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儿肿瘤诊断分析论文相关医学案例分析论文小儿腹部常见肿瘤16例CT诊断分析
小儿肿瘤诊断分析论文相关医学案例分析论文:小儿腹部常见肿瘤16例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常见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儿腹部肿瘤的CT表现。结果肾母细胞瘤、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为小儿腹部常见肿瘤,各肿瘤CT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特点。结论CT是诊断小儿腹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主题词】腹部肿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是诊断小儿腹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为了探讨小儿腹部常见肿瘤的CT表现,现对16例患儿腹部CT表现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6月龄~7岁。14例以腹胀和腹部包块就诊,其中1例患儿伴有厌食、腹痛。2例患儿者以消瘦,四肢疼痛就诊。1.2方法采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行轴位平扫,层厚5mm,5岁以下患儿扫描前给予镇静剂。2结果本组中肾母细胞瘤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均在5岁以下,CT表现为一侧肾增大,边缘不规则,肾区肿块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区,肿瘤与正常肾实质难以区分,其中肿瘤最大一例为12cm×10cm,5例中有1例有钙化,表现为瘤内散在颗粒状钙化,5例中有2例肺转移,表现为双肺下野多发结节样阴影。畸胎瘤5例,均为良性畸胎瘤,其中男2例,女3例,均在5岁以下,CT表现为腹膜后混杂密度类圆形肿物,界限清楚,其中3例位于肾周围,2例位于骶骨前,肿瘤最大1例为10cm×8cm,5例中有4例见低密度脂肪影及骨骼牙齿样钙化。神经母细胞瘤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均在5岁以下,CT表现为后上腹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内可见低密度影,其中肿瘤最大一例为6cm×5cm,压迫同侧肾向外移位,3例中有2例钙化,表现为肿瘤内斑点状钙化,有2例有淋巴结转移。恶性淋巴瘤2例,其中1例为6岁男孩,1例为8岁女孩,表现为末端回肠和盲肠肠壁增厚,肠壁可见肿块,肠腔节段性狭窄。肝脏恶性肿瘤1例,为2岁男孩,CT表现为肝内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内有低密度区。3讨论小儿腹部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小儿肿瘤的症状、体征较少且不明显,肿瘤发展较快,部分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就诊时肿瘤往往已较大或已有转移,而CT可发现早期体积较小肿瘤,从而使肿瘤在早期得以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1]。本组中5岁以下患儿占14例,最小1例为6月龄,提示5岁以下患儿腹部肿瘤的发病率较高。本组中恶性肿瘤为11例,良性5例,提示小儿腹部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肾母细胞瘤、腹部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均属腹膜后肿瘤,小儿腹膜后肿瘤发病率较高,在本组中,腹膜后肿瘤13例,占总数的81.3%。畸胎瘤为小儿腹部常见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畸胎瘤,本文中畸胎瘤占总数31.3%,均为良性,畸胎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2]。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发病部位接近,CT都可表现为混杂密度阴影,病灶内都可出现钙化,但肾母细胞瘤为原发于肾的肿瘤,病变使一侧肾增大,失去原有外形,病灶与正常肾实质难以区分,肾盏肾盂常被破坏,病灶钙化少见[3],而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和脊柱旁交感神经节,为肾外肿瘤,CT扫描肿瘤和同侧肾常能区分,而钙化较肾母细胞瘤多见,常表现为细砂状或斑点状钙化,但部分侵入肾脏的神经母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较难鉴别,需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4]。【参考文献】[1]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764-803.[2]潘恩源,陈丽英.儿科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3-744.[3]张雪林.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9-300.[4]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24-740.
本文标题:小儿肿瘤诊断分析论文相关医学案例分析论文小儿腹部常见肿瘤16例CT诊断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8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