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以四川省西充县为例摘要: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了起来。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物,他在规范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将以西充县为例,从分析农民满意度出发,通过介绍西充县合作社的发展概况和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的分析出影响农民对合作社满意度的因素,进而提出有利于合作社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议。关键词:西充县合作社农民满意度一、前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社会已经具有了全新的法人地位,其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出现伊始就受到国内外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并且涌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Enke在《消费合作社和经济效率》一文中,认为合作社也是一种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Cook指出合作社是一种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组织形式,随着农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合作社将会逐渐发展成为“农民的综合代理”。anuelNúйez-Nickel和JoséMoyano-Fuentes认为合作社的所有者结构是环境的缓冲器,他认为合作社具有优势,其特殊的所有者结构保证合作社可以从外界得到足够的投入品,从而不管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作社都有较高的存活率。中国农业大学俞家宝教授认为,合作社就其本质意义是劳动者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合作社的原则和规章制度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营企业或经济组织。慕永太认为:“合作社是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和用户受益的公司型企业”。魏昌峰在《发展专业合作社要解决好的四个关键问题》中指出,专业合作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农民需求,使农民受益、农民满意;李广海、陈通认为导致北方地区农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作为“三农”的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建立为农民服务,让农民满意的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忽视了农民的主体意愿。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对合作社的研究大都立足于国家和组织角度,从农民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通过研究农民满意度来研究合作社的更是屈指可数,许多学者都仅仅是在其著作中涉及到农民满意度问题,未将其继续深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民作为专合产品的供应者和理论受益者,自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农民满意度曾被浙江大学课题组例为评价合作社绩效的三大标准之一(其余两大是: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可见研究农民满意度意义非凡。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四川省西充县为例,从研究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出发,对西充县的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二、西充县合作社概况(一)数据来源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苍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6区,47乡镇,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28万人,农业人口占90%。近年来,西充县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据县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7月,西充县已成立了涉及农业、林业、蚕业、畜牧业等28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涉及蔬菜、海椒、柑桔、蚕桑、生猪等18个专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服务网络,为农技推广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本文所用数据和资料如未加特别说明.均来源于笔者2009年7月对西充县6个镇的120户农民和12个专业合作社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一对一访谈法,选取调查样本原则是随机性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的结合。本次调查共发放半结构式农户调查问卷120份和开放式专业合作社调查问卷12份,回收农户问卷120份、合作社问卷1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在120份农户调查问卷中,参加和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各60户,均匀分布于12个合作社所在乡镇。农户调查问卷114份有效,有效率为95%,六份无效,其中参加和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调查问卷分别为2份和4份,无效原因是6个农户提供的数据前后矛盾,或者数据严重不全。在12份合作社调查问卷中,其中发展情况较好的和发展状况不好的以及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合作社各4份,回收合作社调查问卷12份,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二)基本情况1.成立时间。调查中,笔者获悉,西充县的28个合作社中,60%成立于2008年和2009年,可见,绝大多数合作社是在政府采取扶持措施后成立的,组织运行时间短,发展还不够成熟。为了获得更真实可靠的数据,我们主要选取了成立于2009年1月之前的12个样本作为主要调查对象。2.依托部门。很显然,大多数合作社都是由产业大户自办组织成立的,对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组织的依托较少,这也是制约当地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见图1)3.行业分布、服务内容和登记情况。所选样本中从事种植业的占50%,从事养殖业的占50%,没有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其他服务的合作社,均是在从事种植或养殖业的同时附带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等相关服务。合作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农产品销售和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均在工商局进行了注册登记,并在财政局、农业局登记备案。(三)管理情况1.理事会与监事会。由图1可见,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中,生产大户占的比重相当高,约为62%,营销大户占35%,参与合作社组建的政府或企业机构的代表仅占3%,可见,由农民自己组建的合作社基本体现了农民自主管理的原则。