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技术复习专题二设计的过程
专题二设计的过程、原则及评价考点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发现与明确问题1.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设计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2.“技术研究与试验”在发现问题中的重要性3.明确问题的重要性4.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5.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了解1.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2.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理解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2.设计方案的几种常用构思方法3.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了解不对构思方法进行分类掌握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方面理解设计的过程与原则设计活动是从生产需求和明确设计要求开始的了解1.设计的一般过程2.设计的一般原则理解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产品设计的评价1.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要求进行初步评价2.根据设计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3.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和成果了解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观考点一发现与明确问题◎基础知识一、发现问题1.问题的来源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基于一定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2)收集和分析信息;(3)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二、明确问题1.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2.问题的价值:科学性、普遍性、投入产出比等。3.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重点难点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的具体内容限制方面具体内容设计对象不同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各方面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成本、环境等的限制设计者的主客观条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资源考点二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基础知识一、设计分析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1.人:产品的使用者2.物:产品本身的材料、造型、功能等特点。3.环境: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二、标准件1.含义: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2.类型: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滚动轴承、滚针轴承、螺孔和型材。3.使用标准件的优势:既可以简化制作过程,又能实现通用通换。三、方案的构思方法1.草图法:画草图能帮助设计者把方案构思过程中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而且可以随意修改。2.模仿法:仿形和仿生。3.联想法:首先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而后再进行制作和实施。4.奇特构思法:具有原创性。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考点三设计的过程与原则◎基础知识一、设计的一般过程二、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三、设计的一般原则1.创新原则: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2.实用原则: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3.经济原则: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4.美观原则:产品外观的美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的,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5.道德原则:产品的设计不能由于不道德的目的,不能单纯为了谋取利益而损坏人类居住的环境,更不能为了私利而设计制造低级趣味的产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甚至用报废、有毒材料制造食品、药品等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6.技术规范原则: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综合。7.可持续发展原则:产品的设计既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例1(2012浙江6月会考,7,2分)刘祥想设计一款座位数量可增减的凳子。需要时,座位可以增加;收拢时,可作为凳子使用且占用空间较少。以下产品中,对上述设计提供信息支持较少..的是()【解析】题干要求设计的凳子能够增减座位数量,B项方案不能实现这一要求,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例2(2012浙江6月会考,5,2分)如图所示的电动螺丝刀,其前端的磁性托架可以固定螺丝;内置LED灯,方便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使用。这主要体现了设计的()A.实用原则、创新原则B.经济原则、技术规范原则C.美观原则、创新原则D.道德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解析】“磁性托架”使螺丝刀不易与螺丝脱离,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内置LED灯”是一般电动螺丝刀不具备的新功能,体现了设计的创新型,因此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产品的造型、成本、符合标准、环保等内容的描述,因此B、C、D项中的相关设计原则无法判断,因此B、C、D项错误。答案A重点难点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产品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其一般原则对设计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一般地,产品必须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所以使用原则是最基本的。但对于生产商来说,不断地创新就成为他们制胜的关键;而其他一些产品(礼品、装饰品),则首先要通过美观的外形设计表达特别的情感。例3(2012浙江6月会考,6,2分)如图所示的多孔插座,两面均没有插孔,带有夹子,通电后蓝色环状灯会亮起。以下评价中不恰当...的是()A.夹子式设计便于插座固定B.插孔符合技术规范C.蓝色环状灯起指示作用D.双面插孔能实现节约用电考点四设计的评价◎基础知识一、设计的评价1.含义: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2.分类:(1)评价对象: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对设计成果的评价。(2)评价者:设计者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3.意义:对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二、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重点难点一、比较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内容关键词对设计过程的评价1.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2.各个环节或阶段的衔接和协调;3.阶段性成果的质量。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质量监控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等。对设计成果的评价1.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2.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功能、形态、效率、创新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和市场应用前景等。例1(2014浙江3月高考,4,3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课桌椅,客户试用后做出如下评价:设计新颖美观;桌椅连体结构和下部储物能充分利用空间;移动方便,适合分组学习。以上评价属于()A.对最终产品的评价B.对设计过程的评价C.对设计方案的评价D.自我评价【解析】题干所述的评价内容是对产品的造型、功能方面的评价,属于对最终产品的评价,因此A项正确,B、C项错误;是由客户而非设计者进行的评价,因此D项错误。答案A二、运用坐标图法表达评价坐标图法是产品评价的常用表达方法,它能够清楚地表示出产品的整体状态,并与完美状态相比,从而清楚地反映该产品设计的优势和差距。坐标图范例表现内容范例分析图形面积反映对产品的整体评价深色区域面积不大,表明产品的总体评价一般图形的尖角反映产品的优势图形的凹陷反映产品的缺陷产品在标准A方面表现出色,在标准E方面存在缺陷得分反映产品对该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例2(2013浙江3月高考,4,3分)如图所示是按照相同评价标准对电动车使用铅酸电池作出的评价坐标图,根据坐标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酸电池比锂电池质量小B.铅酸电池比锂电池价格低C.锂电池比铅酸电池环保D.该坐标图是对最终产品的评价【解析】两幅坐标图的评价标准相同,则两图可以进行比较。“质量小”方面,锂电池得分高,说明锂电池质量小,因此A项符合题意。答案A例3(2013浙江9月学考,4,3分)如图所示是一款笔记本电脑折叠支架及其评价坐标图。支架采用碳纤维材质制作,总重仅142克。根据该坐标图,下列关于该支架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场合比较广B.携带方便C.质量小D.价格低【解析】坐标图中的“价格低”的得分较低,说明产品较不符合这一评价标准,即产品的价格偏高,因此D项目符合题意。答案D【方法突破】一、方案的比较与权衡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方案的比较以明确各个方案对设计指标的符合程度为主,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期是权衡设计方案的必要条件,两者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各个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互相关联、相互制约。例1(2014浙江3月学考,5,3分)如图所示的连接件中,两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以下金属片需要经常拆装,以下金属片设计方案中合理的是()ABCD【解析】根据示意图,原有连接件拆卸时需将螺母旋下取出连接片。C项连接片两端圆孔均有侧向开口,拆卸时仅需旋松螺母,连接片即可从侧方取出,方便快捷,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设计分析的实例分析综合考虑功能、结构、安全、成本等因素是设计分析的基本内容,一个好的设计分析离不开对任何一个影响产品设计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例2(2015浙江9月学考,4,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儿童“骑马”脖套,可穿在大人身上,小孩子骑坐在上面并可绑定双脚,有利于小孩的安全。产品设计时以下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A.脖套贴合大人肩部的形状B.脖套材料要牢固可靠C.脖套座面适合小孩的臀部D.脖套尺寸适合大人的身高【解析】本题考查设计分析的实例分析。该产品只需要安装在大人的肩膀与脖子处,与大人的身高无关,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
本文标题:技术复习专题二设计的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