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四川省达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26个小题,1-18题每题3分,19-26题每题2分,共70分.1-8题为化学题,9-18题为物理题,19-26题为生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14•达州)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铜丝导电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酸碱性、金属的活泼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解答:解: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B、铜丝导电,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无关,故选项正确;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的缘故,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易自然,与化学性质有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分)(2014•达州)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塑料B.用碘液鉴别淀粉和白糖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依据两者燃烧时产生的气味不同分析判断;B、依据碘液遇淀粉变蓝可判断;C、依据软硬水与肥皂水混合后的现象判断;D、依据二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判断.解答:解:A、因为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常见的塑料燃烧一般有刺激性气味,冒黑烟.故选项正确;B、碘液遇淀粉变蓝,遇白糖无明显现象.选项正确;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因为硬水和肥皂水混合能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能产生大量的泡沫.故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或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3.(3分)(2014•达州)下列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增强肥效B.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C.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测量容器-量筒;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B、可以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C、pH测得的结果是整数;D、盖上锅盖把空气(氧气)隔绝了从而使火熄灭.解答:解:A、熟石灰是碱,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符合题意;B、可以用1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所以不符合题意;C、pH测得的结果是整数,因此可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所以不符合题意;D、盖上锅盖把空气(氧气)隔绝了从而使火熄灭,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碱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原理,量筒的选择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难度不大.4.(3分)(2014•达州)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NH4HCO3B.KNO3C.K2SO4D.Ca3(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5.(3分)(2014•达州)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B、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解答;C、根据不知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解答;D、根据t3℃时,X、Y的溶解度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当y中含有少量x时,可以用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故对;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在t1℃时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y>x=z;所以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y>x=z;升温后,x和y溶解度变大,都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还是y>x,z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于升温后z物质的溶解度与升温前x和y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y>x=z,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y>x>z,故对;C、t3℃时,X、Y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确定,故错;D、t3℃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故对.答案:C点评:本题较好考查了学生对于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3分)(2014•达州)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合理的是()A.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水B.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溶液呈酸性时,溶液的pH小于7;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C、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产生氢气质量小于镁;D、氧化钙溶于水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把其溶于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是会因为其吸水而使溶质析出.解答:解: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即溶液变稀了,但是溶液仍然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仍然小于7,故A错误;B、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碳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B正确;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在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气体多,故C错误;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被消耗,则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不会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图象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7.(3分)(2014•达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操作方法ACO2(CO)过量O2点燃BCaO(CaCO3)足量蒸馏水过滤、蒸发CNaCl溶液(MgSO4溶液)适量BaCl2溶液过滤DFeCl2溶液(CuCl2溶液)足量铁粉过滤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MgSO4溶液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足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3分)(2014•达州)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H+、Ba2+、Na+、OH﹣、CO32﹣、NO3﹣.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会变成无色澄清只含硝酸钠的溶液.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CO32﹣和NO3﹣来自同一工厂B.OH﹣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C.H+和Ba2+一定不在同一工厂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所有的钠、硝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溶液中必须存在阴阳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因为氢氧根离子不能与氢离子共存,则若氢离子在甲厂污水中,则氢氧根离子应该在乙厂;氢离子不能喝碳酸根离子共存,则碳酸根离子应该在乙厂;碳酸根离子不能与钡离子共存,则钡离子存在于甲厂污水中,溶液中必须同时存在阴阳离子,故甲厂污水中含有硝酸根离子;乙厂污水中含有钠离子;即H+、Ba2+、NO3﹣应该在一个厂;OH﹣、CO32﹣、Na+应该在一个厂,因此:A、CO32﹣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故错误;B、OH﹣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故选项正确;C、H+和Ba2+一定在同一工厂,故选项错误;D、Na+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厂,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就不能共存.二、填空题(本题6个小题,共25分.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9.(4分)(2014•达州)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2)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Al2O3;(3)温度计中的水银Hg;(4)硬水中的镁离子Mg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3)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本文标题:四川省达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