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努力促进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在上新台阶---在2011年全市环保系统工作会议上讲话市环境监测站站长2011年1月20日各位领导: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去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向大会作以简要汇报,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一、2010年环境监测工作情况2010年,我市环境监测工作在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和省中心站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部署,坚持监测科研为先导、监测业务为主导、监测技术为支撑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市环境保护中心工作,以环境质量、污染源减排监测为重点,立足环境监测职能,全面实施“管理强站、质量建站、人才兴站、科研立站”的战略思路,大力加强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圆满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环境监测工作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提升了“说得清”和“测得准”能力。(一)各项环境监测任务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完成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及监测、大气降尘监测、大气降水监测;完成了XX河、XX河、XX河三条主要河流和9个监测断面,3个水源地的饮用-2-水质监测工作;对城市开展了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监测;酸雨监测逢雨必测;完成了全国沙尘暴监测网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环境质量监测数据30万个。二是根据《XX省重点污染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每月对3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其中(废气33家,废水2家,污水处理厂2家);省控污染源3家,其中(废气1家、废水2家),实施在线监测,共报出有效监测数据3357个,为保证在线监控系统稳定运行,市监测站一方面积极与环保厅信息中心加强沟通,寻求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认真指导县区环保局和企业做好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多次深入现场,认真查找在线系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企业找原因、想办法,协调相关技术力量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对所有排放口的在线设备进行了比对监测,2010年除少数企业因停产或检修等原因运行不正常外,大多企业能正常运行。三是配合省辐射站完成市区的环境辐射常规监测四是配合省中心站完成了涉及全市7个县19个点的生态遥感监测野外核查工作。五是完成省厅下达的“以奖促治”监测和定边县高圈村环境质量监测,并按时向省厅、省中心站上报了高圈村的环境质量报告。六是完成环评委托监测101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委托-3-监测35家,重点污染源监测44家,每月监测一次,环境执法委托性监测100多家,编制《XX环境监测简报》12期,向市委、市政府、市环保局及时、准确地汇报了环境质量信息。XX、X、X、X、X也分别对辖区内的重点污染源实施了监督性监测。各级监测人员在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情况下,不畏艰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保证了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抽测任务的完成,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管理提供了保障。七是圆满完成了应急和预警监测任务。根据近年来我市发生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在污染源超标排放事件、企业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发生时,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XX县发生了事件后,我市迅速启动环境监测应急预案,组织XX开展环境质量和排污状况调查,为事故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应急出动,有效的检验了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指挥协调和监测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2010年监测数据表明:全市3条主要河流9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利为57.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22.5%,同比类别没有发生变化,但主要污染物浓度有大幅度下降,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4.8毫克/升,同比下降1.1毫克/升,下降18.6%;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4-为19.05毫克/升,同比下降2.85毫克/升,下降1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4-362天,达标率为89.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0.05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二)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监测技术的不断更新的要求,2010年,在积极争取省上调拨离子色谱仪、测油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多功能水质检测仪等仪器及应急监测仪器15台的同时,市站筹资320余万元,购置了SAN++连续流动分析仪、煤质分析仪、全彩色图像扫描仪等大型仪器10多台。X、X、X、X、XX区监测站也投资200多万元购买了大气、水质等常规性监测仪器,这些设备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各级的工作效率及综合监测能力。此外在能力建设上注重加强监测培训,使监测能力由原来的5大类68项达到目前的6大类180多项,开展了大气、水质有机项目的分析,和我市工业所需要监测的特定污染因子如大气中的总烃、氟化物、氯化氢、苯系物、室内监测等、水质监测中的甲醇、苯系物、重金属监测分析。有力的推进了监测能力的发展。(三)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市站除了编制《XX环境监测简报》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局外,-5-还成立了宣传队,深入学校、社区等单位进行宣传,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社会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时刻把监测数据质量摆在监测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加强持证上岗考核和监测仪器设备计量认证工作,质量管理有了长足进步。去年,市站为了加强环境质量管理,根据《环保部和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各县区监测站的技术指导和质量保证的职责,并严格实施了每年一度的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通过查问题、定措施、搞整改,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有效运行。2010年完成了6家先监测站的计量认证现场评审20人103项次的上岗证考核工作。目前,全市已有8家环境监测站通过了计量认证。五人员培训力度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市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加大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全年共培训检测人员100人次。