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探索电教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探索电教设备管理的新模式1电教设备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校的电教设备和器材日益增多,朝着集成化、精密化、自动化、综合化、计算机化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设备管理上的问题.(1)设备的移动问题.如设备的借出、借入,设备的挪位,设备的更换、替代等.当设备检查时,必须对全部设备重新核对、更正.不仅费时、费力,重复的工作也多.(2)设备闲置.如库存堆积.(3)设备被盗.近几年,高校贵重设备被盗屡屡发生.(4)设备故障难以预测.要解决以上的问题,首先要了解电教设备的分类和它的特点.电教设备器材分为固定资产、低值品、易耗品和材料四类.固定资产是指单台价值在一定金额(800元)以上,耐用期在规定年限(一年)以上,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仪器设备.按用途分为三类(1)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各类设备,如光学投影设备、电声设备、电视设备、计算机设备.(2)测试仪器设备(3)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条件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如电源设备、办公室设备等.低值品是指具有固定资产形态,但其单台价值又达不到固定资产值的低值物品,如扬声器、教具等.易耗品指容易损耗和消耗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元器件等.材料指一次性使用而消耗或改变了原有性能而不能恢复原状的物资或物品,如摄影胶卷、电池等.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特点是(1)电教设备以教育为主导.电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电教设备是为教育而设置的.电教设备是完成电化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保证.(2)设备的先进性.电化教育事业是一项现代化的事业,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化教育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换代.例如,最早的时候教师用黑板书写板书;后来利用光学投影机投映胶片板书,节省了书写的时间;现代,在大多数课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和计算机,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设备不断更新的同时,设备数量也随着增加,传统的手工记台帐管理方式已步履为难.(3)设备的开放性.电化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电教设备为各系的教学开放,如多媒体课室.电教设备为各系学生的实习、实验开放,如微格课室.设备的开放性增加了设备的使用率,频繁的使用使设备过快老化,也易于造成损伤或故障,从而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4)服务对象广泛.电教设备器材除保障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以及制作教学软件外,还要配合学校开展科研学术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参与社会的技术服务活动.因此,设备的位置变化无常,影响设备管理的透明度.(5)设备规格复杂.电教设备器材技术门类多样,各类设备器材的功能、原理和生产厂商等各有差异,构成了规格型号纷繁复杂的不同系列.每大类又有不同品种、不同档次、不同规格和不同型号.在一个电教设备系统中,往往是多种设备器材的组合.这造成设备识别的模糊.传统的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计划管理.包括设备器材购置计划的编造、执行、检查和总结等基本环节.(二)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技术管理.主要是指运用技术手段保持设备器材经常处于正常状态,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管理过程.包括(1)设备的选择与评价(2)设备的安装与验收(3)设备的操作使用(4)设备器材的维护修理(5)技术情报和技术挡案管理(三)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经济管理.包括(1)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经费管理(2)电化教育设备器材的帐册管理.传统电教设备管理注重经验,如电教设备光学零件的维修、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语音室的管理与维护等.这是一种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小而封闭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合新的形式的发展.探索一个新的电教设备管理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体制.2现代企业设备管理(一)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计划预修制是按照设备磨损规律而制定的.设备磨损一般存在三个顺序阶段.第一108阶段为磨合阶段(AB段),这是设备的初期使用阶段,这时设备零部件接触面磨损较为激烈,较快地消除了表面加工原有的粗糙部分,形成最佳表面粗糙度.第二阶段为渐磨损阶段(BC段),此段既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以相对恒定的速度磨损.第三阶段为加剧磨损阶段(CD段),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磨损加剧,以至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由以上规律,设备维修的最佳选择点,应该是设备渐进磨损转化为加剧磨损之前,即应该选择在C点附近.在计划预修制中,各种不同设备的保养、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和间隔期是确定的.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组织实施预防性的定期检查、保养、修理.(二)美国的后勤工程学.设备管理中的后勤工程学,为了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它应用系统工程上的成果于设备系统中,通过反复运用功能分析、综合、优化、定义、设计、实验和评价的方法把一项运行的要求转变为一套系统性能参数较优的系统构型,并将有关各项技术参数综合起来,保证所有的物质、功能和程序等方面协调一致,使得整个系统的设计处于优化.同时它考虑了使得设备系统在计划的寿命周期内具有最佳的有效性和经济型所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它将维修规划贯串到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的各个阶段,把相关的后勤保障全面统筹.它努力保障设备备件、配件、原材料采购和分配以及维修人员的供应,强化保障设备、培训设备、技术的统筹,它向服务对象提供规划、资金和手段上的支持.(三)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它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使其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设备效率指的是综合效率.综合效率高指的是要求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性、工人工作情绪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包括的主要内容有(1)寻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一出厂已经决定了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总费用.也就是说,设备的价格决定着设置费,而其可靠性又决定其维持费.一台机械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好的设备,它在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在使用中的维修、保养及能源消耗费用都会减少.因此,设备使用初期的决策,对于整个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影响甚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2)设备综合管理,它包括工程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经济管理.