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前班上册教案学前班入学教育啊一周安排
1学前班入学教育安排一周第一节时间:一天教学内容:1、安排座位;2、师生互相介绍情况;3、熟悉学校环境;4、熟悉学校铃声。教学目标:理顺班级管理,让幼儿尽快熟悉班级。重难点:理顺班级管理,让幼儿尽快熟悉班级。教学流程:1、给幼儿安排座位,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2、教师自我介绍,要求说出姓名及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幼儿要求说出姓名,说出年龄,家住哪儿,家庭电话号码,从自我介绍中物色培养班干部,让幼儿学会自理。(给足时间和空间)3、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熟悉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从校门、校园围墙、操场、草坪,升旗台,教师办公室、厕所一一熟悉,并开展模拟训练。4、让学生明白学校铃声的作用。5、总结一天培训情况,并表扬好人好事。6、当天的家庭作业:(1)要求放学家长接学生时,学生领着家长将学校主要建筑说一说,给家长说自己在学前几班,老师姓什么。(2)练习写自己的姓名。2第二节时间:一天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训练。2、学习清洁座位。教学目标:学会站队,学会站队重点:学会站队.难点:学会站队教学过程:1、队列训练:排队、列队。(1)站早操队:动作迅速,会听口令。(2)站放学路队:跟自己坐的小朋友拉手,快速站好,走路时不你推我囊,保证行路安全。2、学会使用各种清洁工具,通过操作明白如何清洁座位的顺序。3、总结一天培训情况,表扬好人好事。4、当天的家庭作业:(1)将今天学到的给家长汇报。(2)练习写姓名。3第三节时间:一天教学内容:1、总结前两节所学初步感知“自律”。2、训练课堂常规教学目标:1、针对前两节课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表扬好人好事,初步感知“自律”。2、针对前两节课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表扬好人好事,初步感知“自律”。重点:针对前两节课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表扬好人好事,初步感知“自律”。难点:针对前两节课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表扬好人好事,初步感知“自律”。教学流程:1、现场演练:作(做端正,手放平);立(站要直,头要正);写(三个一:眼里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里笔尖一寸。);看(仔细看);听(认真听老师和学生的发言);说(大胆说,用普通话说)等六个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模拟上下课的情景表演。2、训练读书、举手等各种姿势。3、训练摆放学习用品,开展整理书包比赛。4、总结一天的训练情况,表扬好人好事。5、当天的家庭作业:(1)将当天所学给家长汇报。(2)练习写姓名。4第四节时间:一天教学内容:1、学会削铅笔;2、学会传递作业本;3、训练如何行礼、问好。教学目标:1、掌握削铅笔的方法。2、学会如何行礼、问好。重点:掌握削铅笔的方法。难点:掌握削铅笔的方法。教学流程:1、训练削铅笔的方法。先教给削笔的方法,笔要削得好,垃圾要放到指定的地点。2、开展传递作业本比赛,传的快,安静又不损坏。3、教师示范学生训练见到老师时如何行礼、问好。进行模拟训练。4、总结一天的训练情况,表扬好人好事。5、当天的家庭作业:(1)将当天所学给家长表演汇报。(2)练习写名字。教学反思:5第五节时间:一天教学内容:1、了解学校一日生活。2、初步了解语言、数学科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学校一日生活。2、根据新入学孩子的特点,从听说写初步了解学科特点。重点:了解学校一日生活。难点:根据新入学孩子的特点,从听说写初步了解学科特点。教学过程:1、参照小学一日常规,根据初入学孩子的特点,简化为最基本的内容,编成浅显、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2、通过听、说、读,初步了解课本的内容。3、当天的家庭作业:(1)向家长汇报当天所学。(2)练习写名字。注意:本周召开家长,为下周正式进入学习做好准备。附:入学教育儿歌写字儿歌文明礼貌写字时,身坐直,小朋友,进学校,站路队,要静齐,头要正,肩要平。见到老师问声好,走起路来真神气,眼里书本有一尺,见到同学问声早,抬头挺胸甩开臂,手里笔尖有一寸,礼貌用语要用好。整整齐齐回家去。胸离桌子有一拳。64的认识活动目标:1、通过数数、认数、看看、玩玩、说说、贴贴、摆摆等形式,感知4以内的数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2、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4只小狗图。幼儿准备4根小棒、4个圆形、4个三角形。教学方法:带读引导游戏。重点: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难点:让幼儿知道3添上1是4,学会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4个物体并说出总数。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从1数到3。2、2、3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数数量是4的物体。(1)出示4只小狗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让幼儿说出数量)①添上一只,一起数数一共几只?(幼儿回答)②教师带读:3只添上1只是4只,3添上1是4,这是小狗个数4。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板书:4的认识)领读7③说明:4像小旗迎风飘,写时,先写撇折,再写竖。2、拿出4个苹果数数:让幼儿一个一个数,再说出总数。3、让幼儿数自己学具盒的小棒4根、圆形4个,长方形4个。4、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数量是4的物品。三、教学4的组成1、让幼儿拿出4根小棒,分成两堆,教师巡视。2、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摆法。3、引导幼儿归纳整理,着重说明3和1组成4,1和3也组成4,实际是把两堆小棒换了位置,所以看到3和1组成4,就想到1和3也组成4。还有2和2组成4。4、齐读4的组成。四、师生互动游戏1、听声音说数字:教师敲4下鼓;教师拍4下手;教师点4下头……2、听数字做动作:点4下头;跺4下脚;拍4下手……3、教师出示数字,幼儿摆学具:小棒、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玉米,告诉幼儿,凡是数量是4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五、活动拓展练习,编儿歌巩固对4的认识。宝宝们发现,路上跑的车,哪些是4个轮子?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数4只小狗、4个正方形、4个圆形、4个长方形等学会了数数量是4的物品,知道了4是由3添上1得到的。还知道了4的好多知识。8比大小活动内容:比大小活动目标: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活动准备:1、创设宝宝温馨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3、大小不同的纸箱。