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多媒体网络管理论文浅谈多媒体网络规划与管理
多媒体网络管理论文:浅谈多媒体网络规划与管理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兴起,这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把我们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单个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有很多缺陷,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集合,是多媒体网络产生的原动力,而多媒体网络的规划与管理是多媒体网络发展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安全多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把声、文、图、像等几种媒体叠加后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通过有机的信息集成,为人们提供最优的视听品质。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信息交流基本通过文字、语音、图像或图形等单一媒体形式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确实是多媒体技术得以发展的起源和主导,但是利用单个计算机进行多媒体信息处理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不能及时获得多媒体信息,很难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二是难以共享多媒体信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足,使得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同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是多媒体网络产生的原动力。一、网络应用的需求网络应用需求是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传统的网络框架定制了传统的网络应用,即共享以太网和低速链路接入广域网,就可以满足应用的要求。但随着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多媒体应用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如下:1.多媒体通信网络需有足够的宽带。这一方面是多媒体通信海量数据的要求;另一方面,只要有高宽带才能确保实现用户与网络之间的实时性。一般估计,通过多媒体网络传输压缩的数字图像信号要求有2-15MB/S以上的速率,传输CD音质的声音信号要求有1MB/S以上的传输速率,才能充分满足各类媒体通信应用的需要。2.网络必须满足多媒体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以保证服务质量。为了获得真实的现场感,语音和图像的延时都要求小于0.25秒,静止的图像要求小于1秒。对于共享的数据要求没有误码。3.对于媒体同步要求,包括媒体间同步和媒体内同步。因为传输对媒体信息在时空上都是相互约束、相互关联的,对媒体通信系统必须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约束关系,以保证声音与图像的同步。4.为了适应多媒体网络的复杂和高开销等,人们正在加紧研究并推广一些新的网络技术。到目前为止,宽带网络是最适合多媒体传输网络技术的。二、多媒体网络的技术分析现在的多媒体网络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和远程诊断等,主要涉及到网络传输、服务质量、服务模式和数据处理技术。1.传输网络的选择。选择分组交换网还是电路交换网,关键依据是看应用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质量。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网络可用带宽、传输延时和抖动、传输可靠性。传统网络应用主要指单一媒体的应用,如单一的文本、图像和语音等媒体应用,也是目前因特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如E-mail、FTP、和一些办公的群件,如LOTUSNotes等。这些应用的基本特点是对网络宽带要求较低,并且对应用数据没有实时性的要求。如电子邮件一般在几千个字节,在小时量级的时间内到达,人们可以接受。文件传输虽然是几兆到几十兆字节,但使用的频率较低,对带宽的平均要求也较低。满足传统应用的网络结构只需要共享以太网或者部分交换以太网,以及较低的速率广域网接入链路。对媒体网络应用可以分为:视频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育和远程诊断、新闻发布、软件升级等,这些应用,一个明显的特征都是大容量数据和交互性的要求,并且一般基于组播服务。传统的IP网络主要针对一些传统的应用,没有考虑到多媒体应用的实时性和大数据量要求。ATM是比较新型的网络技术,其出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把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考虑到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同时,ATM本身就是具有组播支持功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协议。2.服务质量。针对因特网上多媒体应用的需求,现在的技术可以提供两种服务质量:即有保证的服务和尽力而为的服务。有保证的服务可以在现在的IP分组网上进行资源预留,并结合接纳控制等机制来获得。这正是目前网络研究的热点,已经有一些公司如Cisco推出了基础RSVP协议的产品,进行资源预留。尽力而为的服务是因特网网络的标准服务,基于这种服务的多媒体应用需要有适应能力,即根据网络资源的使用状况和网络拥挤状态,自己调整多媒体有关参数,尽可能地获得最基本的服务质量保证。如果网络资源足够,那么可以有16Kbps的语音和每秒25帧的PAL视频图像。当网络资源不足或发生拥挤时,可以降低视频图像的每秒帧数,如每秒20帧。当然,这种应用自适应能力主要是防止网络的进一步拥挤,导致网络崩溃。3.服务模式。媒体传输服务模式,即数据的分发是通过单播模式还是组播模式。由于多媒体应用的特殊性,它一般是在一个或多个群组中进行。所谓群组是指有共同兴趣的一组人构成的动态虚拟专用网。多点通信是群组应用的基本需求。针对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采用单播和组播完成多点通信。单播是目前多数产品采用的传输服务模式。采用基于组播的传输服务模式是应用的一个趋势。4.多媒体数据处理。音频和视频是多媒体通信的核心,实施的图像和语音信号都是时间的函数。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媒体的编码、压缩和传输。这种处理要遵循相关的标准,以保证整个系统的互通性。数据功能是多媒体通信的一项基本功能,T.120系列协议适用于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确保一些基本功能的操作性。三、多媒体网络管理及安全国际著名的网络安全研究公司HurwitzGroup提供了五个层次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1.系统安全性。防止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和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侵入。2.网络安全性。通过判断IP源地址,拒绝未授权的数据进入网络。3.用户安全性。根据不同的安全级别将用户分为若干等级,并规定对应的系统资源和数据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密码的安全。4.应用程序安全性。解决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合法操作的问题,即应用程序对合法用户的合法权限。5.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的保存过程中,机密的数据即使处于安全的空间,也要对其进行加密处理,以保证万一数据失窃时,偷盗者也读不懂其中的内容。从以上的五个层次可以看出,安全性对于人的因素是很关键的,这不可避免地与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紧密相关。在理解多媒体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整体最优的多媒体网络。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不专为特定应用而构建新的网络,避免为增加新应用而引入不同的网络。多媒体网络的规划和管理,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需要时常把握市场动向,熟知行情和网络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设计的多媒体网络既有最优的性价比,又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
本文标题:多媒体网络管理论文浅谈多媒体网络规划与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46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