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时期班集体建设探索的实验研究报告
1新时期班集体建设探索的实验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为了培养教育学生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班集体建设管理工作必须趋向合理型和开拓型,真正地开拓一种新时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基本任务是培养热爱社会公德.具有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而奠定基础。我当时接手的班级的现况是纪律涣散,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多样化且没有明确的目的选择,行为,习惯自由自在。在这样情况下,我提出了课题研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训练,落实《中学德育教育》,遵循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以中华传统美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以权利义务和民主法制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以坚强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执行和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实施班集体素质教育目标管理。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从而使得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21世纪接班人。二、实验的理论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性的重要依据。(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行为礼仪规范》、《中学德育大纲》的一系列文件是新时期班集体建设与途径的主要依据。(三)《教育学》、《教学论》、《德育教育理论》、《传统教育理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本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三、实验目标及原则2(一)1、理论研究目标探索、研究适合新时期班级管理的方法和规律,突出德育实效性为主要目的。形成积极向上,奋进的优秀班集体。2、育人目标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努力使班集体的每一个同学都是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接班人。(二)、工作目标以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教性为突破口,以爱国主义为主要思想教育系列,把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国情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化班级管理改革。实现班级管理特色:文明班级特色;思想品德教育特色和教学特色。三年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成为校及市范围内的典范。(三)、实验原则(1)整体性原则:实现新世纪班集体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整体构建,追求班集体建设者的途径与方法的整体功能,注重使对学生的教育按照学校总体设想持续地发展下去。(2)层次性原则:注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即要注重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更要注意途径,方法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的层次性。(3)实践性原则;班集体建设中的知、情、意、行是基础,坚持实践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全面发展,做到尊重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实效性原则:重理解、重情感,实现抓德、智、体实效性的重要原则。四、试验对象及方法(一)、实验对象是95届高一入学的高一(4)班学生共65人。(二)、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五、实验过程(一)、实验周期(1995,9月一1999,12月)第一阶段:实验探索阶段(1995年9月一1996年2月)学习3研究定课题、编制实验方案,论证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第二阶段:实验阶段(1996年2月一1998年9月)通过实验实施,修改实验方案,积累经验,发现不足。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1998年9月一1999年12月)对本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实验报告,请专家全面鉴定验收。(二)、实验步骤1、对学生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高一(4)班有学生65人,男生45人,女生20人,住宿生30人,走读生35人,接班后,对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当时班级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A:世界观,人生观→多样化,(例如:当问起“人应该怎能样活着?”有79%同学回答:“为他人更好地活着;”认为应该“显富达贵”“光宗耀祖”占25%,让人吃惊的是居然还有3%的回答“不让他人更好地活着”。读书是为了什么?回答“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占49%,回答“考上名牌大学”的占76%,认为为了“吃好,穿好、活得潇洒”占去了11%,“捞到毕业证,找一份好工作的”回答有10%。由此看来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还是趋向积极向上的,但也狠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B:崇拜→没有标准的选择。当问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周恩来占75%,“回答”雷锋的占领30%,崇拜“四大天王”也占24%,然而还有4%祟拜希特勒。C:行为习惯→随随便便,自由自在。当时的班级有的学生在观念上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然而在要付诸行动时,他们就要考虑是否与自己有利,思想和行为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对此你怎样认为?回答“小事不上”抓得对的同学占72%,认为“小题大作”占14%,认为“听之任之”占1l%。然而,有很多迟到的同学在迟到后觉得小事一桩,所以有时迟到人数达8人。“某同学过生日,花了269元请客,你认为怎样?”有54%的4人回答“不应该”,48%的人回答“可以理解”,虽然只有一个人回答值得提倡。但实际上有很多同学过生日请客、送礼品。我们曾经写过一篇谈谈作弊的作文,有99%同学都认为作弊不对,危害自己有害国家,但在每次考试当中,总有不少人作弊。有日常生活中,凡乎所有人都要别人遵守纪律,也认为纪律是学生的保证,而自身行为却自由行为却自由散漫。有的同学经常迟到、旷课、打游戏机、打台球、旷操、早退也时常发生,上课讲话,不注意听讲成了难以克服的大敌,有36%的同学在初中就已经养成了看课外武侠、言情等书的习惯。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2、班集体建设的三个时期构想。(1)班级的组建初期,即松散群体阶段向高水平群体发展1995年9月一1996年3月)这一时期,学生初进学校,在新建的班级中,师生间,学生彼此互不相识,还没有形成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必要的人际关系,班主任向学生提出学校要求,选择培养班干部,逐层开展工作,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增进了相互了解,培养他们之间的友好情感,使松散的群体向高水平群体发展。(2)班级的建设期,即联合群体阶段(96.3—96.7月)这一时期,师生、同学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交往也日趋增多。