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长江大学试卷院(系、部)班级姓名学号序号…………….…………………………….密………………………………………封………………..…………………..线……………………………………..2008─2009学年第2学期《医学免疫学C》课程考试试卷(B卷)专业:临床医学年级:2007试方式:闭卷学分:3.5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每小题2分,共20分)1、免疫防御:2、淋巴细胞再循环:3、表位(抗原决定基):4、细胞表面标志:5、超敏反应:6、TCR(T细胞抗原受体):7、免疫增强剂:8、PAMP:9、间接识别:10、免疫替代: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脾脏的主要功能是、、、。2、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是、。3、机体间亲缘关系种属关系越,其异物性越强,则器官移植排斥率。4、交叉反应的物质基础是具有。5、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病因有、、、、。6、免疫应答通常发生在免疫器官,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7、防治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基本原则是、、。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下面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必须填入下表)1.胸腺浅皮质区的胸腺上皮细胞在胸腺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又称为A.基质细胞B.胸腺微环境C.胸腺素D.抚育细胞E.APC2.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与其自然免疫相关的抗体类型是: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得分A.IgAB.IgBC.IgGD.IgEE.IgM3.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关的抗体类型是:A.IgAB.IgBC.IgGD.IgEE.IgM4、存在于细菌、病毒DNA中、可促进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特定碱基序列称为A.TNFB.CpGDNAC.BCGD.CKE.CTL5、免疫缺陷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自身耐受B.免疫漏逸C.易反复感染D.克隆失能E.表位扩展6、下列中哪项是超抗原的特点?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APC加工处理C.严格的MHC限制性D.与自身免疫病无关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7、一个抗原表位与相应抗体单一抗原结合位点间的结合能力称为A.带现象B.亲和力C.凝集常数D.OT试验E.HLA分型B卷第2页共6页8、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MHCⅡ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A.CD3B.CD4C.CD28D.CD8E.CD1529、识别内外源性抗原肽,受自身MHCⅠ类分子限制的CD分子是A.CD3B.CD4C.CD28D.CD8E.CD15210、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TI-AgB.TD-AgC.TAAD.TSAE.PRR11、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片段是A.C3aB.C3bC.C5bD.C1qE.C2a12、可通过“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3D.IL-4E.IFN1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是具有A.特异性、记忆性、合作性B.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C.特异性、合作性、耐受性D.特异性、记忆性、遗传性E.特异性、遗传性、合作性14、下列中与ADCC效应相关的抗体类型是A.IgAB.IgBC.IgGD.IgEE.IgM15、婴幼儿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C.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D.血-胎盘屏障发育尚未完善D.微生物屏障发育尚未完善16、固有免疫细胞识别PAMP的受体统称为A.模式识别受体B.清道夫受体C.Toll样受体D.甘露糖受体E.抗原受体17、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A.自身MHC限制性B.自身免疫C.TCR的表达D.BCR的表达E.免疫抑制18、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是由于A.促进隐蔽抗原的释放B.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抗原C.免疫功能缺陷D.自身抗原的改变E.免疫调节功能异常19、“OT试验”常用于检测机体的A.固有免疫状态B.适应性免疫状态C.自身免疫状态D.细胞免疫E.体液免疫20、免疫学中的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下列中的A.克隆清除B.免疫忽视C.克隆无能及不活化D.免疫隔离部位E.免疫缺陷21下列疾病中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是A.新生儿溶血病B.青霉素过敏性休克C.传染性变态反应D.血清病E.接触性皮炎22、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下列哪项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所致?A.抗原呈递B.免疫防御C.免疫监视D.免疫自稳E.免疫调节B卷第3页共6页23、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巨噬细胞杀伤肿瘤D.NK细胞杀伤肿瘤E.CK杀伤肿瘤24、AIDS的特征性免疫异常是A.补体活性降低B.血清IgA、IgG升高C.CD4+T细胞缺乏、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D.无丙种球蛋白血症E.慢性肉芽肿25、下列中对减毒活疫苗叙述有误的是A.用减毒或无毒活病原体制成B.一般只需接种一次C.比死疫苗更安全D.保存要求比死疫苗高E.能诱导细胞免疫形成和特异性抗体产生26、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A.超敏反应性疾病B.自身免疫病C.移植排斥反应D.系统性红斑狼疮E.早期感染27、固有免疫的应答时效为感染后即该至A.96小时内B.48小时内C.24小时内D.12小时内E.8小时内28、下列中不属于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物质是A.破伤风抗毒素B.胎盘免疫球蛋白C.人丙种球蛋白D.白喉类毒素E.麻疹抗血清29、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细胞自身时可称为A.旁分泌效应B.自分泌效应C.内分泌效应D.激素E.干扰素30、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中性于“隐蔽抗原”的是A.CD8B.CD4C.MHC类分子D.MHC类分子E.晶状体四、判断题(请用“+”或“-”表示判断正误,且必须在认为是错误的部位下划线并改正;如仅有判断而无改正时,则该题视为无效。每小题1.5分,共15分)1、免疫耐受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抑制。()2、根据病理机制,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细胞毒型,与中等分子免疫IC相关。()3、HIV感染者血中CD4+T细胞数降至300-500个/μl时,示其将进入症状期。()4、机体对抗细胞内寄生物感染的主要方式是自身耐受。()5、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分泌穿孔素、溶菌酶等杀伤靶细胞。()6、GVHR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且多发于临床骨髓移植等。()7、ELISA原理属于凝集反应,血型鉴定试验属于直接凝集试验。()8、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对免疫应答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9、免疫记忆性的物质基础是初次应答后存留的免疫信息,其细胞学基础是Tm或CTL。