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修订稿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教师:计数器学生:收集关于小数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展示、交流信息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许多关于小数的资料,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再谈谈你了解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二)引入新课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学生齐读课题.(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预设可能提出如下问题。1、小数的意义是什么?2、怎样写小数?3、怎样读小数?二、探究学习(一)将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写在黑板上,激励学生讨论学习请同学们自习课本2-6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样的数叫做小数?2、怎样读小数?3、怎样写小数?4、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2.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学情。3.教师根据所掌握的实际学情,适时点拨。5.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讨论成果。(10分钟)引导学生归纳:(1)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2)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米。(3)归纳小数的意义(4)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a、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b、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三、应用拓展(一)教师出示练习题。1、填空(1)由2个十、7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2、写出下面几个数中“9”表示的意义。9.26中的9”表示()0.926中的“9”表示()(二)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用适当题型编写1-2道练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三)全课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千百十个十百千位位位位•分分分数位位位位教学反思:测量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米做单位表示,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活动,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者几厘米用米做单位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2、几米几分米或几米几厘米等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准备米尺、卷尺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活动一:猜一猜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情景图的主题,并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分组讨论:6分米和45厘米用“米”做单位怎样表示呢?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写成分母是10或者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4、让学生自己阅读第7页。活动二:量一量1、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或者其他物品的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做单位怎样表示。2、重点讨论:1米6分米用“米”做单位怎样表示?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4、完成第6页“填一填”。左面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面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最后全班交流。解释与运用活动一:练一练1、第8页“试一试”。第一题:先让学生从题中找出数学信息,再用小数表示。重点讨论:1千克500克=()千克。第二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再用小数表示。2、第8页“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活动二:比身高1、同桌相互帮量身高,然后再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活动三:收获园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情况,自己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比大小(一)【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第9页第9题。五、课堂练习练一练第9页2、3【板书设计】比大小(一)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课后反思】比大小(二)【教学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重、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比较大小。1.26()2.030.23()0.312、0.2()0.20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4、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1)、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2)、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三、巩固与应用1、第10页试一试1、2。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2、第11页练一练第1、2、3题。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3、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比大小(二)0.2=0.20小数末尾添0少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后反思】购物小票一、课题购物小票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是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四、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五、教学重点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六、教法和学法小组合作探索不进、退位的小数加减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现在我们课本上就有一张小票,请同学们看看,上面都有些什么?看不懂的可以提问,知道的帮助解答!(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1、25+2、41=3、661、25+2、413、663、研究问题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3、66—1、25=2、413、66—1、252、41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试一试1、用竖式计算7.29+1.7115-12.52、练习0.9+0.615.4+2.9711.65+7.3910.2-8.755.94+10.710-3.14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3、森林医生:(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4、情境题:出示情境图“购物小票”,要求学生检验“现金”与“找补”正确与否5、练一练(15页)(四)、小结八、板书设计购物小票1、25+2、41=3、663、66—1、25=2、411、253、66+2、41—1、253、662、41九、反馈与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十、教学反思量体重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6页—第17页的“量体重”。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教材提供了小朋友测体重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研究退位减法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退位减法的必要性。另外,在此处教材特意安排了关于小数点后面补“0”的问题。教材通过智慧老人的一句话“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来解决这一知识点。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试一试”的题目,既巩固练习所学知识,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3分钟)教师出示主题图。教师: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20分钟)1、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列式并说明理由。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2、学生自主探究。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18分钟)1、课本试一试的第1、2题。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2、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第(1)(2)小题,是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第(3)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1.23的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中的“0”可以去调,为什么?进一步认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第1、2、3、6题,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小结。(4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设计量体重小数加减法(进位、退位)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的小数末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修订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1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