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结题鉴定书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学科分类中学语文课题名称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立项编号_L110114004课题主持人王忠勇尹书立所在单位民权县教研室联系电话13937059683(移动)0370—2066616(固定)主要成员张艳芳耿宏礼吕静胡治英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完成日期2012年5月10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制课题研究情况及主要成果(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论证1、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2、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3、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概况及研究趋势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一)研究的方法我们采用理论研究法、课例分析法、交流探索法、经验总结法等形式进行本课题的研究。1.理论研究法:利用本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理论书籍对比、分析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并力求更有突破。2.课例分析法:对研究课例和随堂实录比照分析,以便随时调整课题计划的实施,在观察、分析、反思和改进中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3.交流探索法:各具体内容负责人之间及时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寻找各研究方面的共同突破。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及时反思、探讨、总结,详尽记录,把经验材料在全县范围交流和推广。(二)研究的过程1.早期设想阶段: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有关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的讨论,并提出“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发挥的策略形成”的设想。2.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a.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各级各类语文教学和探讨活动。2011年10月,商丘市教体局举办“赢在课堂”中学语文观摩课活动,本课题组成员认识聆听和学习,回校后展开讨论交流,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轮流做研究课。2011年11月,由《中国教师报》和商丘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研讨会”,我课题组派员参加,回来后召开讨论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新课程”和“高效课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b.认真阅读和研究国家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和其它教学经验材料,观看于永正、魏书生等语文教育名家的教学视频,重点研究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以及现在被广泛推广的成功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力求在模仿中求创新,提高全体成员的实际授课水平。c.经常上网下载语文教学相关材料,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3.实验研究与模式的形成阶段:a.分工与安排。进行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落实,人员分工的落实和操作方法的细化。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细节,确定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班和传统教学对比班。定期进行专题研究的讨论和交流。细化总课题为子课题。明确分工,加强合作。b.实验与探索。各项研究内容同步进行,均采用先由课题组集体商讨确定方案,各项研究内容具体分配给个人实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再在组内进行探讨和改进,并做好研究过程的总结与反思的研究步骤。上好研究课,并开好研究会,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的途径。c.总结与提高。2011年12月份,课题组综合各子课题的研究,形成“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师生情感交融”三种情感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采用此策略针对不同的课型上研究课,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细节,使得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得到进一步的规范。4.理论形成与经验推广阶段:2012年3月份,课题组在多次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写成多篇研究材料。并于2011年3月份做展示课,在全县各课题参与中学范围内展示研究成果,受到中学语文教师的好评,使课题得到小范围的推广。四、研究的结论和成果1.完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调查内容重点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兴趣趋向、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方法等和情感教学因素相关的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一)对学生学习兴趣趋向的调查与分析。就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来看,在语文教学中,仍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发展他们的学习动机,去接受并乐于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中。另外要指导好他们的课外书籍阅读,特别是诱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得他们爱阅读,爱语文,爱表达,爱创造。(二)对学生学习状况和知识掌握的调查与分析。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来看,学生的学习存在差异性。其实他们都在前进——只是有人快一点,有人则慢一点,而且他们都有努力上进的劲头,在他们的心灵中都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因而我们要爱护这点火花,在学习中特别是复习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得到成功的甜蜜。目前,学生认为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说不出想说的内容、不会写作文、对知识遗忘较快;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阅读理解方面、写作方面和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运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分析理解的技巧,在复习指导中,也要进一步灵活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各类知识。(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分别调查了学生自主预习复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前课后表现情况,发现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能主动预习复习的学生很少,教师布置就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比较多,有部分学生基本不预习复习,学生在自主预习复习方面几乎是被动的。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与学其习成正相关,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预习复习方面做得好。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认真完成;小部分的学生能与同学讨论完成。但不容乐观的是仍有极少数的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甚至不写作业的现象。对课堂表现的调查数据说明,学生在听课时的思维不甚活跃,课堂上不能比较积极地学习。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边记边想,能抓住重点记笔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懒惰,不动脑筋,记笔记时抓不住重点,老师要求记什么就记什么,不要求时就处于发呆或思维停止状态。对学生课前课后表现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但在自觉读书和自觉准备方面学生表现一般,需要督促和提醒,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四)对学生学习语文方式方法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回答情况,可以看出:1、关于喜欢老师用怎样的方式上课方面:7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做到宽容、微笑,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40%的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拓展,多运用PPT,视频,电脑,投影等现代教学设施,丰富他们的知识、情感;20%左右的学生喜欢老师多提问,由浅入深的设计问题,并且允许学生不拘形式的回答问题,给他们创造思考的氛围,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看来,大部分学生喜欢宽松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希望加强课堂训练的则是一部分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2、关于自己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方面:70%以上的学生喜欢与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可以是讲故事、做游戏、同学之间进行讨论等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首先,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不能能动性地听讲,不能主动预习与及时复习学过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好品质。其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困难,各方面能力均有欠缺,这亟待于通过有效、扎实的复习来解决。第三、学习的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虽然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基本上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还不多,较多的停留在教师所布置,所要求的任务上,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另外,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他们对教师的讲解呈现出的理解是多元的,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效的层次性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从问卷也可看出,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很感兴趣的,大多数学生希望经历活泼灵动,轻松自由的语文课堂。因此,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力求给学生创造能激发他们能力和潜力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快乐、自由地发展。可以说,学生的智力方面的因素已经得了很好地利用,但情感方面(非智力)的因素不没有被充分地发挥作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在着重从知、情交融的教学背景上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语文教学的潜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针对问卷调查下一步的实施措施:a、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就知识而言,对学生无新鲜感,所以课堂上学生极易无精打采或发呆。老师的引导此时就极为重要。把学生散碎的知识点系统、条理化,变“死水”为“活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积极思维,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b、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去,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进行学习和思考。既然学生喜欢宽松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些渗透游戏成份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注重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设计多样而开放性强的练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c、要有耐心和爱心。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充足的消化知识的时间,设计的练习能由浅入深,具有代表性。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特别要关心、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积极性,矫治消极面,塑造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得到成功的果实。d、强化复习,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每学完一课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让学生每人出一份小作业题,在全班内互相解答等。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其他同学受益,教师也了解到
本文标题: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结题鉴定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6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