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概论本章要求(1)熟悉工程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其要素;(2)了解工程经济学的性质、发展过程;(3)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熟悉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和步骤;(5)了解工程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本章重点(1)经济效果的含义(2)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本章难点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工程经济活动及其要素一、工程经济活动的概念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中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创造性地应用在最有效的利用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二、工程经济活动的要素1.活动主体: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人或组织。如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2.活动目标:所有技术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同活动主体的目标是不同的。如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率、环境保护等。3.实施活动的环境:自然环境: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经济环境:评价技术实践活动成果的价值4.活动的后果:指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如有用的和无用的后果、直接的和间接的后果、正面的和负面的后果等。工程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技术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有用效果,降低或消除负效果。§2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工程经济学及其发展1.工程经济学的概念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挑选最佳活动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学科。是一门技术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经济活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技术活动技术经济学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工程技术学科和经济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在这门学科中,工程技术是基础,经济则处于支配地位。为什么要研究工程经济问题?2.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它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国外工程经济学19世纪以前,技术相当落后,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为缓慢,人们看不到技术对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只能就技术论技术。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气机、发电机、计算机等的兴起和普及),带来了经济繁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很大篇幅总结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创造一种生产力,会生产较大量的使用价值,减少一定量效果上的必要劳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M.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20世纪初,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什(J.C.L.Fish)出版了第一部直接冠名的《工程经济学》的著作,与此同时,戈尔德曼在(O.B.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年格兰特(E.L.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二战后,各国都很重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据测算50~70年代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为50%~70%左右。在此之后,随着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运筹学、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方法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计量经济学、最优化技术的飞跃发展,技术经济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我国工程经济学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技术经济学。1958年“大跃进”开始,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否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必要性,技术经济工作被取消,技术经济学受到严重摧残。1962年,国家指定《1962-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技术经济”的概念,而且专门论述了其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技术经济工作受到严重破坏,技术经济研究机构全部撤销,技术经济学科再度受到严重摧残。1976年,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为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1)经济效果的概念经济效果: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果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当效果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效果-(费用+损失)提高经济效果的主要途径:1)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2)费用一定,不断提高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功能(注:除此之外,还有三种途径,在“价值工程”中再介绍)损失费用效果经济效果=有用的后果无用的后果(2)经济效果的范围工程经济研究的经济效果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2)直接经济效果与间接经济效果3)有形经济效果与无形经济效果4)短期经济效果与长期经济效果2.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工程的含义:指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按一定计划进行的工作一项工程被接受须具备两个条件:技术上的可行经济上的合理13(2).技术的含义: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实践中运用的劳动手段和知识的总和。硬技术:物质形态的技术、物化的科学技术。核心:劳动工具软技术:非物质形态技术、知识形态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14科学——寻找规律技术——应用规律人的技能(技术高超、技术表演赛)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中应用的专门知识(电子技术、建筑技术)劳动工具的总称(包括工具、设备、厂房、道路等)(材料技术供应、技术装备)劳动技能、专门知识和劳动工具的总和。15工程技术的两重性先进性:能够创造落后技术所不能创造的产品和劳务,例如宇宙航行技术、海底资源开发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等等;能够用更少的物力和人力创造出相同的产品和劳务。经济性:对于任何一种技术,在一般的情况之下,都不能不考虑经济效果的问题。脱离了经济效果的标准,技术是好、是坏、是先进、是落后,都无从加以判断。16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如何把自然规律应用于工程实践,这些知识构成了诸如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等学科的内容;经济分析方面研究经济规律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这些知识构成工程经济类学科的内容。工程技术有两类问题17(3).经济的含义:1)指生产关系(如经济基础)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指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它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2)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等)或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总称(如经济增长、经济繁荣、国民经济)3)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如经济效益、经济规模等。4)指节约(如说某工程比较经济、经济实惠)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18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手段和方法目的和动力(4).工程(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任何一项新技术一定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总之,工程(技术)和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存在于生产建设过程中,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目的,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为了产生经济利益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具有经济合理性不具有经济性的技术是不适用的必须研究哪一种技术是适用的3.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地预见活动的结果4.技术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性评价角度或出发点的多样性:企业、国家、社会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定量、定性、动态、静态等评价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可比性主要包括时间因素的可比性价格的可比性定额标准的可比性评价参数的可比性3.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地预见活动的结果4.技术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性评价角度或出发点的多样性:企业、国家、社会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定量、定性、动态、静态等评价6.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经济增长的主要实现方式(1)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粗放型生产方式(2)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3)技术创新——集约型生产方式目前从整个世界看,哪里技术最活跃,哪里经济增长就最快技术创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提高单位资源投入的产出量来影响经济增长§3工程经济分析基本思路一、工程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工程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两个方面和层次,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一)工程经济学研究涉及的层面上的问题1.宏观经济问题2.中观经济问题3.企业工程经济问题4.项目工程经济问题(二)工程经济学研究所贯穿的过程中的问题1.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工程经济问题2.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经济问题3.工程项目运行阶段的工程经济问题二、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经济要素,建设工程项目的资金、不确定性、可行性、评价等。具体内容如下:(一)工程经济要素研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成本、费用、折旧、收入、利润、税金等进行分析研究。(二)建设项目资金研究:主要是对资金的时间价值、流动资金的筹措、固定资产的更新进行分析研究,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三)建设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主要是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不确定性分析,以及风险分析法等,对建设项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四)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在建设项目投资前,进行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财务的盈利性、投资的安全性、建设的可行性、项目的必要性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确保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五)建设项目评价:采用价值工程技术,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功能分析与评价;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一定的指标体系,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费用效益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价。三、工程经济学的特点1.综合性:必须处理好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2.实用性: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决技术实践中遇到的经济问题3.系统性:应注意系统的平衡4.定量性: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5.预测性和不确定性:是事前的估计和判断6.优选性四、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过程技术经济分析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反馈的动态规划过程。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可划分为:五、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小结:1.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生产单位、公司等各方面的情况和它们之间的活动,包括社会对其产品的需求、制造产品所需资源的供给,以及提供土地、建筑物、生产设备所需的资本投资等方面。2.工程经济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殊领域,特别是该部分关系到资本投资。3.工程经济学涉及工程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工程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工程经济学不关心怎样设计一个工程,如何建造?它关心的是我们应该在这个地点、这个时间建造吗?如果要建造,有几种方案?各种方案的投入和产出是多少?经济效果如何?
本文标题:工程经济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6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