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思想政治教育教案单位:学员四队2课目: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明确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军人必备的思想品质;深刻理解新时期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忠实履行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和崇高义务。时间:三课时内容:第一讲爱国主义是革命军人崇高的道德准则一、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一)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高于一切个人感情。人的感情是很多的,如父母儿女的骨肉之情,男女之间的诚挚爱情等等,但是在爱国主义这种深厚的民族感情面前,这些个人感情都显得微不足道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周恩来率天津学生赴北京请愿,一位年迈寡居的母亲给参加请愿的女儿写了这样一封信:“吾女知之,余系孀居。膝下仅有汝侍奉,以慰晚年。因当局昏愦,国势垂危,各界遣派代表请愿中央,以冀救国之危急,除万恶之官吏。余衰矣,不能随诸君代表后,以尽一份国民之责任。仅遣汝随群贤后作秦庭哭。……因有一言寄汝,宁愿汝死于囹圄之中,以救得国家,勿逍遥于庭帏内而为日后之亡国奴也!吾心虽悲,为救国计,亦愿忍痛,汝之尽孝在此,汝之尽国亦在此,……母手示。”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是何等的深明大义。父母儿女之情是难舍难分的天伦骨肉之情,更何况这位母亲年迈寡居又仅有这一个女儿。但她深知爱国比爱女更重要,因而不顾晚年孤独无靠,毅然把女儿送上了救国斗争第一线。生活中还有这种现象: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或艰难之中,由于受人知遇、帮助而度过难关,甚至一举成名,那他对知遇者的感情肯定是异乎寻常的。但是这种感情也超不过对祖国的感情。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成名前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当他流落到首都时,身上只有一部诗稿。这时已负盛名的诗人魏勒斯·马尔蒂·米哈依看了他的诗稿,发现了他的才华,设法帮他发表,又四出奔走,帮他印成诗集,裴多菲由此而成名。但是魏勒斯·马尔蒂·米哈依没有骨气。1841年8月21日,他在议会发表演说,同意外国驻军匈牙利,同意在匈牙利军队中用德语施令,背叛了国家民族利益。裴多菲非常气愤,他公开写诗抨击他的恩师。许多人劝他不要这样,他说:“我爱恩师,但更爱3祖国!”为了祖国,他不仅断绝了同恩师的关系,而且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毅然走上了反侵略的战场,献出了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因为为了祖国人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1870年德军进攻法国,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毅然退回了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医学博士荣誉证书。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她是引导全人类进步的火炬,但科学家属于祖国,他能利用科学以提高国家的地位!”在他看来,事业和荣誉只有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是有意义的。建国初期,许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甘愿放弃自己在国外的一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被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称为“抵得上5个师”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花了5年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才回到了祖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还因为人们对祖国爱得是那么的深,至死不变,忠贞不移。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桔颂》,歌颂桔树那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的品质,以此表达自己忠于祖国的深厚感情。当他受重用担任左徒的职务时,矢志改革,变法图强。当他受到昏君奸臣的打击迫害时,仍抱定“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与祖国共患难。当时,士大夫出游求仕的风气很盛,“楚材晋用”,“朝秦暮楚”的事司空见惯,而楚国的政治又这么黑暗,屈原完全可以拂袖而去。但他受诬陷、迫害长达40年之久,即使流放汉北江南,也不改初衷。他说:“乌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说,飞禽走兽还不忘自己的故土呢,何况是人!后来,秦军攻陷了楚国的郢都,屈原悲愤无比,投汩罗江殉国。他的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人民纪念的。大家都知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历史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但不知大家是否读过文天祥的这首诗:“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被俘押往元蒙的大都(今北京)途中写的。意思是说,这次我告别江南父老,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但即使我死了,也要变成啼哭出血的杜鹃,飞回故国!后来,文天祥在北京柴市刑场英勇就义。死的时候面南而跪,以表示自己对故国的忠诚。肖邦是一个大音乐家,年轻时就已经很有名了。当时,波兰正遭受沙俄的侵略和蹂躏,他虽然热爱祖国,想留在国内,但残酷的现实会窒息他的艺术才能,所以他接受了师友们的建议:到国外去深造,为祖国争光。在出国前的告别晚会上,朋友们送给他一个银瓶,里面装着波兰的泥土,勉励他不忘祖国。后来,由于波兰反动政府不让肖邦回国,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地颠沛流离了19年。那只装满泥土的银瓶也一直伴随着他。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对妹妹柳德维卡说:“我死后,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但至少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肖邦病逝后,朋友们按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银杯里祖国的泥土,又把他的心脏带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在肖邦看来,祖国的泥土比金子还珍贵。4而肖邦的爱国之心也远胜过金子。总之,爱国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不断认识的结果。(二)爱国主义是由乡土之情升华而来的。远古时期,人们告别了游牧生活,长期相对稳定地生存、繁衍在一方水土之上,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依恋、热爱这片故土,热爱故土之上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亲人这样一种朴素的感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形成了民族。什么是民族?斯大林曾经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又产生了国家。