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1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年月班级人数执教者教材简析本册教科书各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如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是从“什么是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开始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根、茎、叶、花、果、子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植物的生长变化”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是从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观察引人的。由动物的生命周期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变化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动物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周期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1``1命周期的理解。“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通过对温度和温度计,引起学生对水温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注,发现温度与水的变化,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磁铁”单元是由我们知道的磁铁观察引人的。通过对磁铁有磁性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磁铁的两极、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会变化的一般性概念,并对指南针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现状分析第一: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接触了半年多的科学课学习,或者说已经涉及到一定的科学教学,但是在已有基础上实施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对科学课的认识和学习科学课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第三:对三年级的小学生的了解,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很少有能在教师引导主动学习的,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第四:三年级的小学生绝大部分基本不会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教学总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2教学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本册教材具体目标: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3教学措施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单元整组训练的主要目标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单元整组训练的主要目标科学概念: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后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代。过程与方法:4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科学概念: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5在分类、比较等活动中,参与集体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验活动中,严谨细致地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单元整组训练的主要目标第四单元磁铁科学概念: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互的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过程与方法: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将先前所学的概念和技能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乐于表达和交流。激发探究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是重要的。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验证矿物特性的重要性。教学进度表单元课时时间安排第一单元电准备课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第2课点亮小灯泡第3课简单电路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第6课做个小开关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机动(或者单元整理与复习)2/202/252/273/33/53/103/123/196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1课油菜花开了第2课各种各样的花第3课花、果实和种子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第5课种子的萌发第6课动物的卵第7课动物的繁殖活动机动(或者单元整理与复习)3/243/263/314/24/74/94/144/16第三单元食物第1课一天的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第3课营养要均衡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机动(或者单元整理与复习)4/214/234/284/305/55/75/125/14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第3课岩石的组成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机动(或者单元整理与复习)5/195/215/265/265/286/26/46/11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考核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2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