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改革创新循环经济是海洋化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改革创新、循环经济是海洋化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山东海化集团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杨瑾1杨钦民2张勤业2(1.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青岛266071;2.山东海化集团公司潍坊262737)摘要文章叙述了山东海洋化工集团的发展历程,根据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创新、循环经济是海洋化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关键词海洋化工;循环经济;苦卤化工;一水六用山东海洋化集团是以海盐、卤水为原料生产纯碱、硫酸钾、溴系列、镁等系列化工产品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山东省重点培植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之一,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是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2007年海化集团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7.1亿元,利税22.2亿元。“十五”期间,海化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百年海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同时,着力自主创新,力拓资本运作,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海化集团的发展历程(一)建设纯碱基地,打牢发展根基山东海洋化集团是1995年8月由原潍坊纯碱厂和山东羊口盐场联合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纯碱总产量还不足2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每年需花近十亿元从国外进口纯碱。原潍坊纯碱厂是依靠当地资源优势,“七五”期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内三个大碱厂之一。为占领技术制高点,在建厂初期是国内第一个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引进了具有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碳化塔、滤碱机、煅烧炉等制碱关键设备。建设期间,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举夺得了中标、开工建设、投料试车、生产达标、竣工验收、经济效益六个第一,创造了我国大型化工企业建设投资省、速度快、质量好、效益高的成功典范,被化工部评为优质工程。来厂指导开车的德国专家赞誉:“潍坊纯碱厂是世界上建设得最好的碱厂之一”。1990年8月,首批纯碱出口东南亚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质纯碱的历史。近年来,海化采取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使纯碱生产液相水合法生产工艺、固相水合法重质纯碱白度、自动包装码垛、DCS微机自动控制、MEC集成控制等的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制碱生产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2007年2月,海化援建伊朗塞姆楠纯碱厂,标志着中国纯碱技术输出第一次迈出国门,此后,海化的技术人员还赴巴基斯坦、叙利亚等国帮助援建纯碱企业,均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赢得了国际声誉,树立了知名品牌,成为中国制碱业的一面旗帜。(二)实现盐碱联合,冲破行业分割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海化纯碱厂的改革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光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纯碱的主要原料是原盐,厂址的选定本来主要从当地盐资源丰富出发考虑的,但由于纯碱厂属化工行业,羊口盐场属轻工行业,多年来,两个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供销联系一直难以畅通,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一方面纯碱厂的用盐因外运等原因成本大幅升高,一方面盐场的原盐大量积压。行业分割使两企业深受其苦。1995年仅一墙之隔的两个业界老大,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潍坊市委、市政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的基础上,积极促成两个大型企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盐碱联合,组建成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一举动,打开了我国盐碱合的新局面。同时依托海化集团,山东潍坊海化开发区同日成立(后改名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过去两个企业“门挨门”各行其是,如今“拆了墙”成为一家,发挥出整体优势,使企业走向了市场化、专业化、集团化之路,取得了1+12的效应,为做大做强企业、打造百年海化奠定了基石。对盐碱联合的实践成功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盐碱联合实践证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为此,国家经贸委专门组织有关部委和中央新闻媒体在山东海化集团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海化集团盐碱联合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全国的盐碱联合工作。(三)实施资本运作,创新融资方式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1.08亿A股1998年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7月3日正式上市,成为中国海洋化工科技第一股。这标志着山东海化进军资本市场开始了二次创业,也是国家加快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据199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报道,此次海化集团以其经营主体:制碱公司、溴素厂、供销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之净资产剥离重组,组建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主要从事纯碱、溴及溴系列产品深加工和销售业务。山东海化本次发行成功后,将形成3亿国有法人股、1.2亿社会公众股、总股为4.2亿股的股本结构,其中集团持有股份公司71.43%的股份。可募集资金6.0982亿元人民币。据悉,此次重组的只是海化集团的部分优质高效资产,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股份公司将逐步把海化集团的其他优质资产注入,不断地为股份公司增强活力。从股票上市到实施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八年间三次融资共计20亿元,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海化以改革创新精神,自觉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海蓝天”。为解决化工生产与海水养殖的矛盾,实现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海化对区域内的海(卤)水的资源实现了“一水六用”。所谓“一水六用”,即用海水放养贝类、鱼虾等海产品;初级卤水放牧卤虫;中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供工艺冷却;冷却的同时,吸收了化工废热的中级卤水送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送到盐场晒盐;晒盐后的老卤生产硫酸钾、氯化镁等产品。通过“一水六用”,海(卤)水中的有用物质基本上被榨干吃净,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实现了海洋化工界为之奋斗多年的“盐、化、养”一体化的目标,做到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同生共赢”。