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一起游颐和园旅游攻略(XXXX年版)
-1-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简介颐和园(SummerPalace)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图片由一起游网友@网际飞侠、独往者、江山笑烟雨遥、梦中醒来、Larry青提供)门票票种价格(元)淡季旺季门票2030半价门票1015联票5060园中园佛香阁1010文昌院2020苏州街澹宁堂1010月票30淡季:11.1-3.31旺季:4.1-10.31返回目录我要纠错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静园开放时间:20:00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静园开放时间:19:00颐和园大事记看点游览线路景点分布图交通服务设施住宿-2-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颐和园大事记1751年乾隆九年(1744年),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扩建工程告一段落,事隔不久,另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在圆明园的西面破土动工。乾隆建造清漪园,乃是两件事情促成。其一,建佛寺为皇太后祝寿。其二,西北部水系的整理。为了彻底解决西北部水系的问题,弘历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天开始进行西北部规模最大的一次水系整理工程,最终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样一个可以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同时也为清漪园的建设作出先期的地形整治。乾隆于疏浚、开拓昆明湖的问时,接造园意图进行山水地形的整治,随着兴修大报恩延寿寺而展开了全面的园林建设,并根据其以水景取胜的特点而命园林之名为“清漪”。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漪园”的名字便正式公诸于世。同年,建立管理机构并由朝廷颁发印信。1860年咸丰六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清文宗奕泞仓皇逃往热河,十月五日、联军占项海淀镇。六日占领圆明园。第二大便开始大肆劫掠圆明、畅春、清漪、静明、静宜诸园,继而由联军统帅额尔金(LordElgin)下令将这些园林全部焚毁。完整存在了一百零九年的清漪园亦被付之一炬,前山中段、后山中段和东段、东宫门、南湖岛等地段毁坏尤为惨重。这些地方除了个别建筑物之外,几乎焚烧殆尽。“玉泉悲咽昆明塞,唯有铜犀守荆棘;青芝蛐里狐夜啼,绣漪桥下鱼空泣”,这就是一代名园胜苑劫后凄凉景象的写照。1888年清德宗载活即位,慈禧垂帘听政,处心积虑筹备修复清漪园作为她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初一日,载湉颁布上谕:“万寿山大报思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之嘏所,敬踵前规,尤征祥洽。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茸诒,以备慈舆临幸。恭逢大庆之年,朕躬率群臣同申祝悃,稍尽区区尊养微忱。”清漪园在经历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由古老的封建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过程之后,又以“颐和园”的名字而进入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另一个时期。返回目录我要纠错(图片由一起游网友@网际飞侠提供)一起游北京APP-3-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已亲政的载湉下诏宣布“变法”。四月二十八日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维新派首脑康有为,任命康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专摺奏事。但撤帘之后仍然掌握着大权的慈禧却在暗中组织反动力量,阴谋推翻新政。八月初六日强迫载流颁布上谕“请求”再次“垂帘听政”。维新派人士或遭诛杀,或被迫流亡海外;从此,载湉完全失去人身自由,在慈禧住园期间,玉澜堂就成了这位傀儡皇帝的囚室。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八月十五日沙俄军队首先占领颐和园,英军和意大利军也相继进驻。在园内盘踞达一年之久。虽然没有烧毁建筑物,但各殿宇的陈设家具都被劫掠一空,内外装修也遭到很大的破坏。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返回北京,立即动用巨款修复劫后残破不堪的颐和园。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载湉、慈禧相继病死。年仅三岁的溥仪嗣皇位,由隆裕太后执掌朝政。这时候,清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在高涨的革命形势下,隆裕再也无心“颐养冲和”了,送下诏停止游幸颐和园,移居大内。1911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国。根据表世凯与清廷签汀的《优待清室条件》允许溥仪逊位后保持“皇帝尊号”,居住大内皇宫,颐和国仍由这个小朝廷的内务府管理,1914年作为溥仪的私产售票开放。直到1924年博仪被逐出官。颐和国才收归国有,成为国家的公园。但那个时候,园内的建筑物长年不加修缮,许多地方花木凋零、杂草丛生,呈一派荒芜的景象。作为地处郊外的公园却无任何公共交通设施,加之票价昂贵,因而门前冷落、游人稀少。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出专款对颐和园进行全面的修整,增加了必要的游览设施,开辟了通往北京城和西北部其他风景名胜的公共交通路线。1961年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林的山、水、建筑物、道路、树木、花草等均得到精心的维护,成为北京的主要旅游点之一,每天迎接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返回目录我要纠错-4-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图片由一起游网友美炉阁、liuh66615、牛大夫、山水无忧提供)看点宫廷区颐和园的宫廷区位于东宫门至昆明湖东北角岸的平坦地带,这里襟山带湖,是园内水陆交通的枢纽,也是沿湖一带观赏湖山景色的最佳部位。