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宏育小学陈艳玲数学中说话能力就是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一年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出现回答问题不完整,问“图中有几人?”答“3”,不能完整说出“图中有3人。”语句重复,表达不清……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除因为生活经验较少,有的则是因为性格。一些外向开朗的学生,往往回答问题时比较急躁,导致没有把话说完整。一些学生因为害羞,在回答问题时心里特别紧张造成说话结结巴巴表达不清甚至语塞。当今社会要求的人才是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在数学中的说话能力,不但有利于日后的学习,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在数学中的说话能力呢?一、令学生想讲、敢讲。调查表明只有20%的学生觉得老师能让他们经常与同学交流。64%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中比较紧张,特别是发言时更为紧张。教师设法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给学生提供说话机会能有效激起学生的说话欲望。1、课堂提问力求面向全体。不要提问一个学生回答正确就不再提问其余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认真听,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会回答,特别是对一些较难的问题,那些后进生就不一定能理解。应多让几个学生重复说。学生在反复表达的过程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修正。缩短优生和后进生的距离,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向上,思维活跃。2、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由于学生在集体回答时较为紧张,怕说错被同学嘲笑。可让学生小范围交流。一是自言自语轻声自己说。二是同桌或前后同学之间说。这是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最常见的方法。既可以相互启发交流取长补短,又巩固了思路,发展思维的同时也增加了课堂训练密度。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范围的交往和交流中激发和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及对别人的关注,促其心理、社会意识的成长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公开大声说。教师要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用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及时地评价,热情地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的紧张恐惧心理,引导发言者精心组织语言,以正确的语言、语调和音量表达。教师要给学生各显其才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发表见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低一点的问题,胆小的学生可以排在中间回答,智力好的学生可以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答错了,少一些批评,多一点鼓励。教师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学生得到了尊重,思考有了适当的空间,主动性自然会调动起来,学生在思考成功的同时,语言思维得到了锻炼,要表达起来就容易。自然,学生就更愿意表达了。二、令学生会讲。1、借直观启发学生表达。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空间想象能力差。课堂上如果一味由教师讲,学生听。信号单调,容易引起大脑皮质抑制,引起疲劳,学习兴趣削减。重视启发学生口头表达、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参观演示、游戏等来刺激全班学生大脑皮质,将会使各类学生大脑皮质得到较长时间的兴奋。借助“摆一摆”“数一数”“做一做”“分一分”等直观手段不但使学生学会动脑,训练了思维,还锻炼了说的能力。让学生介绍正方体,可出示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就会感觉比较具体,有话可说“正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同样大”能说出很多特征。为帮助学生说3+9的算理,掌握“凑十法”。可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左边摆3根小棒,右边摆9根小棒,把左边的3根小棒分成1根和2根,1根加上右边的9根等于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是12根。还可以把右边的9根小棒分成2根和7根,7根加上左边的3根等于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是12根,所以3+9=12。这样把摆小棒的过程说出来比较容易,减轻了学生表达的难度。利用主题图训练学生表达的条理性。一年级学生说话不完整絮乱,没有条理。语言的条理性强调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次序,有条理。通过让学生看图说话可培养学生的说话逻辑条理性和数学味。记得刚入学的小同学看图(P6《比一比》),学生看到图上有什么就说什么“有小猪”“兔子”“鱼”……一点条理都没有也说不完整。指导学生看图要有顺序,可从上到下说,也可从左到右说。要把话说完整例如“有4只兔子在搬砖头”“有3只小猪在搬木头”……一年级是数学教材插图十分丰富,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训练学生说话,相信长此下去,学生说话会更有条理更完整更具体准确。2、指导认真学习数学课本,掌握基础知识一年级的教材很少完全用文字表达的应用题,多是文字与图画结合的。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要列式的插图,把简单的提示和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变成应用题。这有利于清晰思路,帮助解题。在教学一年级上册107页例4时(见附图),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再说图意,多数学生都会说“左边有8只兔子,右边有7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一些观察细致的同学还会说“白兔有10只,灰兔有5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同样的问题,用不同角度去思考,这就是说话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但其前提是认真看书。数学课本不但是传授数学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特殊的措词,如“一共”“”“”……都会通过图画或旁注在课本中有明确解释。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应基础知识,学生才有表达的本钱。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认真学习数学课本是提高学生在数学中的说话能力的又一重要手段。3、设疑启思,引导点拨。有的学生心里有点理解,但表达不出或表达不清。这就需要老师做好点拨工作,让学生把想法讲出来,讲明白,表达自己见解。老师可注意设计恰当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分析,寻找答案,把答案串起来,使学生思维条理化,有话可说。教师也可直接告诉学生这句话应该怎样说,然后让学生学着说,跟着练。也可提供关联词语及表达方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表达归纳推理的“是……是……它们都是……”表示类比推理的“……有……有……”,“左边有……右边有……”“要求……必先要知道……”等关键词语或句式,可启发学生回答。4、联系生活和自身实际说当某事情发生在身边或与自己有莫大关系时,就会对它会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表达起来也表较顺畅。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说心中的疑惑,说脑中所想,说对某同学回答的评价看法,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相信,多做这些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小学生在数学中的说话训练必须从一点一滴去努力去渗透。坚持不懈训练,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中的说话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附图:主要参考文献:黄兆光《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广东教育(教研版)06第4期王豪杰《小学生数学说话能力的训练》教学月刊(小学版)06第12期张玲《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参考06第3期孙衣云《让孩子学会数学交流》浙江教育科学06第2期刘成华《今天,你希望学生怎样表达——关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褚春江金洁《美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中国教育报04/01/12陆勇《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云南教育04第11期许锦云《数学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强化艺术》现代中小学教育03第6期卢英贵《数学教学也要加强说话训练》安徽教育99第4期郭兆翌《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说话训练》宁夏教育99第9期梁艳萍《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甘肃教育98第9期
本文标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