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探索
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探索(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马强)[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普及的情况下,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保障体系,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实例探索。[关键词]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实例探索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党建信息化是适应信息网络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党建信息化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开辟了新阵地和新模式,使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辐射力越来越强。也对党的建设的创新提供了新要求、新主题,为党建工作打开了新的视野。各级党建网站在传递信息、扩大宣传、增进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不仅需要在党的建设上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而且要在党的建设的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上大力创新。在信息网络时代,一个在自身建设的活动方式和物质载体上停滞不前的党,就难以敏锐地感受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要求;不能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去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民情、反映民意,就难以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求党建工作发展电子党务来保持党的先进性。(二)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素质的需要。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和决定因素,只有掌握了最先进的知识并拥有知识创新能力,才有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全面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素质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党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推广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必将促使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加快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加速提高对高新技术和先进工具的使用能力,从而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素质,满足工作的需要。(三)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是提高党的工作效率的需要。网络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强大计算储存功能,将人力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为精简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创造条件。电子政务的实施已经雄辩地证明,信息技术能够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从而存在一个“政务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同样,利用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增强党的各级各类组织间的及时有效的多种交流,可以改善党自身的管理,提高党建工作效率,降低党建工作成本。(四)大学生党建信息化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网络的迅猛发展促使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网民。这一社会群体主要是青少年、大学生、知识分子、白领等。这个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接受新事物快,对社会变化敏感度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众基础。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单一教条式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接受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们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去影响和凝聚已经形成的深受网络传播影响的大学生群体,改变传统党建工作的局部性、相对封闭性的不足,以社会性、开放性的工作手段,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他们抵御西方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免疫力”,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内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基础。(五)大学生党建信息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进行“西化”,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渗透、诋毁和攻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加大在互联网上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用现代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和声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构建网络坚强阵地。[1]二、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一)全面实现“党建上网”。实现“党建上网”首先要建立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网站传播系统和电子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网站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成就,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信息资源;电子化党务管理集成系统的任务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创新党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全面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实现党务日常工作的现代化、网络化。(二)在全面建成党建网络的基础上实行新的党务运行模式1、弘扬主旋律,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网络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要利用网络阵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要利用网络引导社会舆论,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职能,网络时代更需要形成主流舆论,强化这个职能。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形成网上强有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大学生提高理论思想武器,自觉抵御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渗透和文化侵略。2、利用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建立网上新闻发布渠道。传播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优势,及时、准确地发布新闻,使各级大学生党组织、党员和广大大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党在互联网上的“喉舌”作用。3、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都会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变革性影响。网络不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传输数量很大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存在并进行转换。这就意味着网络不仅可以增强党内教育的时效性,而且它可以使传统的比较枯燥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含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以学校网络为立足点,建立网上党校。单一的党校短期培训已不能完全发挥党校教育阵地的作用,传统的讲座和报告等形式显得较为单调。在继承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党校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深入发展新课题,增强网上党校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使网上党校成为新时代青年自我武装的新课堂。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进行现代化多媒体党课远程教育,加强高校党校的相互联系,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党建”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点,为党课教育服务,构建中央到地方、高校与高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党校教育的信息渠道。三、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工作队伍应该由专兼结合、多层次的人员组成。这支队伍不仅应当具有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且又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应当具有实际的高校党建工作经验,而且又具有较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能力与水平;不仅应当具有党的工作政治坚定性和原则性,而且又具有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学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党的职能部门和专职党务工作者是这支队伍的主体,高校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这支队伍的技术力量支撑,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骨干是这支队伍的骨干力量。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党建信息化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中的领导决策、管理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以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坚强有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专门队伍。[2](二)加强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建设与维护——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1、加强网络平台软硬件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大学生党建信息化而言,它要求具备较高性能的数据、图像处理能力以及高主频的CPU等。努力解决服务器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尽量减少网络负荷的承载量,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将网络访问最小化,通过使用完整性约束、使用数据库触发器、利用过程和包优化性能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要做好数据存储与备份的工作。由于大学生党建信息化涉及大量的党务及资源数据,各种数据的丢失都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加大数据存储与备份,选择多种存储途径,制订相应的备份及恢复方案。2、借鉴引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开发新形势下适应高校党建需要的新的模块。由于电子政务系统与电子党务系统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基本框架大致相同,而且系统的运行流程也基本相似,都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平台来进行电子公文办公、辅助决策的,我们可以在开发电子党务系统模块的时候借鉴引用现有的相对比较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技术,然后再根据大学生党务工作的特殊性设置具有大学生党建特色的框架及网页。不仅要加强各个子系统的内部资源的共享,同时要明确各个子系统的职责权限,加强系统的管理。另外,必须注意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的保密工作。[3](三)合理规划运行资金——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推进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制定大学生党建信息化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按时到位,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系统建设所需资金,可以采取高校专项资金扶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每年经费预算中列出专项经费加强校园网络和计算机基础硬件的建设,促进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工作队伍建设等,缓解制约大学生党建的资金、技术瓶颈,解决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后顾之忧。四、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实例探索在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工程学院正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党总支牵头,支部书记参加,基础信息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组织策划机构。坚持中央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充分结合我校和我院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以下建设方案。从功能和内容上划分,我院党建信息化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电子党务系统,主要是指党员发展流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电子党务系统,可以直观的反映学院党建工作的进展,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其二,学习、宣传系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辟网上党校新形式,建设网络思想宣传和学习的阵地。(一)电子党务系统1、角色分类如表1所示。表1电子党务系统的角色分类角色类别角色构成角色权限超级管理员总支书记/副书记支部建立、删除、更名;组织关系的变更管理;党员发展流程的维护管理;对支部管理员和一般用户的审核和审批功能;各种统计功能,例如统计各支部的信息、统计学院的党员信息等;对支部管理员和一般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和信息维护等。支部管理员支部书记本支部党员发展流程的维护管理;本支部信息统计;本支部成员组织关系的变更;本支部成员信息维护;对本支部一般用户的审核和审批功能;对本支部一般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等。一般用户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个人信息维护;各项申请操作等。2、电子党务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电子党务系统的结构图3、电子党务的功能如图2所示。入党申请列积极分子党校培训发展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一般用户支部管理员发展流程管理组织关系管理审核审批管理成员信息管理超级管理员系统的全部操作和管理图2电子党务系统的功能图4、数据库设计电子党务系统设计大量的信息,因此数据库的设计极其重要。如下图3所示。图3电子党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二)学习、宣传系统1、角色分类如表2所示。表2学习、宣传系统的角色分类电子党务系统超级管理员支部管理员一般用户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发展流程管理支部信息统计组织关系变更成员信息维护用户密码修改个人信息完善审核审批功能系统操作发展流程管理全院信息统计组织关系变更成员信息维护审核审批功能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操作积极分子申请入党
本文标题: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建设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9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