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难点: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流程:一、谈话引入小熊贝贝欢迎大家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丁丁、拉拉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二、找一找,说一说小熊贝贝家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小熊贝贝会生气的!9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进行谦让教育)。小朋友们很聪明,小熊贝贝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这里要正确引领小朋友。三、延伸活动小熊贝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小熊贝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小熊贝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找地点,再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纸箱里。四、指导完成课本3页的练习。五、课堂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进行了数学活动,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在活动中,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棒,夸夸自己!今后的活动中也这样表现吧。10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活动目标:应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并能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内容:《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活动准备: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重点:应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并能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难点:应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并能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2、找朋友比较看看:和谁的一样多?三、学习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1、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哪种物体多,哪种物体少?怎样才能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给足幼儿交流的时间和空间)2、引导小结得出: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这样,可以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3、指导做课本2页的练习。11古诗《春晓》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活动准备: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活动过程: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1、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2、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2)讨论:这首古诗中说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听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A、生生互动幼儿之间互相解决,由理解的幼儿讲解给未明白的幼儿听。B、师生互动幼儿之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解释给幼儿理解。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诵古诗。教师首先让幼儿要感受到音乐和古诗之间的相似处,从而从内心体会春天的美景。A、欣赏音乐B、随音乐朗诵古诗12讲述我的好朋友教学目标: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同伴。重点: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同伴。难点:学习用简洁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同伴。教学过程:1、今天我带来我的一位好朋友,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吗?介绍:它总爱穿黑白相间的衣服,戴黑色的墨镜,它身体胖嘟嘟的很可爱,爱吃新鲜的嫩竹笋,人人都说它是国宝。小朋友知道它是谁?(熊猫)对了,和你们一起天天一块儿学习的好朋友,你能抓住他的特点,把他介绍出来吗?2、教师示范介绍:我的好朋友叫王焮,她有双明亮的大眼睛,她爱唱歌跳舞,她总是穿得像洋娃娃一样漂亮。就像这样介绍你的好朋友,能行吗?谁来试一试?3、让小朋友大胆尝试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适当指导)4、介绍得很好,现在咱们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说的好朋友,用手里的画笔画出来。(动手画画)5、小结:这一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来拉起你好朋友的手,一起唱《找朋友》的歌。以后要和你们的好朋友好好相处,不打架,永远都做好朋友。板书设计:讲述我的好朋友外貌爱好特点教学反思:1.幼儿简述过程中,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完整恰当的表达。2.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基本能观察到要求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13认识“”和“”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掌握“>”和“<”的方向。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3、数字卡片
本文标题:学前班上册教案学前班入学教育啊一周安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0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