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岭南建筑之清晖园岭南建筑是中国三大建筑派系之一。因受岭南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影响,有了自己的特色,即岭南建筑的基本特色是既保留古制,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讲究风水,突出亲水。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特点独树一帜。岭南建筑又有分类,如园林类,骑楼,开平碉楼等等。在2011年暑假时期,我和舍友组队调研骑楼,了解了它的历史,特色等。而园林类是岭南建筑的最大特色。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因此传统的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岭南建筑讲究风水,工艺。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已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与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一起被称为岭南四大名园。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清晖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面积扩大到2.2万多平方米。清晖园全员构筑精巧,布局紧凑。清晖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建筑形式轻巧灵活,园林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著称,园中有园,移步换景。清晖园占地有五亩余,在景点安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方池,是园中主要水景区,以亭榭取胜,开敞而明朗;中部则是船厅,惜阴书屋,花纳厅等,这里南临水池,又有假山,是全园精华;北部由竹苑,归寄庐等建筑小院组成,是较为幽闭的园中园景区。园内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馆等。园林中部的“船厅”是清晖园的精萃所在,传为原园主千金居所。其外观为双层船式砖楼,兼备昔日珠江紫洞艇与江苏无锡寄畅园名舫之特色,各处饰以翠竹、芭蕉、蜗牛、波纹等雕刻,上下迂回的楼道,犹如登船的跳板,虽在陆上,却似泊于水中。楼前有池清澈如碧玉,池畔有百年紫藤,绕古沙柳树而上,宛如系船之巨椿长缆。月明之夜,登楼推窗俯瞰,水来如镜,绿树如烟,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饶具南国水乡舟游情趣。月光如清晖如洗,池上波光潋滟,池畔翠叶莹莹,反射出柔和的光芒,水木清华之美,无与伦比。船厅对面池塘边有临水建筑形成“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影换”的佳境。清晖园一鉴方塘的做法在江南园林中是罕见的,园林中叫做“理水”。理水同样出自画理,讲究有曲有源,所以水岸曲折,作石矾滩头,设港汊水口,使小水面有浩渺之感,确实有空间拓展之效。而清晖园荷塘却能不囿常理,深池四壁,周以高树廊房,拒华南炎暑,自得一派清凉,对全园气温都能起到适量调节。除此功能之外,水面开阔无目障,这就使得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厅、惜荫书屋、真砚斋和花?亭等景点好似国画长卷一一展开。似这种对景相成、步移景异的全景式空间,实在不宜把荷塘与船厅一带分作两段欣赏。赏园如赏诗,讲究“比、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篱菊或缺一项,都难成为千古绝句。建筑形式仿苏州园林,或小桥流水,或假山竹丛,亭、堂、馆、榭点缀其间。园内南部为方池,是园中的重要水景区,在岭南园林中,水池的地位举足轻重,起着调节气温、使人清凉的作用。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是主要景观,几座建筑物以木制通花作饰的连廊和装饰有岭南佳果的滨水游廊联结。左边花苑中,种植名贵花木、百年紫藤和其它竹木。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卫视和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灵巧,开场通透。起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建筑的接触代表。
本文标题:岭南建筑之清晖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9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