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城市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1
1浅谈骑楼建筑改造与更新以北海市老街骑楼为例摘要:“北海老街”位于北部,濒临北部湾海岸线,北起海岸线,南至北京路北端,西起旺盛路,东至广东路,包括现在的珠海路、中山路、沙脊街。据历史记载北海从建城的小渔村过渡到初见规模的商业区的历史,清咸丰初年,红巾军的斗争给北海带来了商机,促使1855年至1856年南珠场巡检珠场司移驻北海,是北海地区的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老街范围内现存大量的近代建筑群,其中珠海路最为集中的,这是北海市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改造与更新“北海老街”,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利用,正是本文所要浅谈和探讨的。关键词:北海老街文化保护更新利用历史街区是城镇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城镇的传统风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区。始建于1883年北海市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两边的店宅沿北部海岸线成平行布置,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以沿街店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店宅和居民等,其中沿街布置的店宅占据主导地位,公共性的建筑物虽然相对数目较少,却是街区空间组织和社会生活的中心。19世纪下半叶2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随着西方殖民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逐渐浸透,近代西洋建筑文化也随着流入北海,大量带有西方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如各国领事馆、邮政局、普仁医院、教堂等相续在北海建成,推进了中西建筑文化在北海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骑楼建筑风格。一、北海老街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许多城市至今还保存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地方风情,而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总是与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情况、文化与科学技术水平等密切相连。城市保存下来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城市传统商业文化活动中心。而触目惊心的是在21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日益丰盈,人们对老建筑的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社会价值观逐渐转向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审视老建筑同时由于城市不断发展的迫切需求,人们对国外现代主义先驱者们所规划的摩天大楼林3立、高速公路穿梭的新世界蓝图充满了崇憬,各地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城市新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遗存被看做物质文明落后的象征,看做陈腐文化的载体。在这种带有浓重机械乌托邦色彩的价值取向下,许多构成地方特色的历史性建筑被一扫而光,其中包括见证了历史发展与凝聚了人类文明至高成就、有着深刻精神意义的历史性建筑。北海珠海路骑楼是“带给我们惊奇感觉,”并令我们想去了解更多有关创造它的民族和文化的建筑物。它具有建筑、美学、历史、考古学、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精神或象征性的价值,但最初的冲击总是情感上的,因为它是我们文化连续性的象征——我们传统遗产的一部分。如果它已克服危险而继续存在了一百年的可利用状态,则它具有真正的历史性意义。”北海形成城市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大致在嘉庆到咸丰此段时期,其中又以道光中期一说最受认同。1830年前后,北海形成第一条街道——沙脊街。1855年左右,城区开始逐渐形成,北海首次成为次县级机构驻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成为新辟的通商口岸。1877年,北海海关设立,为英国人把持,次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法国德国领事馆相继设立,商业贸易及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由此成为了北部湾畔的繁华之所,珠海路在此时初步成型,但街道仅宽3米多。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北海市市政筹备处,直属广东管辖,19274年开始道路扩建,珠海路被拓宽9米,两侧旁的建筑统一设置为3米宽骑楼,建筑大部分为西洋风格,同时,原老街也进行改造,命名为中山路,其建筑群的基调和风格与珠海路的同样。故此,北海形成了东起北海海关,西至西靖街(现为盐安路)长约1.7公里,北至海边,南至英国德国领事馆一带的城区,面积大约为0.67平方公里,所以,本文论述的“北海老街”就是在此期间的基础上划定的。由于老街的建筑大部分是私人住宅,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原有的建筑已被拆除,老街的原貌也已受到极大影响,目前保存最好的是珠海路。此外,因湿热环境以及年久失修遭到侵蚀,大部分建筑不仅外立面风化严重和灰沙脱落,而且其内部墙体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毁损,状况不容乐观。再者,老街的交通堵塞,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商业发展滞后,造成土地利用低效益和设施低效能,抑制了传统老街区应用的活力与发展。所以,据目前方方面面因素看来,老街保护改造与更新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1927年以前,珠海路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鱼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经历了百年的历史沧桑珠海路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1)用地结构不合理,生活居住环境较差。由于老街区建成较早,居民房屋占据大部分用地,缺乏必要生活基本设施用地,公建设施配套不完善,民宅院落多为大杂院,进深较长,环境容量已超负荷,居住环境日益恶化,原住户已有大部分逐渐迁出,出现衰落现象。2)老街区局部地段已受破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居民有经济能力拆旧建新,形成新的拆建热潮,由于当时没有实施严格规划控制管理,缺乏必要的规划建设指导,珠海路段局部居民重建,无论从形式、风格、色彩都难以与原建筑风貌相一致,对老街区的风貌造成较大破坏。3)老街区建筑物破旧,老化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房屋已属危房,住宅多数为传统砖木结构房屋,外墙面已残缺、陈旧属年久失修。4)新区与老区之间交通联系不足。老城区道路格局基本维持原来格局,平面布局较为闭塞,新、旧城区交通联接部分形成“瓶颈”形式。