近年来,在“一水六用”的基础上,海化又以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为重点,投资80多亿元,先后建设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发出了碱系列、溴系列、苦卤化工系列、精细化工系列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即以原盐为原料生产纯碱、氯碱;以纯碱为原料生产硝酸钠、亚硝酸钠、小苏打、白炭黑、水玻璃;以氯气为原料生产溴素、甲烷氯化物等;以溴素为原料生产氢溴酸、灭火剂、阻燃剂等;以制碱废液为原料生产氯化钙、氯化钠;以制盐苦卤为原料生产硫酸钾、氯化镁、氢氧化镁等。此外,海化成功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石泥替代石灰乳生产纯碱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纯碱、氯碱在产业链上的“连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石泥废渣环保利用的行业难题;成功地将石油化工装置产生的CO2尾气用于纯碱生产,在国内外率先实现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装置的联姻。从而形成了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闭路循环为特色的生态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产品及其废弃物在体系内的再资源化。2005年12月,海化集团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在“循环经济”理念和自主创新活力的催生下,海化不仅扩大了产业集群规模,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海化已有合成纯碱、硝盐、固体氯化钙三个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原盐、水玻璃两个亚洲第一,溴素、溴化物、三单体、灭火器瓶体等八种产品产量居中国第一,有中国名牌、山东名牌产品7个,年出口创汇总额达3亿美元。(五)建设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发展纵观国内外,以大企业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崛起已成为经济界津津乐道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山东海化集团海洋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衍生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经过近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区内已形成了盐溴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石油化工、农药化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群协调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区内企业近5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30多家,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已占到区内企业总数的70%,年产值达到全区的80%以上。200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02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6.7亿元,今年将达到20亿元,人均财政收入2万元以上。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已将潍坊北部沿海经济开发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到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中。2006年8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为“中国石油和化工潍坊产业区”,决定把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石油和化工项目的聚集区,生态工业发展的先导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试验区,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2007年12月,滨海经济开发区被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确定为全国海洋化工领域首家“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二、海化集团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一)解放思想、顺应市场规律,推进体制转换,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转变思想观念贯穿于企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实践探索意识、改革创新意识,以创新的观念认识新情况,以创新的思路解决新问题。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制盐与制碱一直分属两个部门管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原有体制下企业分散发展、重复建设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纯碱、烧碱取消了指令性计划,率先步入市场,但工业盐仍然执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使得两个上游企业之间科学的产供销关系难以形成,盐碱企业相互优势难以发挥。行业分割割断了这两家企业的有机联系,两家企业皆受够了条块分割之苦。说到底,问题暴露在企业,矛盾冲突的根源则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盐碱管理体制改革不同步所致。海化集团冲破行业体制分割、实现盐碱联合。联合虽然是必然趋势,但联合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工程,是改革就免不了对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是改革就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勇于探索,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绝不能因为局部利益或部门利益而相互推诿扯皮,影响改革大局,影响企业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弱化简单的企业归属问题,携起手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才能将联合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才能使企业运作真正走向良性循环。(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佳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有科学规划,其次要有一系列保证措施,如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等,这样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探索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摒弃粗放的管理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方式,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海化集团依靠技术创新,立足资源层层精深加工,上一步的产品被下一步工序深入利用,上一步废料被下一步生产环节再资源化,形成了盐系列、溴化物及其深加工系列、苦卤废液深加工系列、纯碱及其深加工系列、制碱废液化工系列、制碱废渣建材加工系列、精细化工系列等生态工业链,实现了废弃物在区域内的基本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建立了一种区域内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近年来,海化集团的“三废”综合利用已成为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据统计,多年来集团环保治理及综合利用
本文标题:改革创新循环经济是海洋化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82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