按照皇家建筑“先宫后苑”的修造规范,这个区域的建筑格局与大内皇宫相同,使用了统一规范的做法标准。(图片由一起游网友@单车旅行的肥猫提供)看点目录宫廷区外朝部分内寝部分万寿山前山东部景点中部景点西部景点万字河沿岸景点万寿山后山东部景点中部景点西部景点湖河沿岸东堤沿岸长廊西堤沿岸后溪河沿岸-5-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外朝部分东宫门、仁寿殿一带是颐和园宫廷区的“外朝”部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由大殿、配殿、庭院、宫门、朝房、影壁、牌楼及石桥和广场构成。建筑群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按照皇家建筑的统一模式,建筑逐渐升高,空间层次由旷到聚,形成一组格局严谨、布列有序的东西轴线建筑。涵虚牌楼涵虚牌楼耸立在东宫门外,是一座三门四柱七楼的木构大牌楼。牌楼东西向坐落,庑殿歇山顶,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东面额曰“涵虚”,西面额曰“罨秀”,巧妙地点出了颐和园清幽恬静、山青水秀的主题,可以视为是颐和园山水乐章的“序曲”。涵虚牌楼是从东面进入颐和园的第一座建筑,从圆明园一路行来,远远就可看到它的形象,而当近到它的眼前,万寿山佛香阁的景致正处在牌楼柱枋构成的画框之内,颐和园这一精美绝伦的巨幅画卷由此缓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外广场、平桥外广场位于涵虚牌楼西侧,宽120米、深150米,其西环有一条月牙状小河,河上架设两座一孔白石平桥。影壁、广场、外朝房影壁位于月牙河西岸,长33.24米,进深1.74米,歇山式顶部。影壁心前后檐均为红色,青石须弥座高0.73米。影壁西是一座宽50米,深70米的小广场。外朝房位于小广场的南、北两侧,分列于东宫门的南北两厢,共有4座20间,每座面阔5间,硬山顶。清朝时外朝房为群臣候朝的地方,现分别是颐和园售票处、接待室及商店。东宫门东宫门在清漪园时名大宫门,重建后改称东宫门。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顶,为三明两暗式,柱高3.8米。明间面东额枋柱上悬挂光绪帝御书的“颐和园”金字大匾,装修3间实塌大门,每扇门上横竖各排列9颗镀金园钉,有四个门簪。宫门前原为斜坡式台阶,1937年5月24日,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一块雕龙云路陛石,安置在台阶的中央。门前两侧,一对铜狮蹲踞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南雄北雌。宫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悬山顶罩门。清朝,帝后入园走中间的大门,其余的人员分别由两边的侧门进入。内朝房内朝房又称南、北九卿房,位于东宫门内的小庭院两侧,南北各有9间房屋,中三间有廊,建筑面积73平方米。因在清代是六部九卿值班的地方,故称为南、北九卿房。仁寿门仁寿门在清漪园时称二宫门,重建后称仁寿门,是从东宫门入园的第二道宫门。仁寿门是牌楼门、衙署仪门与寺庙棂星门相结合的形式,柱高6.14米。牌楼为2柱一楼,庑殿式顶。门上悬满汉文“仁寿门”额。仁寿门的左、右各有一个长7.2米青砖影壁,庑殿式顶,上有砖雕浮龙,是颐和园内惟一的一座砖雕影壁。影壁与红墙连接,左右各有一个小随墙门。返回目录我要纠错(图片由一起游网友@独往者提供)-6-颐和园旅游攻略(2013年版)仁寿殿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修,并引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意改为今名。仁寿殿在仁寿门内庭院的正中,前面有一块巨大的湖石作为屏障。两侧为面阔5间的南、北配殿,配殿后有后罩房。仁寿殿前的露台上,陈列着4只乾隆年间铸造的铜鼎炉,及铜龙、铜凤、铜缸各1对,上面有“天地一家春”的款识。院中还有一只造型怪异的铜麒麟。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周围有廊,柱高5.53米。歇山式屋顶,明间外檐柱间悬挂用满、汉2种文字书写的匾额“仁寿殿”。殿内明间正中有地平床,设象征封建皇权的九龙宝座,上方悬挂匾额“寿协仁符”,配以楹联“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日临黄道暖景测南荣”,既是帝王自勉,也是歌颂帝业的辉煌。另外,殿内还有10余块单匾,其内容包括称颂帝业、帝王自勉、吉祥祝福、赞美景色等等。原勤政殿内还有两幅表明帝王理政准则和方针的楹联,。仁寿殿迤西,玉澜堂迤东的地段在清漪园时期是宫廷区与苑林区的交接处,按皇家规制必须加以屏障以严内外之别,故用假山、叠石、花木来代替墙垣和围廊,使得空间既隔又透,不失园林的气氛。从仁寿殿南侧穿过一带土岗曲径进至玉澜堂前,景色豁然开朗,一派湖光山色于不经意间呈现眼前,此为中国古代建筑“欲放先收”、“欲扬先抑”造景手法的典型运用。内寝部分宫庭区的“内寝”部分以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云馆等几组大型四合院建筑群和德和园、寿膳房等娱乐及生活辅助建筑,是帝后起居活动的区域。乾隆时期,这里仅为帝后游园时休息饮宴的场所,属于苑林区的一部分。重修颐和园后,玉澜堂改为皇帝的寝宫,宜芸馆改为皇后的寝宫,乐寿堂改为慈禧太后的寝宫,此处成为宫廷区的“内寝”了。“内寝”部分属居住建筑,故采用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的修建形式,各个院落按帝、后的礼制级别,在建筑布局和尺度设计上不相雷同。全部建筑用游廊联接成为一个整体。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玉澜堂在清漪园时是乾隆帝的书堂,颐和园时被作为光绪帝的寝宫。正门玉澜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建筑中王府大门的形式(殿式门),面阔3间,坐北朝南,柱高3.47米。正殿玉澜堂,面阔3间,外带东、西耳房各2间。明间外檐匾额“玉澜堂”,语出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玉泉涌微澜”。殿内外的2副楹联“渚香细裛莲须雨,晓色轻团竹岭烟”及“曙光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中”,形象地点染出玉澜堂烟雨朦朦、荷香细细、水光浸晓、曙色映阶的迷人景观。玉澜堂的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均为面阔5间的硬山顶穿堂殿。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囚居于此,2座穿堂配殿内横砌一道砖墙,封闭了东、西出口,清雅
本文标题:一起游颐和园旅游攻略(XXXX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