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千阳县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方案(修改2016328)
1千阳县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发展农业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适应现代农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要求,破解贫困户“四缺四多”(发展缺信心、依赖救助多;经营缺劳力、灾害疾病多;作务缺技能、懒散度日多;产业缺项目,等靠政策多)困扰,必须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信心不足和劳动技能障碍等关键问题,激发他们脱贫奔小康的热情,按照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原则,积极搭建带动产业脱贫的直通车,靠实包抓责任,落实政策扶持,创新服务机制,探索依托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搭载带动贫困户创业脱贫的新路子。一、产业脱贫思路目标1、基本思路。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按照“规划引领、超市服务、主体搭载、创业脱贫”的思路,推进“矮砧苹果为主导,菜桑杂果为特色,粮食畜牧为基础”产业规划的落实。紧扣强产业促脱贫一个目标;全力抓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田间大学培训两个重点;聚力实现贫困户生产技能、经营项目、家庭收入三大突破;努力创新产业脱贫直通车、项目服务“超市”、“手拉手”帮扶、信息电商平台四大机制;落实脱贫村科学制定一个产业规划、建立一个产业脱贫服务超市、选准2一批经营主体、开设一个田间大学脱贫培训班、形成一本手拉手产业脱贫台账五大举措,对接产业脱贫七大模式,创新产业脱贫直通车“搭载式”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转观念、学技能、兴产业、促增收的产业脱贫直通车到达小康目标。2、产业布局。立足我县一村一品资源禀赋和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不同贫困区域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深山区以指导贫困户开展绿色玉米种植,肉牛、肉羊、猪鸡养殖和干杂果等为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四塬二山一廊”依托苹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大户建园,引导和扶持贫困户栽植自根砧苹果,发展矮砧苹果产业,培育蚕桑、果桑基地;塬区以锦泰生态农业园、有机王、天山香、千塬大棚西瓜等蔬菜产业园为引领,辐射带动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川道重点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特色种植和休闲农业产业,构建户有特色产业,村有农业示范园引领的一村一品产业脱贫格局。3、目标任务。科学制定产业脱贫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新型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1000户以上建立搭载脱贫直通车平台,带动700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到2017年,扶持贫困户发展矮砧苹果10000亩,杂果1000亩;种植绿色蔬菜3000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粮食规模种植25076亩,栽植桑园1000亩;养殖奶山羊5000只、肉羊1000只、肉牛500头,3奶牛托养100头,养猪1000头、养鸡10000羽,建设奶山羊机械化集中挤奶站10个、奶山羊养殖大户30户;种植核桃1800亩;发展家庭农场40个,培育职业农民750人;发展农家乐10户,电子商务20户。2016年,全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5483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达到55%以上;2017年,全县通过发展产业脱贫45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形成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的结对搭载帮扶推动产业脱贫的直通车。二、产业脱贫“七大”模式4、园区带动模式。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带动产业脱贫的直通车,探索“园区+项目+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快构建园区联基地、基地带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指导贫困户依托园区土地流转发展产业,每个省级农业园区带动搭载贫困户300户,市级农业园区带动搭载贫困户200户,县级示范农业园区带动搭载贫困户100户,用现代农业园区搭载贫困户脱贫。5、企业带动模式。把龙头企业作为贫困户务工学技能脱贫的直通车,发挥海升、华圣、大地丰泰、锦泰等14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龙头企业+项目+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依托“田间大学培训”平台,按照理4论培训和务工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贫困户在龙头企业基地务工学艺,使贫困户全程参与生产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农业产业生产技术;项目支持农业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建设种养基地100个,建设农业产业生产、加工基地50个。6、合作带动模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组织贫困户产业脱贫的直通车,每个村确定一个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项目支持、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按照贫困村自然禀赋,依托合作组织指导贫困户发展矮砧苹果、绿色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品牌,减少贫困户产销风险。支持合作社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的有效投入,创新农业产业脱贫新途径。合作社积极投入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网商销售渠道,加强电商公共服务,协调农产品网商与基地对接,帮助贫困户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实际问题。7、土地流转模式。村上设立承包土地流转服务站,组织引导贫困户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土地租金+股份+务工收益”的基本模式,引导贫困户以不低于当地土地流转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益;也可以按照土地流转价格折算成股份,获得“股份+分红”收益;实行农户“反承包”方式,根据产业基地经营主体生产需要给农户反包,园区负责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5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产品,使贫困户减少生产资料的投入,降低资金、技术和市场风险。8、资金入股模式。贫困户将扶贫贷款、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等到户资金作为股本金投入搭载直通车,或由经营主体担保放大贷款投资统一经营产业项目,按股份给贫困户进行利润分配,增加贫困户转移性收入。9、庭院经济模式。对照顾病人和劳动能力障碍等贫困户劳动力,对接搭载直通车主体培训手工制作、刺绣生产、庭院种养业等特色产业技能,培育新的创业项目,增加贫困户庭院经济收入。10、组织帮扶模式。扶贫工作队要积极组织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增加贫困户集体财产收益分配。落实干部包扶、技术人员包抓、社会力量支助等多种形式,解决贫困户信心不足、技能欠缺等问题,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把贫困户扶上脱贫直通车。三、产业脱贫“五大”举措11、科学制定规划。