国家有两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是指具有一定的民族的、疆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共同体;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那么,生活在同一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就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这时,以往那种热爱故土、依恋亲人的朴素感情,就逐步上升为热爱民族和忠诚、报效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在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并渗透到政治、法律、道德、文化之中,就成为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国家和民族所推崇和褒扬的爱国主义精神了。(二)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了个人与祖国的本质联系。祖国这个概念,从广义上理解,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由一定疆域的土地、山河等地理环境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构成的国土;二是指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人民或民族;三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的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权机构——国家。因此,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民族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犹如母子关系一样,分不开,割不断。一方面,祖国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自然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环境;另一方面,人们则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满足自己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不管历史出现什么变化,祖国总是人民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它的存在发展是个人存在发展的基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她每个儿女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江泽民主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每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都是同祖国的进步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的利益都是同祖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祖国高于一切的观念,把爱国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象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5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所谓历史的范畴,就是说它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古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和当代的爱国主义。我们先讲一下古代的爱国主义。(一)古代的爱国主义古代的爱国主义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维护统一,抵御入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祖国的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民族融合和冲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但主流、主导的趋势是联合,是统一。这大家学过中国历史都知道。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清朝的康熙皇帝等,正是符合各族人民的统一意志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才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基础。2、反抗压迫,推进历史在阶级社会里,反抗阶级压迫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意义。特别是历代的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赤眉、绿林、黄巾、李密、黄巢、方腊、朱元璋、李自成、太平天国等起义,每一次都推动了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3、改造山河,创建文明。这方面的事例真是太多了,有物质文明的,也有精神文明的,如李冰父子领导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李春设计、营造的,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张衡研制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而元代郭守敬研制的浑仪,则是更为先进的测天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灿若群星。(二)近代的爱国主义近代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这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最突出的主题。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迫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有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太平天国农民英雄痛打“洋鬼子”、“洋枪队”的斗争;从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到义和团的反帝运动,无不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的力量是清军中的爱国官兵。象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都是抗英名将、爱国英雄,他们的斗争表现了维护祖国尊严,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新疆来的同学是否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和沙俄的支持下,率军侵占了天山南北大部分地区。沙6俄还出兵强占了伊犁。面对西北边疆的严重危机,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他以65岁的高龄率军西征,历时两年,消灭了阿古柏匪帮,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为了夺回被沙俄侵占的伊犁,他又制订了一个三路出击的计划,并“舁榇以行”,就是抬着棺材去拼命,表现了收复伊犁的决心。由于左宗棠军事上的积极配合,加上赴俄谈判代表曾纪泽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迫使俄国人改订了伊犁条约,把强占了10年之久的伊犁归还给中国。左宗棠收复新疆,保全了占我国版图约1/6的领土,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三)当代的爱国主义当代的爱国主义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爱国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反帝爱国斗争“从失败转向胜利的历史性标志。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指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团结、吸引一切爱国者共同奋斗。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振兴腾飞找到了
本文标题:忠于祖国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