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正稿)第一课时定向运动改编:《特级教案与课时新设计》(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书本第17~18页的例题1及相关练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2、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脑动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之间的相对联系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精神。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有关定向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喜欢逛公园吗?公园里有哪些景物呢?(引导学生回顾逛公园的经历,说一说公园里的景观)2、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定向运动,要想在定向运动比赛中获胜,必须弄清每一个点的位置与方向。)二、探究新知(1)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学生汇报时,会说出东南西北各方位。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回顾理解,位置是相对的,要指出一个物体的位置方向,必须以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想一想:要知道情境图中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什么地方为参照物呢?学生议一议,使学生明白:定向运动从起点开始,首先从起点到1号点,因此要知道1号检查点的位置,应以起点为参照物。(2)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呢?①引导学生观察例1,了解1号检查点的具体位置:东偏北30度,大约1千米处。老师投影例1的图示,并对照图示讲解:1号检查点在东方偏北30度的角的方向上,离起点距离大约是1千米。东偏北什么意思?东偏北30度表示什么?②东与北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1号检查点的位置还可以怎样说?你是怎样想的?③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点在北偏东60度,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点该画在什么位置上?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以夹角较小方向上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就说偏向那个方向。(3)巩固应用,教材第18页“做一做”①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示,弄清题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弄清:分别以小明家为起点,图上线段1段表示100米。②怎样知道各个地点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相距多远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动手量一量,数一数,并相互交流测量的方法。③指名汇报测量的结果,师生订正。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基础练习练习三第1题①先引导学生以北京为起点画出东南西北方向。②分别连接各城市到北京的线段。③用量角器测量各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并标明度数。巩固练习1、画一画①1号球在白球东偏北30度方向40厘米处。②7号球在白球北偏西25度方向30厘米处。③11号球在白球南偏西45度方向20厘米处。④14号球在白球东偏南60度方向10厘米处。2、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拓展练习沿军营向东偏北40度时行约500米,向南行进约200米,再向南偏东行时约300米,最后再向西偏南45度行时约400米到达指定地点。根据教官的描述,你能画出同学们行走的路线图吗?试试看。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白球10厘米100米军营五、作业:练习册的内容。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改编:参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和练习三的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平面示意图。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学会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能自己画出平面示意图。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操作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米。2、植物园在小明家的()方向,距离有()米。3、引入: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看平面图,想不想动手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方位图(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教学图(1)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教学楼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教学楼距离校门有多远?标出教学楼的位置。(2)教学学生绘制平面示意图引导:确定图书馆大约在图里的哪个方向?校门的北偏东350的方向应该这样找?画出射线后怎样找出150米处的地方?让学生画出图书馆的正确位置,老师巡视检查。(3)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画出体育馆的正确位置。同桌交换检查。(4)展示和交流绘制结果:全班评价,查找差距,进行改正。2、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1)定好平面图的四个方向;小明家植物园北西东南300200米(2)定好所画的物体的大致的位置;(3)根据所给的度数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4)根据比例尺画出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图上距离。三、巩固练习。基本练习1、完成P21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口述画图步骤。投影评讲巩固练习2、完成P21的第4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改正。拓展练习3、应用所学知识画一画学校操场的平面示意图。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五、作业:练习册的内容。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看地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相对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且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在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中国城市地图、作图工具。学具准备:作图工具(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中国城市地图,找出你熟悉的城市的位置。二、探究新知。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2、教学参照物。(1)同学们可能会以不同的城市为依据来看北京和上海的位置。大家所选的这些为观测点的城市我们称之为参照物。(2)强调: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位置也不同。3、具体描述位置。(1)请同学们试着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先在两个点上画好表示方向的再连接两个点。如果我们站在北京看上海,那观察点就是北京。(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结果: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强调: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基础练习:1、组织学生做游戏。1、仿照教材第22页“做一做”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观察后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巩固练习:观察中国地图,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广州、香港、上海、昆明的具体位置。拓展练习:1、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2、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课后作业:练习四的第2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改编:《特级教师教案优设计》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3页中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懂得绘制简单的线路图。2、使学生懂得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在此基础上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挂图。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要确定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需要哪些信息?(确定参照物、知道城市的方向、两个城市的距离)二、探究新知。教学教材第23页的例4。出示的教科书例4的主题图。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的“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2、根据“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进行提问。(1)比赛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赛段?(3个)`(2)谁能简单地描述整个运动的过程?(个别学生回答)3、具体分析各个赛段的方向和路程。(1)1号点以什么为参照物?(2)1号点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你是怎样知道的?有什么办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3)师生总结:以观测点为中心,画一个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十字架”来确定方向。所以1号点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4)我们是怎样确定1号点的路程的?有什么办法?(5)师生总结:用尺子量出从教学楼到1号点在书上的距离是4厘米,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是50米,所以从教学楼到1号点实际距离是200米。(6)2号点在1号点的什么方向?从1号点到2号点的路程是多少?(7)终点在2号点的什么方向?从2号点到终点的路程是多少?要求学生用上面总结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8)如果以教学楼为起点沿着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走到终点,一共要走多少米?(9)你能根据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10)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4、总结:在定向运动图中,观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根据观察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基础练习:1、仿照教材第23页“做一做”。(1)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2)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评价。2、教材第25页第3题。(1)先观察路线图,独立完成表格。(2)求出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巩固练习:1、教材第25页第4题。分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回答。2、根据路线图填空:(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拓展练习开放题:设计一个公园游览图。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认为在绘制方位图时要注意什么?五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1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