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寿光市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寿光市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山东频道发布时间:2010-5-278:26:58编者按: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提高科学化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先后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形成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目标要求。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党的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寿光市委在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均衡发展中,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常抓不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科学谋划,以党建工作的领先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为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的实际,寿光市委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为目标,做到谋划党的建设城乡“一盘棋”、部署当地建设城乡“两手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他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谋划城乡党建工作,坚持以整合城乡资源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努力做到基础性工作扎实做、常规性工作超前做、创新性工作重点做,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通过建立城乡联动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推行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筑城乡共享的党组织为民服务网络、搭建城乡互动的党员管理平台、建立完善党员登记制度和纯洁机制等,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使全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的新格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其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寿光市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共有14个镇(街道),975个行政村,102万人,2230个基层党组织,5.9万名党员。近年来,该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党员分布领域广泛、流动性明显增强,党组织活动范围日渐扩大。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形势,适应党员队伍、党组织活动变化的新特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加快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寿光市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把党的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科学谋划,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来抓,着力在党建工作理念、组织、载体、方法、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并以“六大创新”成果引领全市党建工作,努力打造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城乡党建工作统一领导、总体部署、以城带乡、优势互补的新路子,有力提高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城乡一体均衡寿光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树立互动共进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理念寿光市委坚持围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抓党建,在服务发展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步加强、同步推进。一是坚定均衡发展的理念。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城乡经济这个中心,突出“五抓”: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入、村干部报酬和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级组织服务农民群众的阵地更加配套完善;深入开展“亲情化”服务,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困扰发展的各类难题;抓好重点项目党建工作,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抓好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增进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农村搞好村级治理机制“五事”工作法、村务契约化管理,协调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二是强化求真务实的理念。做到谋划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从实际出发,在分类指导上下实功夫,不搞形式主义、“一刀切”,杜绝花架子和走过场。在机关党建方面,组织开展贴近实际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服务水平;在城市社区、农村党建方面,深入开展党建“载体化”活动,推行党建“网格化”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在学校党建方面,探索服务教学工作党建新模式,推动全市城乡教育教学工作均衡发展;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抓好“管、学、用”,依托寿光电视台开通远程教育入户频道,做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三是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探索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新思路、新措施,走出了一条把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开展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促进城乡党的建设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共同提高的新路子。探索互联互通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组织在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城乡党建一体化如何及时跟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步伐,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新课题。今年以来,寿光市委积极适应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新特点,打破地域和单位界限,建立适合城乡党建一体化要求的有效组织形式,把党组织的服务贯穿于城乡党建一体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了城乡之间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优化组合、统筹利用,促进了城乡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级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是城乡联建。采取“部门+村”、“社区+村”的形式,组织100个市直部门单位、10个社区与110个薄弱村分别结对建立联合党总支,在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先后帮助薄弱村制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措施办法220项,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2130个,并互派党员干部350人次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村企联建。对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或村内有重点企业及附近有大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的17个村,采取“企业+村”的形式,建立村企联合党总支17个。各联合党总支统筹利用区域内资源,先后培训党员干部1400人次,帮助结对村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44项,解决农业生产难题122个,向结对企业输送务工人员327人,实现了村企互利互惠,共赢发展。三是强弱联建。采取“强村+弱村”的形式,组织经济强村和经济弱村建立联合党总支18个。联合党总支统筹整合各村资源,协调经济强村提供资金150多万元,帮助经济弱村发展公益事业,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合作发展致富项目,并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660人次,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和帮扶关系,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四是产业联建。打破地域界限,组织产业相近或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他专业协会等的党组织,跨越城乡地域建立联合党总支11个,统筹利用产业内各类资源,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培训1300人次,指导农业生产56次、解决农业生产难题310个,切实发挥了农业产业党组织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构建互帮互助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载体寿光市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结合本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党建新载体。一方面,建立城乡党组织为民服务体系。结合机关、农村、社区、企业、“两新”组织的不同特点,把基层组织建设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有效载体,将各类资源捆绑在一起,优化整合、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健全完善了市镇村三级贯通、上下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党组织为民服务体系。在市区,设立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对群众申办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结。各镇(街道)分别设立为民服务大厅,向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在具备条件的所有村建立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置计生服务室、卫生医疗室、文体娱乐室、治安调解室以及生产资料超市、生活用品超市等“十室、两超市”,全程代理群众行政审批事项,向群众提供无偿或微利服务。另一方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各类人才培训中心。在市委党校、行政管理学校和“三元朱”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新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成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院及24处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在广东顺德、江苏昆山等地开辟了6处外埠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学习考察。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各类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起了信息咨询视频服务中心,与全市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互联网用户链接,组织市直执法执纪和涉农单位专业人员进驻办公,通过视频形式,面对面向城乡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宣传、实用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创造实际实用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方法寿光市把创新工作方法作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自觉把方法创新摆在全市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率先提出推进工作的“五种方法”,即统筹兼顾的方法、责任到人的方法、协同联动的方法、典型带动的方法、跟踪问效的方法。这“五种方法”不仅把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的要求,具体化为实践中可操作的工作方法,而且把党建工作方法摆在了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对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总结推广“五事工作法”,即“民主提事、联席议事、票决定事、集中办事、制度监事”的方法。“五事工作法”顺应了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民主政治权利的要求,健全完善了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执行监督的体系,找准了解决农村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着力点,巩固了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农民群众在农村自治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农村干部的整体形象,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保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09年以来,寿光市村级先后提事4.6万多件,其中3.3万件经村党支部研究后提交联席会议讨论审议,对2.7万个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有2.2万个议题通过议事进入票决程序,很多疑难事情和复杂问题迎刃而解。“五事工作法”被中组部作为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实践锻炼。针对部分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不够扎实、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市委班子成员勇做表率,努力做到发扬民主、查摆问题、服务群众、推进工作“四个在前”,实现了“干部工作在一线,决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创新体现在一线,成效检验在一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当一天农民”、“进车间做一天工人”、“到工地当一天小工”,体验群众甘苦,帮助解决难题,在全市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事争一流”的良好氛围。制定科学有效的城乡党建一体化新制度在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进程中,寿光市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一是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城乡基层党的建设之中。在实践中统筹考虑,既注意总结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成功经验,也不断强化城乡党建一体化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一系列条例、规定、办法和意见,从责任体系、组织设置、一体化建设载体、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各个方面进行制度安排,形成了各个环节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布局,相互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环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制度,保证了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实际效果。二是围绕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出台相关制度规定。近年来,市委相继出台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实施基层组织“扶强培优”工程,深化拓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市
本文标题:寿光市创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3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