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昆虫的多样性第一节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Insecta)是动物界(Kingdomanimal)、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中的一个纲,故其与节肢动物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的分节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循环器官——背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以大动脉开口于头腔内,开管式血液循环;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头内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二、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的若干环节明显地分段集中,构成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5、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变态)才能变成性成熟的个体。第二节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在节肢动物门中,除昆虫纲外,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纲,它们除缺少翅外,与昆虫纲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1.三叶虫纲(trilobita)体扁平,背面的两条沟将身体分为三部分(已灭绝)。2.蛛形纲(Arachnida)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两个体段;无触角;如蜘蛛、蜱、蝎子、鲎等。3.甲壳纲(Crustacea)体躯分为头胸部、腹部两个体;2对触角;至少5对行动足;附肢多为二肢式;鳃呼吸。包括虾、蟹等。4.重足纲(Diplopoda)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1对触角;多数体节有2对足。5.唇足纲(Chilopoda)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1对触角;胴部每个体节有1对足,第一对足特化为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末第二节上。6.寡足纲(Pauropoda)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1对触角;3-9体节有1对足。7.结合纲(Symphyla)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每体节有1对足,但第一对足不特化为毒爪;每体节有1对刺突和1对翻缩泡;生殖孔位于体躯末第四节上。第三节昆虫的多样性一、昆虫纲繁盛的特点1、历史长:昆虫---3.5亿年;人类---100多万年2、种类多:动物界中最为繁盛的1个类群估计全球1000万种,记载100万种我国60---100万种,记载约7万种3、数量大:同种个体数量大,如蚂蚁种群达50万个体。4、分布广:赤道—两极;高山—海底;盐池;原油等地均有分布。二、昆虫纲繁盛的原因(1)有翅能飞:(2)繁殖力强:(3)体小势优:(4)取食器官多样化:(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性:(6)适应能力强:第二章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一节昆虫的有害方面一、昆虫对经济植物及其产品的危害1、农业害虫:(1)造成灾害:707-1949年,我国蝗灾800次(2)产量、品质下降:全世界有67000种有害生物危害农作物,其中9000种昆虫和螨类;50000种植物病原体;8000种杂草。我国常见农业害虫1000余种,每种主要作物害虫种类100—400种之间。主要作物如不喷施杀虫剂造成的产量损失:小麦52%;水稻83%;玉米59%;马铃薯74%;大豆59%;棉花84%。目前,全世界每年投资260亿美元,使用250万吨的农药,加上其他非化学防治方法的使用,每年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损失仍为全世界的食用和纤维作物产量的35%和42%之间。其中,害虫造成的损失达13%-16%,植物病原体造成的损失为12%-13%,杂草为10%-13%,每年作物损失的价值达到2440亿美。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水花生:对水稻、小麦、玉米全生育期引致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5%、36%、19%;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易引起马匹的气喘病,仅1979年在云南省的52个县179个乡,发病马5015匹,死亡3486匹,甚至造成“无马县”,牛羊也因无可食饲料种群数量锐减;水葫芦:全国每年用于人工打捞的费用至少超过1亿元,而水葫芦带来的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损失更大。美洲斑潜蝇:最早于1993年在海南发现,到1998年已在全国21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达2000多万亩,目前在我国,每年防治斑潜蝇的成本高达4亿元。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在短短十年间,疫区已扩至江浙六省,发生面积100多万亩,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巨大威胁。(3)传播植物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病300种植物病毒中,仅蚜虫传播占50%以上。间接造成损失远远大于直接损失。2、林业害虫:我国常见森林害虫400余种,主要有:松毛虫:200-270万hm2,损失270-380万m3木材;天牛:小蠹:3、其它害虫:贮藏物害虫:标本虫、米象等建筑物、桥梁等木材害虫:白蚁。二、昆虫对动物的危害(1)直接危害:取食、骚扰、恐吓蝇、蚤、虱子、臭虫、蚊子、胡蜂(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人类疾病约2/3由昆虫传播,如疟疾:蚊子传播,非洲每年1亿人患病,80万人丧生鼠疫:跳蚤传播蟠尾线虫病:蚋传播,非洲每年100万人患病,70万人由此失明第二节昆虫的有益方面一、传粉昆虫80%植物为虫媒植物蜜蜂传粉,使作物增产显著,如:棉花:12-15%油菜:40-60%向日葵:30-50%果树:50%以上瓜类:50-60%温室大棚果树、蔬菜:30-70%二、工业原料昆虫家蚕、柞蚕:丝绸五倍子蚜虫:五倍子(盐肤木,虫瘿),鞣酸—制革、染料紫胶虫(蚧):紫胶---油漆、绝缘物、唱片昆虫:几丁质胭脂虫(蚧):洋红—染料三、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28%):蜻蜓、螳螂、多数瓢虫寄生性天敌(2.4%):赤眼蜂、姬蜂、茧蜂四、食用、饲用昆虫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目前世界约5000种昆虫可被食用,如蝗虫、蝉、蜻蜓稚虫、蚂蚁、桂花蝉等家蝇、黄粉虫作为饲料五、药用昆虫中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300种入药,如蝉蜕、螳螂卵壳、斑蝥、蜣螂、冬虫夏草、蝇蛆、蜜蜂六、文化昆虫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如漂亮昆虫:蝴蝶发音昆虫:螽斯(蝈蝈)发光昆虫:萤火虫争斗昆虫:蟋蟀(蛐蛐)七、腐食、粪食昆虫:17.3%清洁工,如澳大利亚的神农蜣螂纪念馆八、科学试材果蝇:遗传研究材料九、仿生学:第三章昆虫学简史第一节世界昆虫学简史昆虫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对昆虫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但昆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从17世纪算起。