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全册
1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能力培养(1)归纳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陈述表达: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以及关天培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教学要点1、重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难点:(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3)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三、教学工具:课件《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导入:设问: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鸦片战争”,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虎门销烟1、假设:没有发生虎门销烟事件,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4分钟。启发学生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英国)国内形势、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目的、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出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三方面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爆发的必然性。)答案:会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2古老不变的中华帝国,仍沉睡在“天朝、闭关”的迷梦中,清王朝此时已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必然成为英国掠夺的目标。英国用可耻的鸦片走私来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鸦片走私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要英国的侵略行为受到抵御,英国同样会寻找其他理由发动战争。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二、南京条约1、结合flash《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补充关天培可歌可泣的反抗侵略的事迹。2、适当说明清政府兵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农业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等。引导学生了解,要避免战争唯有自强,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潮流。3、说明在侵略者炮火的威逼下,清政府俯首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由此开始了列强用条约形式“合法”侵夺中国的先例。突出条约的不平等性和掠夺性。把条约概括为:(帮助学生记忆)割地赔款开口岸丧主权: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附约)、最惠国待遇(附约)4、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来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1)破坏中国领土完整。(2)破坏中国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权等)(3)加重人民负担(4)便利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5)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火烧圆明园1、鸦片战争后的十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的国土上,英法又燃战火,发生火烧圆明园事件?清政府腐败无能;英、法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修约”,制造事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2、“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说明了什么?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四、沙俄趁火打劫(结合第18页“算一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沙俄侵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印象)说明: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签订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毁;沙俄趁机侵吞中国领土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六、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简述: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以南京为都城。提问:太平军为什么要抗击洋枪队?中华民族是不甘落后的,是不会屈服于列强侵略势力的,先进的中国人将努力寻求真理,探索救国之路。小结: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课题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俄《伊犁条约》甲午战争爆发黄海海战与邓世昌殉国北洋舰队覆灭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变化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1.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为捍卫国家主权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事迹,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败给“弥睨岛国”日本的史实,增强忧患意识,明了“落后就要思进”、“落后就要思变”的道理。教学重点1.《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1.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的背景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中国自然不能幸免。【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边疆危机——————朝鲜内乱————中日海战——《马关条约》(19世纪70年代)———(1894)——(1894)———(1895)4二.边疆危机1.背景: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2.表现:(西北,西南,东南)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2)俄英入侵新疆3)英对西藏的侵略三.左宗棠收复新疆1.过程:1)进军新疆,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外的其他领土;2)经过伊利问题谈判,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2.评价左宗棠: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之一;在洋务运动时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反对俄国的侵略,收复新疆,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重要意义,左宗棠是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功垂青史。四.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世界形势:19实际70年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想帝国主义过渡,急需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默许或支持。2)日本形势: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国力逐渐强盛.扩张称霸野心日强,制定了大陆政策3)中国形势:边疆地区新危机,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时间:1894.7——1895.43.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4.过程:1)两个阶段:1894.7——1894.9平壤战役黄海战役1894.10——1895.4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2)日本不宣而战,战场从朝鲜到中国,从海战到陆战3)战争中的清政府:爱国官兵——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慈禧太后——挪用巨额经费修建颐和园,忙于“万寿庆典”李鸿章——保船备战,苟且偷安,备战求和4)爱国将领——邓世昌4.结果:中国战败,宣布洋务运动破产5.条约:《马关条约》6.影响:1)《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项目内容分析影响《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赔款——数额之大,割地——整个行省,通商口岸——深入内地,开设工厂——便于资本输出5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①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②巨额赔款,使日本实力剧增,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③甲午战争,中华民族雪上加霜,危机日深④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概括:民族危机——加深;殖民掠夺——升级;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侵略——加速;民族觉醒——开始五.三国干涉还辽1.过程:《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侵犯了俄德法三国的利益,三国干涉,逼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花费白银三千万两“赎辽”2.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既合作也争夺板书设计第2课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一.历史发展顺序二.边疆危机三.左宗棠收复新疆四.甲午中日战争五.三国干涉还辽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及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挖掘本地乡土历史资料,将“青岛的总督府、教堂”等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通过由学生主讲、编“顺口溜”、表演“山东快书”、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6〖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教学准备〗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搜集有关青岛德占时期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借口义和团运动↓过程廊坊、杨村阻击战↓围攻外国使馆、教堂暴行↓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申奥和入世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是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耻辱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这种耻辱的历史在延续,而中国人民的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课件展示:图表资料――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条约及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历次抗争的史料图片。(教师边播放边讲解,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师: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课件展示:《时局图》。教师设计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归纳综合表达出来(列强的瓜分蚕食、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落后就会挨打等),锻炼学生的能力,了解当时的形势。师:20世纪初,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次遭到损害。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
本文标题: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0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