举办了4期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为检测人员持证上岗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环境监测系统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丰富环境监测人员的实战经验,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6-件和解决各种复杂环境监测问题的能力,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情,加快培养适应环保事业发展需要的一支优秀环境监测队伍,形成钻研和交流业务的氛围,2010年市站全体业务人员在站领导的带领下,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星期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累计培训1015人次,6月份成立了监测技术比武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全体业务人员进行了容量滴定和天秤称量的比武活动,全站30名专业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大比武活动之中,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环境监测人员学习理论、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同时认真准备全省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证考试工作,对30多名参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共计50多个项目均顺利通过考试,2010年全市环境监测系统先后派人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18次,累计培训140人次,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使我市环境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2010年,随着节能减排、环境监管工作力度的加大,全市环境监测任务成倍增加、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全体监测人员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10多名职工积极撰写了科技论文15篇,全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市站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创建文明行业”环保系统最佳单位及全省环保系统先进单位,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优秀党组织”,2010年被市文明办命-7-名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一年来,环境监测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勇于吃苦、勇于奉献、勇于拼搏,监测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环保局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环境监测人员共同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对大家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回顾一年来我站监测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监测管理来讲,环境监测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监测队伍严重不足,人员编制偏少,素质不高,严重的影响了环境监测任务的完成;现有的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还很薄弱;特别是县区监测站,缺少基本的实验场所和监测分析设备;监测经费保障缺乏长效机制,有部分监测站是差补和自收自支单位;农村环境监测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科学反映环境监测质量的监测网换需要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还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监督性监测的作用单一,排放量检测手段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污染源排放标准开展监测工作;环境预警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应急处理能力还很薄弱。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工作争取各方大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三、2011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是十七-8-届五中全会的第一年,2011年我市环境监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努力实现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加强污染源监测,努力实现污染排放现状;加强应急和预警监测,及时应对环境污染事件,努力实现说得清潜在环境风险;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总量减排提供支持。下面,我就今年的重点工作做一部署:1、以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整体水平2011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围绕改善环境质量,做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要着力建立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完成我市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和在线比对监测,并通过环境质量监测校验污染减排的成效,从而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我市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各级监测站的能力。2、继续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常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监测数据;坚持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完成各类环境质量报告;认真做好空气质量日报及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继续做好沙尘暴监测和主要污染物总量监测工作。-9-全市环境监测系统应加大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意识,加强对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每月一次的分析,提高环境信息获取的能力和表征能力,使环境质量分析的对象、内容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二是配合省上完成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工作,做好4大主要河流省控断面、市控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开展出境断面水质监测和日报工作;积极做好市、县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开展重点乡镇饮用水源地的监测工作,按时上报水质监测报告。三是XX、X、X、X、X环境监测站增加水源地监测,市站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四是各县区监测站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做到资源共享。五是市县环境监测站应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工作。3、强化意识、提升能力,认真做好应急监测工作,高效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各级监测站应有针对性的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应急监测预案,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和安全防护设备,开展应急监测技术培训,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应急监测意识,加强应急监测制度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到反应快速、方法正确、监测及时、数据可靠、建议可行。4、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做好各类服务性监测-10-全市各级监测站在做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应急监测的同时,应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各项执法监测及其它服务性项目的监测工作,尤其是配合市局做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企业排污许可监测、限期治理监测,实现全市环境监测管理一盘棋,监测技术一条龙,监测天地一体化,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和公众及时提供准确信息。5、加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市环境监测总站目前通过计量认证的项目有6大类,108项,与国家二级站标准建设要求的5大类,150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已购买的仪器可以支持6大类,180项的分析能力,但要开展这些项目还需要大量的人员培训,标准物质作为支撑,2011年我
本文标题:抢抓机遇创新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1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