结合贫困村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基础,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每个村制定一个产业脱贫好规划。突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因劳动力施策,规划到户到人。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作为带动产业脱贫的搭载直通车,落实干部包扶和经营主体搭载结对帮扶双重措施,6形成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健全、保障有力的产业脱贫到户规划。12、建立服务“超市”。遵循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把产业脱贫资源集中到服务“超市”,提高政策、资源、项目、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科学配置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每个村设立一个多功能、全方位、一体化的精准快捷的产业脱贫服务“超市”。村级扶贫组织、项目管理单位、新型经营主体等是“超市”的供应商和特别客户,为贫困户提供自主选择的“零距离”服务平台。13、培育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每个村落实“六个一”工程,即制定1个招商规划,扶强1个龙头企业,建1个现代农业园区,组建1个技术团队,开发1个品牌产品,建设1个电商服务平台,提升产业脱贫搭载直通车的带动和扶助能力。14、田间大学培训。搭建村贫困户田间大学培训平台,充分利用“苹果田间大学”、农广校、职教中心和劳动就业等培训资源,以产业示范基地“田间课堂”为陈地,组织贫困户在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实训基地进行务工实习技艺,全程参与生产实践操作,培训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矮砧苹果栽培、蔬菜绿色生产、无公害生态养7殖、农机安全作业、苗木园艺、手工制作、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技术,提升脱贫生产经营技能。落实职业农民“一带十”、“手拉手”结对帮扶措施,推进产业脱贫。15、建立产业台账。镇村脱贫组织要深入贫困户,了解掌握致贫的实情,研究脱贫对策,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建立好产业脱贫台账。要做到“三清三实”,即:贫困户家庭状况清、产业项目清、对接“超市”服务清,产业脱贫任务实、扶持对策实、产业扶贫进度实,确保产业脱贫任务销号达标。四、产业脱贫保障措施(一)、强化产业基础16、突出创新引领。探索完善“搭载式”直通车扶贫模式,提升产业脱贫服务“超市”运行效能。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实验示范园带头创业,手把手教会贫困户创业技能。组建“田间大学”产业专家指导团队,形成以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为依托,以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为骨干,以示范户为载体的技术推广体系,制订农业产业生产技术规范,确定适宜不同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和规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脱贫。17、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村自然资源,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在贫困地区开展产业投资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利用天然8资源入股发展新能源产业,指导投资者从事资源开发、村组公益设施建设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拓展脱贫收入来源。推进土地整理提升,加快建设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业生态工程,推进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修复,推广循环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产业脱贫资源。18、改革创新推动。引导贫困户以家庭产权入股参与合作经营,通过“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产权制度改革,量化资产,明晰产权,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位成员,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加快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真正盘活贫困村“沉睡”的资产,切实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19、壮大技术队伍。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千阳苹果实验站专家团队的技术引领和组织作用,鼓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带动产业脱贫,引导大学生、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投身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发展绿色矮砧苹果、粮食、畜牧养殖、设施瓜菜、干杂果等种养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支持职业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产业脱贫土专家队伍。(二)、加大产业政策支持20、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重点支持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创新创强带动脱贫;坚持每年统筹涉农产业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全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项目管理单位对贫困村发展增收产业优先立项。对已经形成产业链、辐射带动贫困户效果明显的村,优先安排财政项目资金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21、强化产业扶持。①贫困户种植矮砧苹果每亩补贴5000元的苗木、竹竿等物资;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每亩补助20000元,露地菜每亩补助1000元,发展种粮大户每亩补贴100元;栽植高产桑园每亩补助300元。②对发展奶牛肉牛、奶山羊肉羊、生猪、肉蛋鸡、中蜂、水产养殖的贫困户,按品种种苗市场价的50%给予种苗购买补贴,每户补贴不超过10000元;支持规模养殖场通过托管代养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按其为贫困户托管代养的数量,享受等额补贴。栽植核桃按每亩600元的标准予以扶持(第一年完成任务面积补助300元,第二年达到成活标准补助200元,第三年依据保存面积补助100元)。④对贫困户新发展农家乐验收达标的每户补助1万元;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半年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每吸纳1人补贴2000元,每户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⑤在带动贫困户发展中对命名表彰的省级农业园区、市级农业园区、县级农业园区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⑥对贫困农户新发展“互联网+”电商网店10并达标验收的每个补贴5000元。⑦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特困户按每户60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剩余建设资金通过产业扶贫资金担保贷款解决,并给予全额财政贴息。⑧对采取订单或定点收购等形式,收购贫困户自产的农副产品,年收购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社,按照5%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
本文标题:千阳县实施产业脱贫工程方案(修改201632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