理事长多为男性,通常都是出资额最高的社员担任。设有监事的合作社监事长也是由出资多者出任,可见合作社对于社员地位的衡量主要以出资额为标准,忽视了能力及民主选举拥护等其他因素。2、入社与退社自由。31%的合作社规定社员只要提出申请即可入社,约62%的还要求生产需达到一定的规模,要求需经全体社员讨论通过的占7%,没有合作社有暂不吸纳新社员的打算。对于退社,大多数合作社规定一般会员原则上是提出申请即可退出,但对于大股东则需经理事会同意方可退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一合作社发生退社情况,可见,农民对于合作社还是基本满意的。(四)事务决策合作社在遇到需通过投票来进行事务决策时,普遍采用“一人一票”为决策原则,少数在单纯的一人一票的基础上,股东享有附加表决票,每人仅限一票,遵循了民主管理的原则。但是在合作社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方式上,我们又看到了其民主制度的不足之处。对于重大问题的决定,只有14.66%的合作社能够坚持社员民主管理原则和程序,而43.57%的事由理事会决定,社员不能参与决策过程。笔者经调查得出,有65%以上的合作社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社员在决策中处于附属地位,很难行使管理权力,这些组织事实上主要由少数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控制。(五)经营状况及利润分配1.近一年经营状况。据笔者调查所知,即使在全县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仍然有50%以上的合作社市场经营能力不强,不能通过有效的合作创造市场收益,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2.利润分配情况。78%的合作社利润分配方案是由理事会决定的,仅22%由社员代表大会决定。社员享有的权利因身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联系农户享有的权利主要是技术培训指导和更优惠的收购价格,而出资社员则还享有按交易额返利、以成本价供应农资及保证产品全部收购的权利,认股会员更享有按股分红的权利。(六)社会网络与政府支持总的来说,西充县的合作社与收购商和农产品供应批发商及政府部门的联系较多,但是与高校和其他合作社的联系却很少(见表1)。在这科技兴农的时代,不强化科技、增进交流是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支持主要集中与税收减免和优惠贷款,在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上力度还不够,有待强化。表1.与合作社有联系的单位所占百分比表项目政府部门生产资料供应商收购商加工储运企业超市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他合作社百分比(%)25.619.8269.210.445二、西充县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从表2中可明确的看出西充县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情况,从整体上看,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达到了近50%,不满意的现象仅占20%,说明农民对合作社从总体上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具体到每个环节中又呈现出以下现象:(1)从服务能力上看,农民对合作社整体服务能力的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其技术和信息及销售服务能力表示怀疑,存在很多不满情绪。(2)在管理机制上,农民的满意度相对持平,社员的入退会自由及享有的权利义务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在民主控制上存在普遍不满意的现象,这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在许多方面还流于形式所导致的直接结果。(3)在运行机制方面,农民的满意度也不容乐观,农民对合作社生产经营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满意度均不到50%,而不满意度却达到了30%以上,可见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未能得到农民的充分肯定,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4)农民对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领导人均有较高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或家庭通过合作社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希望继续跟合作社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但是从经济效益满意度指数中我们也可看出一些问题,那就是,合作社虽然得到了农民的认同,但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却不被看好,农民对合作社自身的经济效益持有较多的不满意的态度,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合作社积累资金,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也不利于取得更多农民的信任和继续支持。领导人方面,虽然合作社领导人都得到了农民较高的评价,但农民的回答也实事求是的反应出合作社领导人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的真实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在合作社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表2.西充县农民对合作社的满意度编号合作社满意度指标各评价指标选择结果所占百分比(%)1.非常满意2.满意3.无所谓4.不满意5.完全不满意1合作社服务能力12.1820.5538.1828.180.90(1)技术服务能力5.4527.2713.6449.094.6(2)生产服务能力9.104036.3613.642.72(3)信息服务能力1.8125.459.1040.9022.72(4)销售服务能力14.552013.6444.55102管理机制1033.6325.4526.363.63(1)社员享有的权利与义务27.2732.7219.0918.182.72(2)入退会自由4029.0922.727.270.90(3)社员民主控制8.1825.4523.6434.559.103运行机制20.0922.7226.3622.727.27(1)生产经营机制20.9123.6426.3623.647.27(2)营运能力16.3630.9124.5526.361.81(3)利润返还机制25.4533.6320.0023.642.724经济效益26.3632.7225.45200.90(1)给合作社带来的经济效益14.5520.9129.0927.278.18(2)给社员带来的经济效益17.2743.6324.5511.822.725领导人29.0932.722018.180.90(1)领导人素质和能力14.5527.2736.3620.901.81(2)领导人职责和义务履行25.4540.922.728.181.816总体满意度13.6433.6332.7216.363.63四、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因素(一)农民自身因素调查表明农民的自然和社会背景特征对满意度评分的影响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性别对满意度的影响较明显,男性的满意度普遍高于女性。2.年龄对满意度评价的总趋势是:中年人高于老年人高于年轻人。一般认为,中年人(31-50岁)阅历丰富且成熟,看待社会问题趋于现实与客观,评价相对理性;而老年人(51-70岁)由于传统的老农思想较重,对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存在质疑,虽然从合作社中获得一
本文标题:影响农民对专业合作社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68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