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南县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1思南县第八中学2014—2015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T班同学小美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心”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美的成长经历印证了()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说:“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A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B全部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C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D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盛装,手捧“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这说明()A在经济落后地区难以发展先进文化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4.《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6.201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5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④将弘扬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疾呼的“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践行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某校学生会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习交流活动,下列最适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是()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弘扬国粹,全面继承C.民族之魂,薪火相传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9.“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我的中国心》的这句歌词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C文化需要不断创新D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0.“要想除掉旷野里的野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启示我们()A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应该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11.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喜爱,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模式通过电视剧向世人展现得十分完美。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与世界的关系是()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具有世界的意义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1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精神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A.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C.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13.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永远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14.实现中国梦,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最根本的是()A.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B.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C.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份15.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多年来的时代变迁,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3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因为()①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是一样的③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④爱国主义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6.下面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错误的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7.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A思想运动B科学技术的进步C教育方式的变革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8.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偶然发现蛇用一种草叶来敷伤口。于是他试着用此草下药疗伤,发现此草确有消炎止痛作用,并取名“蛇衔草”。此后,该草药被广泛应用。这表明()A.文化创新具有偶然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文化创新来源于人的灵感19.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行,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中国菜名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使外国食客下不了口。如“麻婆豆腐”直译成英文“Tofumadebythewomanwithfreckles(一脸雀斑的女人做的豆腐)”就令人恶心。因此,统一中国菜名的翻译很有必要。统一中国菜名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2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A.发展先进文化B.繁荣民族文化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实现文化的多样性22.今年以来,上海相继开展了“3.5学雷锋”、“节俭节约”、“文明旅游”等一系列公益广告宣传发布活动。宣传发布公益广告()①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②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③发挥文化对人的强制教育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3.近几年,我国文化市场在规范有序中快速发展,日益繁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这表明()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能够满足人们的所有文化需求4C文化体制改革速度加快D外国文化对我国文化没影响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①建设先进文化之路②科学发展之路③以人为本之路④改革创新之路⑤强基固本之路A①②④B①②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①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关键是()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2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②奏响文化主旋律,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③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④消除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8.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设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要()A.支持文化创新发展,抵制农村通俗文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推动农村文化创新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29.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于2013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举行。展演节目从创作到演出全部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朴实无华的表演征服了首都观众。这说明()A.大众文化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B.文化体制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30.为了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几代中国人经历了艰难的求索。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5学校班级考号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思南县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第三次月考答题卡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31.2013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太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依据(9分)32.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请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相关知识,说说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对中外文化传播起了什么作用?(7分)633.《焦点访谈》节目
本文标题:思南县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