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D)A.经济分析法B.教育研究法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D.调查研究法2.直接导致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是(B)A.人力资本理论B.计量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D.劳动生产理论3.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C)A.劳动力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B.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C.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小D.劳动力总价值4.人力资本的核心是(D)A.人力投资B.物力投资C.生产投资D.教育投资5.舒尔茨认为,决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B)A.投资比例B.投资收益率C.投资量D.经济结构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D)A.社会人口状况B.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C.政策导向D.物质生活需求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A)A.政府提供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C.社会经济支持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8.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B)A.周期性长特点B.弹性大特点C.间接性特点D.长效性特点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最终构成(C)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B.教育事业经费C.社会消费基金D.社会积累基金10.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C)A.社会总产值B.财政总支出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和(C)A.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例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D.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12.计算学生的机会成本,一般开始于(C)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B)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14.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D)A.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B.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C.投资与收益的比例D.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15.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劳动力人数和(D)A.劳动力熟练程度B.劳动力能力C.劳动力教育程度D.劳动技术装备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6.知识经济:简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人类正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经济时代。”17.经济结构:主要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18.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9.为什么说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答: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说明这个问题,有几个具体理论观点:(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质活动;(2)提高人口质量关键是教育投资。因为各国人口的先天素质和潜在能力基本上是均衡的,或者说是相近似的,但是后天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却是有差别的,人口质量与素质是不完全相同的,其根本原因是各国教育投资水平不同,社会平均教育程度不同;(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就世界范围来说,有的资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投资增长,使经济增长的比例,达到占国民经济增长总额的41%,有的国家还超过这个比例,达到60%以上20.简述教育供求矛盾调节的方式。答: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而教育供求的非均衡是常态,正是这种非均衡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矛盾和非均衡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经济与教育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教育的供求矛盾进行调节。调节的方式也有多种:(1)市场调节。就是用学费这一“教育价格”进行调节。学费与教育供求呈现反方向变动,学费上升,教育需求减少,教育供给增加;反之,亦然。市场调节的问题在于,教育并不是商品,学费也不是教育商品的价格,如果由市场调节供求,将导致教育商品化,背离教育作为育人的宗旨和非赢利机构的性质,导致教育需求和供给的过量与不足,教育机会的不均等。(2)政府调节。政府调节的根据在于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从宏观上管理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同时,政府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举办者和投资者,也有条件对教育供求的市场进行调节。但,如果政府调节过多,调节中过多采用直接的行政手段,将会影响教育供求双方的积极性,从而使教育供求的矛盾不但不能缓解,反而加剧。(3)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为克服市场与政府调节的缺陷,可将二者适当结合起来。由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调节为主,不同的教育,区别对待。21.简述什么是合理的教育结构。答:所谓合理的教育结构主要包含有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意思:(l)教育的类别与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2)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5分,共25分)22.论述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答: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人口、科学技术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教育投资比例有制约作用。(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投资水平,对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具有经常性与持久性。一个国家教育投资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与速度,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这是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和客观依据。(2)人口因素。教育投资比例直接受制于社会人口因素的影响。社会人口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其二、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的比例也有影响;其三、人口年龄构成也是人口对教育投资比例影响的一个方面;其四、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中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总人口中受过各种教育人口的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投资存量和智力发展水平;其五、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社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一个国家的教育存量。教育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的确定。(3)科学技术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内部各环节的变化。(4)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形势等,同样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重要因素。随着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化,教育投资比例也在不断波动。23.论述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及对策答:(1)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是:我国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规模普遍偏小——教育规模不经济;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城市县镇村庄;第三,从专业分布来看:综合类工业类师范类……体育、艺术类。(2)为了减少甚至消除由于规模经济过小而造成的不经济弊端,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可采取以下两大策略:其一,调整中小学布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网点主要作重新调整。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合并”。即把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小学并人邻近的学校;二是“瓜分”。即将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学校的师生及设备“分配”给邻近几所学校。其二,调整大、中专院校专业结构。应对专业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某些无条件继续办下去的学校可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促进各学校之间的“联合”,逐步使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趋于适度,获取规模经济的效果。2010年自考教育经济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经济学萌芽于(A)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确立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理论基础是(C)A.’扩大再生产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C.社会再生产理论D.劳动价值学说3.首先阐释“人力资本”特定含义的是(A)A.舒尔茨B.贝克尔C.沃尔什D.丹尼森4.教育的个人需求动因不包括(A)A.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B.精神生活的需求C.物质生活需求D.社会地位需求5.★我国教育供求关系有两个主要矛盾: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和(D)A.教育供给与需求的矛盾B.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矛盾C.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矛盾D.教育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6.提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这一论断的是(A)A.马克思B.恩格斯C.托夫勒D.奈斯比特7.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主要作用是(D)A.提高劳动者劳动熟练程度B.提高人才专业化水平C.提高劳动力报酬D.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改变劳动力形态8.教育投资从投资对象来说,构成部分包括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和(B)A.国家投资B.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C.个人教育投资D.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9.义务教育发展规模指标的公式是(A)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资料分析计量,1983年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A)A.5.7%B.6.0%C.4.0%D.5.0%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财力构成中的公用消费部分的是(D)A.职工福利费B.奖金C.工资D.业务费12.考查教师工作效率的指标不包括(A)A.教师利用率B.教师平均课时数C.教师平均课程门数D.教师平均班级数13.★某些教育资源的运用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体现了教育资源的(D)A.有限性B.适当性C.整体性D.不可分性14.沃尔什的教育收益计算法,称为(C)A.余数分析方法B.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费用——效率”分析计算法15.师资优化组合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教师劳动定额和(A)A.实现教职工编制的合理定员B.逐步建立起教师劳动力市场C.建立健全的社会激励机制D.建立健全的社会竞争机制来源:考试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6.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即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其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17.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级别结构也可称教育程度结构。主要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目前我国的教育级别结构一般分为四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18.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须,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19.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教育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品。20.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额,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三、简答题21.概述教育对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作用。答:教
本文标题: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7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