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合作的愿望。人际关系应逐渐趋于凝聚,班级常规训练。增强学生的规范观念,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执行双规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辽宁省中小学文明礼仪规范》。把在活动中发现的榜样分子团结起来,形成榜样标兵。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同时要正确对待随时出现的非正式小团体,并善于做好他们的教育诱导工作。并经过一段大量,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使得处于联合水平的班级成为进一步发展奋进,向上的班集体。(3)班级管理的形成期(96.9—98.9)这一时期,班级开始发生质的飞跃,班级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逐步聚合一致了。学生的关系亲密融洽、友爱、自觉守纪律,良好的班风与正确舆论已经形成。班级的凝聚力较强,学生已学会了自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更加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决不能放松5班主任学生学生教师教师管理,以防止退化为一般的集体,所以我采取创造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完善班集体。除了采取教育管理的一般措施外,还特别注意抓好这几点:(1)实行民主或管理,调动组织方方面面关因索,共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2)坚持班主任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能动性相结合,即班集体中师生互动的影响力。如图所示:(3)努力改善班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增强相互吸引力与班集体的凝聚力。(4)促进增强集体意识,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六、班集体的具体教育措施(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召开爱国主义主题班会,通过生动活拨的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耳,入眼,入脑.并重视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在哪?眼前的宿舍、班级、学校就是国家对宿舍、班级、学校负责,就是对国家负责。谁是人民?身边的老师,同学就是人民。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就是热爱人民,对国家负责就要从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小事做起。热爱人民就要从出入教育轻轻带门,在教学楼内轻放脚步,去食堂就餐不跑不抢,不说脏话等到小事做起。对国家负责,热爱人民就是要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每日晨会5分钟的演讲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名人名言教育,认真组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贡和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对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都有着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目标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从而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境地。使集体在各项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深入进行传统关德教育。61“五心”教育。用“五心”指导学生的言行一,即: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学友,爱心献给社会:信心留给自己,真正造就孝亲,尊师,友爱,负责,勤学的文明学生,教育学生什么叫孝亲?顺其亲心即为孝,就是说做子女一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父母的心思。不惹父母生气,主动自觉积极地搞好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尊师?最大的尊师莫过于敬业就是要尊重教师传授的知识,牢记教师教给的做人道理,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教师话做老实人。做勤学的学生,就是要“勤学多思,专心致志,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排除干扰,一克服分心,抵制诱惑一心一意学习。”听课专注,积极思考,自习安静,克服:“三闲”,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开始修养高尚的品质。2“五个尊重”教育为了使素质教育在班级真正得到落实,在“五心”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班级开展“五个尊重”教育。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尊重自己:就是一分为二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发挥特长去发展自己,保护自己热爱生命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责进而超越自己,“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学会从战胜自己这个最大时敌人分始战胜人生追路上一切困难。尊重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伤害他人的话不说,侵犯他人利益的理不做;见贤思齐,宽容大度,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按常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平等待人,助人为乐与人相处,谦恭忍让,帮人解难义不容辞;尊人之,人尊之,从尊重别人开始学习尊重自己。尊重社会:就是尊重社会所认同的共同价值和行为规范,橄自己的事一样对集体负责任,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珍惜集体名誉,“集体光荣我光荣,我为集体添光荣”,“不问国家给了什么,常想我为国家做了点什么”,在奉献中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尊重自然:即保护生态环境,关注生态平衡,控制大气污染,大自然赋予我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回7报达自然的哺育之恩,更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去建设我们的物质之明,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从不乱扔一点垃圾,不随地吐一口痰,随手捡一张纸,扶起一棵小树等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开始强化爱护环境意识。尊重知积:既把学习当作人生第一需要,把思考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把创新当作人生的执著追求。告诉学生兴趣来自克服学习中一个个困难,见困难就回头的人永远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迎着困难上才合故使向成功的彼岸。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学习的奴隶,科学地学习。(四)、在班集体中开展“六项达标”和“创十无”活动l、文明言行达标:教学楼内禁止关门带响、大声喧哗、蹦跳和疯闹:校园内严禁污言秽语、抢水抢饭、起哄吹口哨。2、课间秩序达标:教学楼、宿舍食堂、静区不讲话,出教学楼到动区进行体育活动。3、综合达标:四壁干挣、地面清洁、物放有序,被摞见线,衣辱面平整,整齐划一,铃响灯灭,舍内无声,舍外无人,
本文标题:新时期班集体建设探索的实验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1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