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经济是目的.(3)把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放到重要的位置.在设计、制造阶段就争取赋予设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使设备在后天使用中,长期可靠地发挥功能,不出故障,少出故障,即使出了故障也便于维修(4)以系统论研究设备一生的管理,从设备一生管理这个角度出发,对技术、经济、组织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以达到花费少、效率高这个最佳效果(5)注重设计、使用、费用的信息反馈.(四)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全员生产维修指(1)以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2)确立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3)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4)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加(5)实行动机管理,即通过开展小组的自主活动来推进生产维修.其特点是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从这四种设备管理体制可以看出,它们都注重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现代的维修方法有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适应性维修、可靠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等.维修的技术从传统的作坊式的维修转向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故障诊断的社会化维修,如利用Petri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故障定位;从手工记台帐到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再到维修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维修决策支持系统,如基于人工智能的Test-It系统,通过获得广泛的设备信息和故障定位的结果,指导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操作.此外,备件的合理储备也是企业设备管理研究的主要课题.运用ABC管理法对备件进行管理.备件的ABC管理法是根据备件的品种规格,占用资金和各类备件库存时间,价格差异等因素,采用必要的分类原则而实行的库存管理办法.电教设备管理和企业设备管理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如电教设备服务对象广泛,设备规格复杂等.电教设备的管理不仅要注重设备的维护,还要注重其流动性的管理.物流学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有益启示.物流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物”的有形与无形的流动规律,它与企业资产管理紧密相关.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物流信息技术,如EAS系统、GPS/GIS技术等,能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的自动化.EAS(ElectronicArticleSurveillance)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门口的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数据中心等地方,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EA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止物品的被盗.GPS是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简称,即全球定位系统.它结合了卫星及无线技术的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的特征.能够实时、全天候为全球范围内的陆地、海上、空中的各类目标提供持续实时的三维定位、三维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利用GPS技术能实现货物跟踪管理.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动态的地理信息.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GIS用于设施定位,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3其它设备管理方法除此以外,有从系统的观点探索设备的管理,把设备管理纳入以下这个三维立体图形.《从系统辩证论观点看电教设备的管理》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备管理,如《基于J2EE与Oracle的设备管理系统研究》提出了6个基本模块:(1)基本信息管理(2)设备台帐管理(3)设备领用管理(4)设备维护管理(5)设备报废管理(6)系统用户管理.还有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远程管理.计算机远程管理是指网络管理人员在主控室,利用本地的计算机就109能登录到网上各类教学环境中的所有学习终端,实现对它的监视、控制和操纵,并通过教室中的主计算机和中控系统,完成对教室中的设备电源、投影机等设备、设施的控制.通过网络发布教育信息,提供各类教学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图24新电教设备管理模式的构建探索新的电教设备管理模式并非否认以前的管理理论、方法,而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完善设备的管理.新的电教设备管理模式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把握设备的管理.对电教设备的选购、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维修、改造、保管、封存、报废和设备的事故处理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电教设备管理的最优化目的.(2)用企业设备维修的技术实现电教设备维修的智能化.如诊断专家系统,它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思想基础上,基于产生式知识规则,将目前已掌握的设备故障知识、将积累至今的设备运行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作为领域知识,利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编写成知识规则,构筑知识库和推理机.在诊断时将观察到和采集到的各种状态参数和信息输入计算机,调用推理机模拟领域专家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过程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对设备运行状态和各种故障进行识别和诊断,作出结论和解释,以解决设备运行中发生的一切复杂问题.目的是通过监测和诊断早期发现故障征兆,及时迅速对故障作出诊断,减少事故停机的发生和维修费用.其运行流程如下图.利用诊断专家系统管理多媒体课室,可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并及时排除故障,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3)用物流管理技术实现电教设备管理的自动化.例如物流的货物跟踪系统,它是利用物流条形码、电子标签和GIS/GPS/GPRS技术及时获取有关货物状态信息(如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位置等)的方法.不论电教设备服务有多广泛、无论电教设备规格有多复杂,利用货物跟踪系统可以了解设备在每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增加设备识别的透明度,防止设备的丢失.(4)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设备管理.利用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使管理者从烦琐的手工记台帐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这个新的电教设备管理模式针对电教设备的特点,采用计算机技术、物流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设备更迅速、更准确的动态全程管理.
本文标题:探索电教设备管理的新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7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