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古代雅典政治制度演变的正确顺序是()A.民主制——共和制B.君主制——共和制C.贵族制——民主制——帝制D.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可根据雅典政体的历史演变顺序去回答,规律是民主的程度越来越高。2.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梭伦改革背景的分析理解能力。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改革势在必行。A、C、D三项与题意不符。3.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的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4.右图是古雅典时期著名的民主政治家,对其评述正确的是()A.他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B.他在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体制C.他取消了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D.他的中庸原则大大推进了改革进程解析:选A。本题借助图片资料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述能力。解题时应首先明确人物是梭伦,B、C两项分别是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的贡献。D项,他的中庸原则使改革不彻底。5.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解析:选C。克里斯提尼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以取代原来的按照氏族组织管理地方的方式。这一做法实际上削弱了氏族贵族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6.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③否定血缘关系维系社会④促进了雅典的民主进程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辨别能力。①是梭伦改革的内容,②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梭伦改革中用财产划分等级,实际上是否定以身份、血缘划分等级,故③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开辟了通向民主的道路,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故④正确。7.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解析:选C。关于A、D两项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冲突,B项是罗马法改革发展的方向,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因为三大里程碑式改革分别使雅典民主进入奠基、确立和顶峰阶段,呈现不断健全之势。8.伯里克利改革的措施中,为保证和激励中下级平民参政的措施有()①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②政府为参与公务者发放津贴③职官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④创立“陶片放逐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④是为了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是克里斯提尼时所创立的,故排除。9.在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C.民主权利不断下移D.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公元前7世纪以前,雅典的政治制度已经完成了从君主制到民主制的转变,A项具有局限性;梭伦改革完成了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的转变,B项也有局限性;C项民主权利不断下移反映了雅典古代三次改革的共性,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的历史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上述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查阅历史文献和参观唐招提寺属第一手资料,具有可行性;咨询专家学者属于第二手资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事片《鉴真东渡》属艺术加工,不适合用来研究历史;D项与A、B、C三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最不可靠”之意,故选D项。11.2011年12月13日新民网消息:一部反映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记录片《暖流》正在紧张摄制中,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有两位该纪念的人物是()①晁衡②李白③鉴真④王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晁衡即日本派往唐朝的著名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鉴真则是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教的代表人物。这两人都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2.大化改新前,以天皇为代表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中央政权受到豪族挑战B.经济落后,财政困难C.中央官制不够完备D.财政赋税制度急需改进解析:选A。当时日本中央和地方的豪族势力强大,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威胁中央的统治。13.大化改新期间颁布的律令,其内容不.包括()A.土地赋税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司法制度D.神化皇权解析:选D。神化皇权主要是对思想意识方面的控制,而不属于律令制度。14.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B.大化改新C.氏族部落向国家过渡D.大和兴起解析:选B。大化改新废掉旧俗,打击旧贵族,并借鉴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创设了一套新的政治统治制度,迅速实现了封建化。15.公元前6~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改革与公元7世纪的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共同点是()A.向先进邻国学习B.鼓励发展工商业C.逐步确立民主政治D.打击了氏族贵族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A项日本独有,B、C两项是雅典独有,二者都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促进了国家的形成。二、非选择题(16题19分,17题21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梭伦材料2: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利分配500斗级年收入500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双牛级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雇工级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请回答:(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2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4分)(2)综合材料1、2,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2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和作用。尤其要注意理解财产等级制度是如何体现了梭伦的民主思想的。如:工商业奴隶主可以凭借财产的优势跻身于社会上层,普通平民的政治权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而贵族的势力较以前有所下降。答案:(1)公平思想;财产等级制度。(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3)①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②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③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材料2: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材料3: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请回答:(1)材料1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4分)(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8分)(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三则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即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展开,第(1)题结合材料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题作答时要注意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答案:(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新。(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
本文标题: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17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