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数学第6单元63—74页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1课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课型新授课时共课时第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易混、易错点: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认知基础:能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间分配学20讲5练15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一、谈话引入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27×6+27×4=27○(□+□)25×(2+4)=□○□○□○□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二、交流共享3.揭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例题6情境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2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收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中国象棋一副32元,围棋一副58元。所求问题: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2.解决问题。(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2)提问:32×102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将你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计算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3.组织全班汇报。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汇报预测:算法一:用竖式计算。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们的得数相加。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4.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组织评议。(2)小组讨论。提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两个数相乘,其中的一个乘数接近整十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加(减)几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让学生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第一小题是顺向的改写,第二小题是逆向的改写。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图。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板书:32×10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板书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算法二,强调: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计算我们都可以通过口算得出,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3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顺向应用,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先对各个算式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加深对这些算式的特点的理解。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8、13题。第8题,巩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的方法。第13题,这道题和“练一练”第2题类似。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堂作业:练习十第9、10题。课后反思得:失:纠:课题练习十练习新授课时共课时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学情分析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4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易混、易错点: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认知基础: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间分配学15讲5练20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讲练结合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一、知识再现1.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样的练习,在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5题。(1)课件出示练习题。(2)组织观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3)学生独立解答。(4)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12题。这道题是通过观察等式让学生对各种各种乘法运算律进行回忆。练习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是怎样运用这些运算律的。4.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5题。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乘法运算律有关的练习。(板书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进行指导。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5这道题是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组织计算时,只要学生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过程是简便的,都应给予肯定。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6、17题。这两题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从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第16题,先让学生算一算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组织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最后总结得出: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第17题,这道题是利用第16题的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35×98这道题要先把“98”转化成“100-2”,然后再利用上面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第18题。这道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比一比谁的算法更简便。3.自主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其余的练习。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15、19、20题。课后反思得:失:纠: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6课题相遇问题课型新授课时共课时第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2.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学情分析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难点: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易混、易错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学生认知基础:对路程问题有简单的认识,会用乘法分配律运算。时间分配学15讲10练15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一、谈话引入1.回答下面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2)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当时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他们在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并说出数量关系,二、交流共享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3)导入:这两个同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71.收集信息。请同学们再次阅读题目,观察情境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已知条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所求问题: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2.整理信息。(1)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列表、画图)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3)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表格,组织进行评议和订正。画图整理:7070707060606060小明家小芳家?米列表整理: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钟3.分析解题思路。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并确定先算什么吗?思路一: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别算出小明和小芳走的路程,再把两个人走的路程相加,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思路二:两人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两人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相遇时间”就等于总路程。4.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学生独立回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8学生根据以上两种解题思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组织汇报交流。5.观察比较,感受联系。提问: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6.回顾反思,交流体会。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交流体会: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要注意寻找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69页“试一试”。2.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3.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一”第2题。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2、3、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1)两种方法的得数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2)观察等式,你想到了哪个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得:失:纠: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型练习课时共课时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9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应用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认识并掌握相关行程问题或工作问题的数量关系。2、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充满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分析并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易混、易错点:分析并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认知基础: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时间分配学10讲5练25教法与学法自学、交流、展示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一、激活旧知,引入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一”第4题。读题,联系直观图独立解答。交流解答两题的算式。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一”第6题。要求学生说说条件是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学生质疑。3、小结思路。学生讨论交流。速度*时间=路程提问:解答两题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教师说明。教师指导。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10小结思路。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1、讨论练习十一第7题。2、做练习十一第8题。3、做练习十一第10题。4完成思考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四、全科总结,完成作业。1、练习总结。2、完成作业。练习十一第5、7、9题。教师引导课后反思得:失:纠:课题整理与练习课型练习课时共课时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11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
本文标题:四数学第6单元63—7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3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