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六篇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金融学-武汉大学,赵征)
第六篇货币金融理论第十四章货币需求理论第十五章货币供应理论第十六章利率理论第十七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十八章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第十四章货币需求理论第一节传统货币数量论第二节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第三节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四节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需求理论涉及的主要问题:(1)持币动机(2)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因素(3)货币需求与实际经济的关系货币数量论(TheQuantityTheoryofMoney)核心观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量与物价变动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动成反比发展阶段:(1)早期货币数量说鲍丁、洛克、坎弟隆、穆勒(2)传统货币数量说费雪、马歇尔、庇古(3)现代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第一节传统货币数量论第一节传统货币数量论一、现金交易说•特点:(1)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2)注意货币流通速度代表人物:甘末尔、费雪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11年出版《货币的购买力》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MV=PT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次数P:一定时期内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T: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总量费雪的假定:1)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2)T在充分就业下可视为常数3)P对M(货币供给量)、V、T无影响公式内含关系:若V与T不变,则P随M正比变动将交易方程式变形,得到货币需求函数:M=PT/VM,货币需求量(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交易媒介)二、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Approach)特点:(1)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2)注重货币的停息时间(持币时间)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剑桥方程式(CambridgeEquation)M=kPYM:货币需求量,即现金余额P:一般物价水平Y:实际总产量K: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人们的选择:持有货币/消费/投资)V与K的关系:K=1/V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间的关系:——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供求–假定货币供给(外生)不变,货币需求↑→货币价值↑→物价↓反之……–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货币价值↓→物价↑反之……三、两种学说的比较相同点:结论类同不同点:侧重点不同,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思路不同四、两种学说的缺陷1.以充分就业为假定前提,不符合现实(物价与货币量不一定同步变动)2.长期的均衡理论和静态理论长期均衡理论:短期失衡→自动调节→长期均衡静态理论:假定某些因素(T、V、K)不变3.忽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4.忽视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物价变动对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二节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一、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主题——就业问题失业产生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解决失业的思路:-应增加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与利率,增加投资需求是重点-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欲增加投资需求,须降低利率-利率水平取决于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要降低利率,需扩张货币供应量(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附录: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1902~1905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6,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1906,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在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1926,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9~1931,任国家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36,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革命1940,任财政部顾问1944,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二、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一)流动性偏好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通常须作两个抉择:(1)决定收入中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此为时间偏好的抉择;(2)决定用以储蓄的收入,应以何形式持有。是持有现金,或是购买债券?此为流动性偏好的抉择流动性偏好的大小取决于保持货币所得效用与放弃货币而得利益的权衡——人们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二)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人们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而产生的持币愿望(交易媒介)根源:收入、支出的不同步性2、预防动机人们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币愿望(交易媒介)根源: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3、投机动机人们根据利率变动预期,为了在有利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货币(价值储藏)根源: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当前利率较高,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债券价格会上升→用货币购买债券,以期将来获得买卖差价收入→货币需求量下降——当前利率较低,……→货币需求量上升(三)货币需求函数1.交易性需求函数Mt=f(y),或L1=L1(y)Mt=f(y),或L1=L1(y)Mty货币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2.投机性需求函数Ms=f(r),或L2=L2(r)rMs=f(r),或L2=L2(r)Ms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3.货币总需求函数M=Mt+Ms,或L=L1(y)+L2(r)rM=Mt+Ms,或L=L1(y)+L2(r)M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人们将多余货币用于购买债券→债券价格↑,利率↓),使之低于资本边际效率,能刺激投资,并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提高有效需求,使就业量与国民收入成倍增长但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受到限制:一方面,存在货币需求的流动性陷井(Liquiditytrap)直线部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另一方面,投资需求可能缺乏利率弹性相比之下,财政政策更为直接有效——国家必须对经济进行直接调节和干预货币供给第三节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一、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二、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立方根定律或惠伦模型)三、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资产选择理论或托宾模型)第四节现代货币数量论背景:70年代的滞胀→凯恩斯理论的困境→弗里德曼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附录:MiltonFriedman(1912—2006年11月16日)1932,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学士1933,芝加哥大学硕士1946,哥伦比亚大学博士1946年任教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1963年,与施瓦茨合作发表《美国货币史》1962年,出版《资本主义与自由》1968年,提出“自然失业率”理论一、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物价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供给由当局和法律决定,因而应重点研究货币需求“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解释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借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商品需求取决于收入、价格和偏好)(一)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1)财富总额恒久收入,用Y表示(2)财富构成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占财富的比例,用W表示(3)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货币的名义收益率:rm,零(现金)、正(存款)债券的名义收益率:rb,利息、价差股票的名义收益率:rs,股息、价差实物资产的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4)财富持有者的偏好用U表示PdtdP1(二)货币需求函数•简化:);PdtdP1,,,;,(PMurrrwyfsbmr)f(Y,PM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差;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大,而收入是“恒久性”的→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函数也是稳定的(M/Y=1/V)弗氏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弗和凯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是对现金余额说M=KPY的发展。不过,凯只考虑到狭小范围内的某种金融资产(债券)与货币之间的替代,而弗考虑到广范的资产类型——理论结论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二、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对现实问题——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持续物价上升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对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质疑增加货币供给以降低失业率不可取——人们的适应性价格预期将使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政策主张:–如何医治通货膨胀–由于货币需求相对稳定→要保持货币供求均衡,就要保持货币供应稳定–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为市场价格机制运行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第十五章货币供应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两种思路第二节银行系统与货币供应量第三节货币供应模型基本内容:•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货币供应过程•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应理论的发展历程:与货币制度的演变密切相关(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分析的两种思路一、内生性和外生性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货币供给量主要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收入、货币需求、利率、价格以及公众和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不取决于货币当局政策意愿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货币供给量主要取决于经济运行之外的因素(如政府的意愿、或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不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决定三、货币供给外生理论和货币供给内生理论外生论强调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凯恩斯、弗里德曼一施瓦兹一卡甘、乔顿、布伦纳一梅尔泽、安德森)内生论强调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格利与萧、托宾、温特劳布——卡尔多)第二节银行系统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货币供给量由一国货币当局发行的、流通在外的法定货币和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所构成——通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是一个“被创造”的过程,其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产生供给,经过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作用,创造出派生存款货币,构成一国货币供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假定前提:(1)公众不会从银行体系提取现金(2)银行不会保留超额准备金(3)公众只持有活期存款,不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只考虑活期存款规模的变化存款扩张模型:RDdr1d1.简单乘数模型第三节货币供应模型2.复杂乘数模型上述三假定不再成立现金漏损率: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例,C/Dd=K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比例,E/Dd=e定期存款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例,Dt/Dd=t将货币界定为狭义——M1(M1=C+Dd)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1、基础货币(BasicMoneyorMonetaryBase),又称强力货币(HighPowerMoney)B=C+R2、(复杂)货币乘数(MonetaryMultiplier),m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公式:MS=B×m推导过程如下:MS=M1=C+DdB=C+RR=Rd+Rt+E=rd·Dd+rt·t·Dd+e·Dd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t,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ddtdddsDeDtrDrCDCRCMm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Dd,得到:etrrkk1tdm3、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定期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反方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活期、定期),反方向超额准备率,反方向
本文标题:第六篇货币金融理论(货币金融学-武汉大学,赵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