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野外教学实习报告课程名称野外教学实习实习时间2014年6月23—25日实习地点柞水溶洞、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班级专业地理科学2012级2班学生姓名王辽学号2012050080指导教师李黎黎教研室主任郑治国教学副主任单林波填写时间:2014年6月30日成绩指导教师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野外教学实习课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学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一)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以及溶洞内部,特别是石笋和石钟乳等的形成原因和时间。(二)分析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气候、地貌、水文和植被,掌握峡谷溪流、变质岩、高山杜鹃、石林和高山草甸等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三)通过实践掌握自然地理学以及野外实习的部分知识与常识,对自然地理学的地质地貌和植被气候等专业知识的有了更好的了解,以便于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二、实习地点及其内容(一)实习地点简介本次两个实习地点均位于商洛市柞水县。柞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西部。介于东经108°50′~109°410′、北纬33°20′~34°之间。柞水县北部属暖温带,东南部属北亚热带,整个县域属亚热带和温暖带两个气候的过渡地带,植被繁衍群落差异明显是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742mm,年均气温12.4℃森林覆盖率78%。其中,柞水县最有名和最具特色的两个旅游景点便是柞水溶洞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1.柞水溶洞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石瓮镇,距柞水县城18km。是以溶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丰富的生态景观河人文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主要包括天佛洞、风洞、东甘沟、西乾谷、九天山等景区。这里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既有可与“瑶林仙境”媲美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之风姿,是陕西省一处以溶洞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在已开放的溶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绚丽多姿,博人的自然艺术宫殿令广大游客惊叹不已,誉其为“北国奇观”和“西北一绝”。2.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第四纪冰川遗迹所构成的特有的高山景观造就了这里中国少有的景观多样性与独特性汇聚一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如:高山森林、峡谷溪流、石林景观、高山草甸、杜鹃花海和冰川遗迹等的特色景观。(二)实习方法1.提前预习野外实习是让我们非常激动而兴奋的一件事,因为可以91个人出去团游。我们往往会在老师通知后,自己百度将要去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会看下实习地的资料,关于简介和美景,当然也会从地理方向出发试着分析原因(比如:柞水溶洞)这应该是专业习惯吧。2.自己观察通过观察游览途中的环境,比如,周围岩石的纹理,植被的覆盖率,岩石褶皱和植被的类型,进行思考和回忆,不明白和不确定的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自己记下来,回去自己查资料或者百度。3老师讲解比如在柞水溶洞,老师往往会选择特征比较明显的钟乳石,给我们讲解它的形成原因,考察我们对喀斯特地貌和流水作用知识的掌握。在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老师会让我们对山上的一些名词解释进行拍照,然后会指给我们说明,这些岩石是属于什么岩石,怎么辨认变质岩等等。4.文字说明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去的一般是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公园,在这些地质公园里面一般会有很多文字说明,(如图1溶蚀裂隙)我们根据文字就可以知道这些溶洞为什么形成?高山杜鹃生在在这里代表了什么?这些冰川作用遗迹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么适当的名词解释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图1(三)实习任务1.柞水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它形成中出现了哪些作用?试着分析溶洞的旅游价值。2.牛背梁的岩石属于哪种岩石?试述牛背梁主要地貌?你认为游览牛背梁的最佳季节应该是?为什么?3.试着解释这些景观的出现的原因,例如:峡谷溪流、羚牛栖息地、原始森林、高山杜鹃、秦岭冷杉和高山草甸,以及说明的地理规律。4.学会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去学习和生活,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教育实习和工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四)实习内容1.柞水溶洞的相关分析1.1柞水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并且找出形成中出现了哪些作用?试着分析溶洞的旅游价值。柞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奇异的景观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的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少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花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聚集形成钟乳石、石幔。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如图2柞水溶洞)。图2柞水溶洞形成的过程中,受流水作用的影响,准确的说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溶洞一般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喀斯特地貌。