()10、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双重性”是指由特异性抗原启动和产物与相应Ag随机结合。()阅卷人得分五、简述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简述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与用途。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简述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六、论述题(共13分)1、从免疫学角度,论述MHC:(6分)(1)多态性产生的主要机制。(2)MHC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试举例说明。2、一位长期反复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近期出现对药物治疗反应性下降,伴有菌群失调症,患者“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为(-)。请你用所学免疫学知识,试述:(7分)(1)对上述患者预后的总体评价。(2)用所学免疫学知识,试述其主要理由。医学免疫学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每小题2分,共20分)1.主要指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1分)(如微生物及其毒素)侵袭的免疫保护(1分)作用。2.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1分)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1分)的过程。3.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1分)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1分)。4.表达于免疫细胞膜表面的(1分)、用于相互识别及传递信息的功能分子(1分)。5.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1分)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1分)。6.是T细胞共有的特征性表面标志(1分),是其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的受体(1分)。7.可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应答的制剂(1分),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1分)相关疾病。8.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1分)共有的保守结构(1分)。9.器官移植过程中,受者APC(1分)提呈同种异型抗原肽(1分)以便让受者T细胞识别。10.即输入机体缺乏的免疫活性物质(1分),以暂时维持(1分)基其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2.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3.远高4.共同抗原表位5.感染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放射损伤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某些抗生素6.识别活化效应7.严格HLA配型检测抑制受者免疫应答诱导受者产生免疫耐受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下面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必须填入下表)12345678910DCEBCABBDA阅卷人得分阅卷人得分11121314151617181920AABCCAABDE21222324252627282930ADBCCEADBE四、判断题(请用“+”或“-”表示判断正误,且必须在认为是错误的部位下划线并改正;如仅有判断而无改正时,则该题视为无效。每小题1.5分,共15分)1、免疫耐受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抑制。(-)应答2、根据病理机制,Ⅲ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与中等分子免疫IC相关。(-)免疫复合物型3、HIV感染者血中CD4+T细胞数降至300-500个/μl时,示其将进入症状期。(-)200-3004、机体对抗细胞内寄生物感染的主要方式是自身耐受。(-)细胞免疫5、细胞毒性T细胞可通过分泌穿孔素、溶菌酶等杀伤靶细胞。(-)颗粒酶6、GVHR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且多发于临床骨髓移植等。(-)移植物抗宿主7、ELISA原理属于凝集反应,血型鉴定试验属于直接凝集试验。(-)免疫标记技术8、免疫调节是免疫系统对免疫应答进行“认知”和“调节”的能力。(-)感知9、免疫记忆性的物质基础是初次应答后存留的免疫信息,其细胞学基础是Tm或CTL。(-)Bm10、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双重性”是指由特异性抗原启动和产物与相应Ag随机结合。(-)特异性五、简述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作用机制: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以延缓在体内的存留时间(1分)、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1分)、引起炎症反应。用途: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1分)、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1分)。2.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包括: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1分)、调理作用(1分)、免疫黏附(1分)、炎症介质作用(1分)。3、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包括:确定变应原并避免再接触(1分),切断或干扰发病机制中间环节(脱敏疗法)(1分),药物治疗(抑制活性介质合成与释放(1分)、拮抗活性介质的效应和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1分))。六、论述题(共13分)1、(6分)(1)多态性产生的主要机制:基因突变、基因重排等(1分);通过自然选择,使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新等位基因较多遗传给后代(1分);新的等位基因的不断积累(1分)。(2)MHC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试举例说明。使物群适应多变环境而利于其在生存与繁衍(1分);在群体水平实现对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1分);增加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MHC表型完全相同的移植物的难度(1分)。如果某种生物的MHC单一且高度保守,当某种疾病流行而该MHC有对其高度敏感时,将给该类生物造成毁灭性的灾难……。2、(7分)(1)该患者的生存预后总体评价较差(1分)。(2)主要理由: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1分)。该恶性肿瘤患者显示其免疫监视功能严重受损(1分);伴有菌群失调症(机会性感染)提示机体免疫防御及整体功能下降(1分);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原理为: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受丝裂原刺激而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即出现体积增大、核质疏松、胞质丰富且有空泡等(1分),表示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刺激具有良好的反应性(1分),也即功能状态正常。该患者本试验反应为(-),综合显示其细胞免疫严重受损(1分),生存预后状态较差。
本文标题:医学免疫学B卷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4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