据初步预测,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中国在南海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神狐海域,成为世界上第24个采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地区。全球化的机遇一次能源需求总量=本地产+进口–出口–国际海运仓储量±储备量变化世界能源地图(一次能源需求总量全球分布图)能源产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06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分析比较(全球500强)行业行业排名(共计53)企业数备注炼油134车辆与零部件334公用设施923电网能源1711发电供热采矿原油生产278TheHydrogenEconomy诱人的蛋糕我们的目的:使能源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八国峰会召开能源问题成焦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