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百分之百必考题考试大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考研政治占14分,但其实每年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题目都接近20分。14分的算法是将试卷第36题一小问归于近现代史纲要,另一小问归于毛泽东思想,但这道题的主旨还是围绕史纲命题的。在试卷中一般为3道单选题(试卷第10、11、12题)、3道多选题(试卷第27、28、29题)和1道10分分析题(试卷第36题)。♥体系框架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侵略史[1840-1919](2)抗争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探索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9-1956](1)大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土地革命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4)解放战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三大改造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现在](2)初步探索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改革开放♥题型特点2016.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式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2016.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长城抗战C.平津会战D.忻口会战2016.2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B.他们遭到了以慈植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2016.28,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B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2016.36.根据材料(略)分析:(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从近几年史纲考的题目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题目命制也呈现三个特点:第一,纪念性,考查内容多落在对考试当年具有整十周年纪念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上。第二,材料的权威性,“史纲”分析题所选择的材料并不是考生所想的历史资料,更多的是最高领导人在当年对于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所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评价,以保证命题的“政治导向”。第三,综合性,考查的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时间点上具体一个历史事件,而是用时间线索串联起近代史上的同类历史事件来进行分析与比较。♥必考题1.(多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A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B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D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ACD)2(多选)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A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B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C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D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ABCD)3.(多选)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A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D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ABCD)4(多选).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BCD)5.(多选)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胜利,这些胜利A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B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C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D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先进发达的工业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ABC)6.(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些伟大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意义是什么?(3)结合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谈谈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大伟大历史贡献。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3)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7(分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材料2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人民日报》,1956年11月12日(1)如何看待孙中山先生“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孙中山先生怎样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要点】(1)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应当说,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意识到这一点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直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2)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8.(分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是现实的源头。近代以后,中国饱受战乱动荡,历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磨难。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习近平2015年10月21日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1)结合材料说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2)结合已学知识,说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
本文标题:史纲百分百必考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