17世纪:显微镜出现,观察昆虫的外部器官、内部结构(描述阶段)18世纪,大批人士开始昆虫学研究,除形态描述外,对昆虫习性、生活史进行记述1758年,林奈--《自然系统》,2000种昆虫1775年,Fabricius—(Systemaetomological)、《昆虫系统》1780年,伦敦昆虫学会成立(世界第一个)19世纪,欧美各发达国家的昆虫学蓬勃发展,注意昆虫生理学、生态学1807年,世界第一个昆虫学专业期刊—《伦敦皇家昆虫学会会刊》,(Transa-ctionsofRoyalEntomologicalSocietyofLondon)问世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866年,美国堪萨斯大学首次开设昆虫学课程1881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成立昆虫学系(Comstock教授)20世纪是昆虫学发展的黄金时期30年代前:昆虫分类、农业昆虫学研究30年代,是昆虫学科分化的重要年代1931年,Chapman出版《昆虫生态学》1934年,Wigglesworth出版《昆虫生理学》1935年,Snodgrass出版《昆虫形态学原理》40年代后,昆虫学飞速发展(先进仪器、设备)90年代,昆虫学基本方向、范围大体形成自1994年2月2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1个昆虫学Internet站点()后,昆虫学站点雨后春笋般涌现,20世纪末期,昆虫学网络教学也逐渐开展。第二节中国昆虫学简史一、中国古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1839年)昆虫学简史(古代辉煌)5200年前,养蚕纺纱3000年前,利用草木灰、石灰防治害虫;养蜜蜂2000年前,用砷、汞剂毒杀害虫;药用1600年前,生物防治,黄惊蚁防治柑橘害虫公元29年,出现治虫法规公元713年,政府专门设立治蝗官吏宋代,害虫综合治理体系出现二、中国近代(1840---1949年)昆虫学简史(近代落后)中国近代昆虫学史可以分为3个时期。(1)孕育期(1840一1910年):翻译、介绍阶段1898年,浙江蚕学馆创办(2)初创期(1911一1936年):1919年,第一个昆虫学硕士—胡经甫毕业1922年,江苏省昆虫局成立(我国第一个)1924年,第一个昆虫学社团—六足学会成立1933年,《昆虫与植病》发行,植保期刊1934年,《趣味的昆虫》创刊1935年,胡经甫《中国昆虫名录》出版(3)艰难发展期(1937—1949年)三、中国现代(1949年至今)昆虫学简史(1)调整初兴期(1950一1965年)1951年,中国昆虫学会成立1962年,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950年,《昆虫学报》创刊1955年,《昆虫知识》创刊1958年,《应用昆虫学报》创刊1962年,《植物保护学报》创刊1963年,《植物保护》创刊1964年,《动物分类学报》创刊(2)文革动乱期(1966一1976年)昆虫研究几近停滞(3)平稳发展期(1977年至今)《昆虫天敌》、《生物防治通报》、《昆虫分类学报》、《中国生物防治》等相继创刊1992年,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在北京召开1994年,《EntomologiaSinica》创刊2004年,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第四章昆虫学的内容与范围昆虫学(entomology或insectology)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可以分为5个大类。一、普通昆虫学(1)昆虫形态学(insectmorphology):结构、功能、起源及演化(2)昆虫生物学(insectbiology)发育、变态、习性、行为(3)昆虫分类学(insecttaxonomy或insecttaxology)鉴定、命名、物种间亲缘关系(4)昆虫生理学(insectphysiology)组织、器官机能、代谢规律(5)昆虫生态学(insectecology)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二、应用昆虫学应用昆虫学(appliedentomology)又称经济昆虫学(economicentomology),应用昆虫学分为: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entomology)果树昆虫学(fruitentomology)蔬菜昆虫学(vegetableentomology)森林昆虫学、医学昆虫学、兽医昆虫学、法医昆虫学、城市昆虫学、贮物昆虫学、资源昆虫学、昆虫毒理学、昆虫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害虫生物防治、养蜂学、养蚕学等。三、文化昆虫学(culturalentomology)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的一门文理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昆虫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民族昆虫学、民俗昆虫学、神话昆虫学、文学昆虫学等方面。四、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y)是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保存在岩层中的昆虫遗体和遗迹的科学,主要有化石昆虫分类学、古昆虫生态学、古昆虫地理学等分支。五、技术昆虫学技术昆虫学(technicalentomology)或(entomologicaltechnology)是探讨昆虫学研究中所用技术的科学。第二节学习昆虫学及普通昆虫学的目的与意义探索昆虫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将其正确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宝贵资源,变害为益,最终达到持续发展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这是长期对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昆虫形态学的任务: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昆虫外形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探求各构造的同源关系,为学习昆虫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分类学奠定基础。第一节昆虫的大小、形状与体向一、昆虫的大小不同昆虫的个体间大小差别很大。最长竹节虫:330mm;最大的凤蝶:翅展300mm
本文标题:普通昆虫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14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