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说课稿: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说课课题:《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二、说课课型:新授课三、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是继前面几框内容的延展,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总体小康的含义。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限,对时政的了解不多,所以我将本课设计为活动探究课。让学生在老师引导、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全班在讨论中明白总体小康的含义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案。四、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及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及表现;逐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意义。【德育目标】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树立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难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具体内容的深入理解,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六、教法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七年级的学生有思想、善表现,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学:1、让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通过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给学生自主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2、紧扣重难点,鼓励学生讨论争鸣,打破思维定式,开发学生想象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设疑、激疑的过程中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寓学法于教法中。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探究式教学。七、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是本课教学的开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播放歌曲《越来越好》,让学生体会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国还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2、设计活动师生互动导学新课活动一:音乐欣赏——播放MTV《越来越好》问:听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得到的最大实惠是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动二:你评我判——“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这种观点你同意吗?第一步:独立思考第二步:同学讨论第三步:全班交流总结:这种观点片面。我们追求的小康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也精神生活的提高,还包括民主政治、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小康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因此,它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活动三:梳理知识——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第一步:独立思考第二步:同学讨论第三步:全班交流、总结2小康含义小康类型实现时间提出时间表现状况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等。总体达到小康20世纪末十二大首次提出十三大进一步完善总体达到。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2020年十六大提出(2002年)十七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归结起来,是六个“更加”活动四:自觉践行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总结: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的内容,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成材,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成材,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板书:第五课小康家园第三课时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总体小康的含义二、低水平的小康三、不全面的小康四、不平衡的小康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说课稿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20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