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社科文阅读做题技巧探究
2019/12/311冷静思考顺藤摸瓜----社科文阅读做题技巧探究高考总复习之现代文阅读部分:2019/12/312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再现:2019/12/3131、现代文阅读(必考)4题约15-16分考试题型:2、从调研题看,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2019/12/314选文特点:1、选文时代感强(1)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2)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2019/12/315选文特点:2、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1)社科类论文,文章内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从几个方面分析。阅读时要求:(2)科技类说明文,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弄清:弄清文章用什么结构分析什么问题明白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概念分析概念(导因、困难、用途、功能)2019/12/316选文特点:三、文章思路明晰(解决“问题”,说明“概念)1、社科论文:通过对一个问题多方面的分析,确定某一种解决方法。(1)相关的几个方面是什么关系?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分析、比较、概括)(2)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2019/12/3172、科技文:通过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在纵向上的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说明,如发现过程、目的、所遇困难、其它相关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等。(1)分清文章出现的概念(主概念与次概念及其关系)(2)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注意表程度表范围的副词。2019/12/318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划读原文找主题、找思路。(社科文找“问题”,科技文找“概念”)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勾画重点词句用笔画出重点的词语、句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1、文章标题2、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3、最能表达文章写作意图和主旨的词句;4、文中的概括句;5、文中的过渡句;6、文后的注释;7、文章的结构;8、文中的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2019/12/3110第二步: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题目提示)解题方法与技巧: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2019/12/3111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三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2019/12/3112•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2019/12/31133、找错因(1)张冠李戴。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此时,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社科类与科技类常见的干扰项有八种情况:(2)误划类别。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一类。此时注意选项的修饰语位置。2019/12/3114(3)指代错误。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解释有误,或是类别上,或是程度上。此时注意选项句指示代词,如:这、这些;此、与此相反等。(4)混淆范围。部分与整体;或然与必然;可能与肯定;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2019/12/3115(5)推测有误。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6)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注意: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就是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观点。2019/12/3116(7)混淆因果。两种情况:一是因果倒置,二是强拉因果,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8)偷换概念。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或在程度上。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2019/12/3117考题分析[2001全国高考题](《名师新导学》P2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2019/12/3118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阁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2019/12/3119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亻叔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2019/12/3120“《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2019/12/3121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2019/12/3122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2019/12/31232、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2019/12/3124解题技巧应用:第一步:划读原文(找问题找概念找思路)1、可以划出以下关键词:(1)铜奔马正名——题目、主概念(2)马踏飞燕、马超龙雀——初定名、次概念(3)飞廉铜马——《光明日报》更考名(4)紫燕骝、飞燕骝——结尾,作者观点。2019/12/31252、划关键句。(1)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文章开头、判断句)(2)“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作者观点,有判断意)(3)愚意此说更属不妥。(观点、判断)(4)所以铜马应……最为雅致贴切(观点、判断)2019/12/31263、找思路。通过以上划句划词可以看出,本文思路:(1)主要问题是:铜奔马正名(2)思路是:先谈铜奔马的命名;中间分说部分主要是一“破”一“立”,“破”的是“飞廉铜马”之说,“立”的是“紫燕骝”“飞燕骝”之说;最后表明作者观点。2019/12/3127第二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看第1题:1、审题干:一是找“原因”,二是找“不属于”;2、对读题目:(1)A项,找区位,文章第一段,找差别,选项少了“是……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去掉后意思未变。(2)B项,找区位,在第一段,找差别,比原文多“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原文表意为“有学者引经据典”,可见属于“无中生有”“强拉因果”。2019/12/3128(3)C项,找区位,文章第一段,找差别,选项“不能令人满意”,原文“未惬人意”,表意相同。(4)D项,找区位,文章第二段,找差别,选项“更逊一筹”,原文“更属不妥”,表意相同。所以,应该选B。请自己做后面一题。2019/12/3129老师的话:1、社科文或科技文,作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把问题说清楚,而不是要把问题弄糊涂.2、冷静思考顺藤摸瓜
本文标题:社科文阅读做题技巧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