二、珠海路骑楼改造与更新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更新的数量与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传统街区被推平,代之以毫无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传统建筑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城市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化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各地雷同的环境形象。北海老街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部分建筑已经走完了他的“生命周期”,并成了危旧房屋。城市商业中心早已转移,沿街的商6铺价值逐渐降低,大部分已改变为居住功能。虽然市政设施时有维护,但已陈旧落后,居住环境页无法满足现状要求。因此,“北海老街”保护改造与更新工作早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历届市政府对于老街均是“控制为主,限制改造”。特别是1994年以后,逐年对老街的测量、绘图、建档,理清历史文脉,研究怎样保护改造与更新利用的模式。民居改造仅限于危房,注意摸索就有民居改造的方案。北海市政府于2004年9月公布了《北海市老街保护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就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做了相应的规范。近年江浙古钱周庄、乌镇、西塘等悄然崛起,保护不限于历史区域,重在挖掘历史文脉,极力凸现历史氛围,突出表现民俗风情,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取真”,确保再次原汁原味的江南民居,强调展示活着的千年古镇。此做法得到旅游市场的充分认可,江浙古镇可作为独立景点,旅游的五大要素“吃、住、行、游、购”有成熟体系,对于北海市老街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不可生搬硬套,需要在适合本地区情况下研究改进模式.1.改造目标北海老街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商业价值:北海老街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已具备居住与旅游的双重性质,老街历史文化游与银滩的滨海旅游可形成互补。做好了,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源源不断,犹如捧上了金饭碗。但老街现状又是如此脆弱,所以历届政府对待老城老街的改造是慎之又慎。为了避免对老街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7首先要摒弃通常旧城改造的“大规模拆迁,大商业进入”的模式,提出了以修复工程来取代改造工程,基于对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开发,来划定适合北海老街改造的目标与适合北海老街改造的目标与原则。这两者的区别,就是搞“社会工程”还是“建设工程”。改造贯穿从挖掘文化内涵和保护文物为出发点。以最终形成商业和旅游业为落脚点的思路。目标是:改造北海老街骑楼历史文化街区,改善老街市政设施,保护老街去历史风貌,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把北海老街改造成集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重现老城区昔日百年商区的繁华。2.修旧如旧的改造与更新方法:历史建筑是现实的、动态的,与时代结合的方式也是复杂而多样的,对“北海老街”及文物类的修复改造要坚持修旧如旧的改造与更新方法,必须严格按《文物法》和《北海市老城保护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必须对原有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内涵和可能性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从建筑的空间和形式出发,结合场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并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与运用。1)珠海路骑楼老街建筑改造与更新过程中,外面是公认的首要保护对象。“北海老街”骑楼建筑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其墙体表面或材料的残缺与陈旧中,这种岁月的痕迹往往超过了其在视觉上的感受。因此,对“北海老街”骑楼建筑真实性的表达,要远远比将它作为一座纯粹意8义上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重要得多。改造所面对的骑楼建筑很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可使损毁的部分在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产生与原来建筑相似的效果,从而在视觉上产生相互联系,恢复其原有的历史韵味;2)骑楼建筑功能的置换:随着时间的前进,“北海老街”骑楼建筑中的原有功能已无法满足或者滞后于目前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现实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保护其外部立面造型的基础上,对骑楼建筑的空间加以置换,即将其改作他用,使其功能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而不断得到更新。3)骑楼建筑空间的外延:通过对原有骑楼建筑空间功能的置换,更多地可以通过对骑楼的扩建改造来获取,骑楼建筑同扩建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来反映改造过程的时代特征呢?一是在使用相近的材料和基础上,将原有扩建改造的部分与原有部分组织在一起;二是充分发掘地下空间,将在原有建筑中无法解决的大空间完全放置于其中,这种方式不需要考虑新建部分与原有部分的形式关系,从而巧妙地消解了矛盾。骑楼以保护恢复为主,更新建造为辅。历史街区保护的目标是保持和恢复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珠海路是老城区核心部9分,两侧骑楼建筑限定的狭长的空间格局,蜿蜒曲折的街道平面形态,精湛的建筑手工技术,是北海展现历史风貌的重要地段,是北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同时,在保护历史城市固有形态特色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更新,使之适应城市功能和人们生活水平变化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化3、“北海老街”市政配套工程改造工程的实施:2005年11月知2009年对珠海路(西起旺盛路、东至海关路、共约1600米)、海关路、沙脊街等街区的道路路面、骑楼下人行通道、排水沟以及供水、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路面改造坚持与老街历史环境相协调的原则,采用花岗岩条石和青砖等材料,路灯、公用电话的选择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地下管线要求主干线全部下地,部分支线结合骑楼改造架空或隐蔽布设。增加消防栓,提高老城防灾能力。同时在旺盛路与珠海路交叉口北侧,以及海堤街交叉口北侧,分别设置停车场和旅游配套设施。4、骑楼立面改造:临街立面改造,坚持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改造修复队伍统一分段进行施工。珠海路两侧总计530栋建筑分别采取措施1)对只有历史价值的立面,由政府和业主各分担一半费用进行修复;2)对已破坏、失去原有风貌立面,由政府和业主各分担一半费用进行修复;103)对确定为潍坊的,允许业主按规则要求进行改造,对其中立面修复部分政府补贴改造费用50%。5、珠海路沿线景观挖掘改造:主要包括珠海路沿线19个文物类建筑的收购、整理、改造。利用旧有建筑布置“老街历史陈列室”和“邮政历史陈列室”;部
本文标题:城市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6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