柞水溶洞出现在偏北的位置,这本就与其规律有点不相符合,所以相比之下,第一,柞水溶洞就有了一个优势,更加接近客源市场;第二个优势,对于周边游客来说,我们都很少游览过类似的景区,就造就了它的独特性;第三,柞水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好,空气清新,利于发展旅游业,这样的地方肯定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那相应的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会比周边县区高很多,政策也会支持其发展。1.2牛背梁的岩石属于哪种岩石?地貌类型?试述牛背梁主要地貌?你认为游览牛背梁的最佳季节应该是?为什么?牛背梁的岩石多为花岗岩和火成岩。属高山地貌。在古生代早期和晚古生代时期形成的褶皱带,由于后期的新构造运动及河流的切割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这里山高沟深,以中间地貌为主分水岭,以南地貌为深谷削壁山势陡险。我个人认为游览牛背梁的最佳季节是夏秋两季。因为柞水地处秦岭南麓,到了夏天,柞水不像别的地区那么炎热,山里面更是凉爽,所以是一个很好的避暑胜地,其次,柞水多山水,可以去漂流,来游览牛背梁的同时,也有许多美景可以欣赏。那秋季,那漫山的绿意葱葱就变成了满山红意,这时候不管你是在公路上还是在山间行走都会欣赏到不同往日的柞水美景,岂不美已?1.3试着解释这些景观的出现的原因,例如:峡谷溪流、羚牛栖息地、原始森林、高山杜鹃、秦岭冷杉和高山草甸,以及说明的地理规律。牛背梁的谷底之溪流较多,以分水岭为界,南北分流,南部主要有数十条小溪流,为乾佑河主要发源地。牛背梁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如图3),被称为“天然植物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和其他保护植物十余种。图3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在以碱性土壤为主的北方难以生存,但是在牛背梁,这个离北方最近的南方土地,却大面积的带状分布着高山杜鹃这种植物群落。高山杜鹃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这里的高山杜鹃,属乔木杜鹃,身高数丈,花期长达3个月,花色更有不同。秦岭冷杉,主要生长于海拔2300米的地方,喜冷湿环境,是高山上段重要的造林树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山草甸分布在牛背梁的主峰处海拔约2300米处,也称高寒草甸(如图4),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其植被组成主要是冷中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伴生中生的多年生杂类草。群落结构简单,层次不明显,生长密集,植株低矮。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映。图4从我们登山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植物中,通过观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海拔800至1000米所见的都是当地的山地的常见植被类型,为暖温带阔叶落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当海拔高于1000米时,就会出现阔叶林和灌木丛,当海拔大于2300米时,我们见到了高山杜鹃和高山草甸。那么这能说明什么规律吗?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随海拔高度递变的规律性。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温度下降0.6℃,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制备、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是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五)实习内容这次实习我们在刘全玉老师、王丽老师和李黎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三天的野外实习活动,这次野外实习是从6月2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下面是我们野外实习的行程安排。第一天中午到达柞水县城,吃完午饭稍作休整,下午去柞水溶洞,至下午5点到6点下山,第二天8点集合去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由于时间有限,山的海拔较高,比较难爬,又有小雨,午餐在山上解决,下午6点左右下山集合,第三天,大家8点在宾馆大堂集合,自行解散。首先,对于柞水是激动的,因为一年一度的野外实习终于如期来临,对于柞水溶洞是好奇的,喀斯特地貌只在书本上看到过,溶洞只是有了专业知识的了解,在网上看过图片,终于有机会可以细细欣赏了。对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我们都是带着征服的心理去的,我们一定要登上南天门,一定要看到高山杜鹃和高山草甸,不枉我们来这一趟,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长安,就更加期待。当地的叔叔告诉我们,从起点一直爬到南天门,最快的人都要爬5个小时,女同学有点被吓住,男同学都是兴致昂扬,爬山之前,我们专业男同学发挥专业精神,帮女同学背包,拿东西,这一直是我觉得特别幸福的事情,男同胞多就是优势明显。这次野外实习让我体会了痛并快乐着。6月23日下午,我们去了柞水溶洞,溶洞是神奇的,看到柞水溶洞,我是感慨的,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外面高温炎热,里面低温微冷,还有那些石笋、石柱和石幔帘,这简直漂亮的不可思议,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一直害怕爬山,特别是坡度较陡又没有扶梯,应该说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这两样都占全了。6月24日,我们去了牛背梁,牛背梁的风景很是不错,一路的绿意葱葱和流水潺潺,气温怡人,在炎热的夏日给人非常凉爽舒适的感觉,最好玩的地方应该是那个牛齿峡和软桥(如图5),牛齿峡的瀑布很是好看,从30多米的高空飞流而下,声音响亮,底下的深潭呈一片翠绿色,煞是好看,软桥虽然和短但是走起来摇摇晃晃,对于北方的我来说很有趣。因为天气的关系,我们爬到一半就开始下雨,也因为体力的原因,我爬到一半就有点受不住,最后咬牙坚持,爬一会歇一会,最后还是没能爬到南天门,只能看同学拍的照片,才见到了高山草甸。图5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四个方面,第一,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教育生活;第二,在登山的过程中,毅力和坚持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我来说,要克服自己的弱点,不退缩;第三,团结友爱相当重要,我们专业男同学都是好样的,不管是去年的南宫山之行还是今年的柞水之行,他们都帮女同学提箱子背包,帮助我们;第四,老师是可爱和可敬的,因为下雨,我穿的短裤,冷的厉害,老师把她的衣服给我,让我穿上,不要被冻着,她却在淋雨。这次我们野外实习,总的来说就是:知识储备增加,专业学习和教育的经验更加多,同学友谊和班级凝聚力的增加,老师和同学距离的拉近等。
本文标题:地理科学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4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