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书记在区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00316—3
—1—创优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基础全力加快雁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毛绍百同志在全区农业农村暨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会上的讲话(2010年3月12日)同志们:一年一度的农村工作会议,是全区一年规模最大的会议,也是全区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我们全体在家的区级领导都要参会,和长期在一线生产、生活、工作的村支部书记见面。区委、区政府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专门做了研究,对会议的筹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充分反映出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对工作在一线的村支部书记和乡镇干部的重视。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二是总结去年的农村工作,特别是提炼、推广农村工作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工作,动员全区干部群众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精神,抢抓农时、大兴产业,夯实基础、共建新村,奋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昨天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永鑫公司、南骏产业园、沱东新区、晏家坝示范园,对我区的工业、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昨天下午,我们请省委党校专家和有关区级领导,就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层信访维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工作对大家进行了培训,听了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志们都感慨收获颇丰。刚才,红堰村、天生村、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和保和镇四个单位分别就公路建设、信访维稳、合作社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他们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借鉴学习。稍后,鸿飞同志还要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大家回去后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增添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讲四点意见。一、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亮点、新突破2009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目标,按照“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文明新村”的思路,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农村社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6.3亿元,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增加38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非常不容易,—2—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现代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全年出栏生猪165万头,实现畜牧业产值22.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50%,被评为全省畜牧产业强县培育县。一是产业标准化水平得以提升。突出品种选育、圈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市场销售等生产环节,大力实施“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工程,着力推广养殖场“粪污内循环”和“零排放”模式,建立产品追踪溯源体系,全区生猪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专业合作社运作得以规范。坚持“盘活存量、提升质量、规范运作”,组建了7个合作社帮扶组,全面清理了社员构成,规范了财务管理,兑付了三级良繁体系建设补助资金4000万元,保护了业主和养殖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积极引进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的公司,通过入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养殖企业或者猪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有效化解了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了猪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三是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得以增强。着力强化生猪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智泰、惠洋2个生猪养殖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了鑫博、科辉2个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产业集群,全区生猪产业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中抗压前行。特别是面对去年6月份生猪价格严重下滑的不利影响,区委、区政府及时启动猪肉储备计划,拉动了全区猪价的回升,有力调控了生猪生产和市场供给,全区生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总的来说,在去年市场低迷、外围疫情比较严重的艰难环境下,我区畜牧业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一些大型的骨干企业还有很好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畜牧业的希望。(二)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突出“建大基地、创大品牌”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全区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2009年,我区被认定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一是优质粮油基地进一步做强。大力开展水稻、玉米高产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推进优良品种换代更新,全区粮油种植单产量明显提高,沱东60万亩粮油基地建设不断巩固。在自然灾害不断的情况下,全年实现粮食产量50.61万吨、同比增长1.2%。二是经济林木基地进一步做大。突出万亩蜜柑中心示范片带动,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探索实施“蜜柑八改”,蜜柑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每亩“千元增收”计划,“蜜柑之乡”品牌进一步打响,雁江蜜柑获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称号,沱西20万亩蜜柑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深入实施林权体制改革,种植速生杨、核桃等经果林15.4万亩,新生经济林木基地建设得以破题发展。三是绿色蔬菜基地进一步做优。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盛合、汇洋、龙旺等龙头企业和宰山、李家坝等蔬菜协会,带动沱江沿线30多个村、1.6万户农户,—3—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绿色蔬菜,在7个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建成了沱江沿线10万亩优质绿色蔬菜基地。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7.5万亩、产量达50万吨、产值达7亿元,被评为全省“十大特色蔬菜核心区”。现在雁江的蔬菜在全省,甚至在省外的重庆等地都小有名气。现在都讲规模经济,我们的市场要面向大城市、面向全国,规模越大,与市场的联系就越紧,价格就越高,所以我们今后的蔬菜种植规模还要扩大。四是劳务配送基地进一步做响。开展了“技能培训月”、“技能提升工程”等系列培训活动,培训农民工5.52万人次,获证人数达2.5万人,“雁江建工”、“川妹子”等劳务品牌进一步打响。全年输出转移29.3万人、同比增长2.4%,实现劳务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0.8%。(三)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级。坚持以基础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行一事一议,全面推进交通、水利、广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在交通上超常作为。围绕“区内循环,镇村通畅”思路,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着力拓宽筹资渠道,坚持高标准规划,突出高水平建设,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固定投资1.7亿元、是目标任务的2.5倍,其中民间筹资7574万元,占总投资的44.6%。特别是丹山镇一次就争取在外成功人士捐资100万元,回龙乡全年筹资280万元,保和镇筹资更是超过600万元!他们下决心、创机制、想办法,有效破解了筹资难题,值得大家学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年共建成农村公路351公里,这是雁江历史上道路建设成绩最好的一年,实现了100%的镇乡通水泥路,100%的村通公路,57%的行政村通水泥路,超全省“十一五”期间50%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7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十一五”通乡公路建设任务!在这里,要向各位村支部书记道一声辛苦了!二是在水利上主动作为。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原则,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统筹推进了农村饮水安全、集雨节灌、病险水库整治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1.9%,建成中小型水利项目906处,整治病险水库16座,新建和改造电灌站80余处,新增节水灌面1.42万亩,解决了7.5万人饮水困难。三是在电力广电上全力作为。紧抓重大项目不放松,强力推进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天星变电站、农网改造等电力基础设施和广电“村村通”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35亿元,500千伏变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天星变电站项目正加快建设,改造农村电网310千米、农村配电变压器45个,广电“村村通”工程通村率达100%。(四)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围绕“布点—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整合项目投入,发动群众参与,全区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一是集中力量,“点”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晏家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4—设,成功引进永鑫、盛禾、华蔬等实力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全省一流的沼液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280户、绿色蔬菜1000亩,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5248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244元,呈现出“产业兴盛、设施完善、民居靓丽、乡风文明”的雁江农村新亮点,并在全省“52+3”比选中,成功申报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在发掘新的典型的同时,对老典型的继续培育、提升的工作也要加强。老典型要有新作为,看了晏家坝后要迎头赶上,其它的村也要有学习赶超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做强支撑,“线”上取得新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原则,在省道106沿线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社41个、适度规模养殖户2000余户,在国道321沿线建成绿色蔬菜基地2.3万亩、特色水果基地20万亩,两条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上的农民人均收入515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46元。三是统筹兼顾,“面”上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三村”工程和文明新村创建等活动,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支持村两委班子和致富能人带领村民大兴产业、共建新村,已建成新华村、柳铺村等25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004元,位居全市第一。(五)农村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围绕“建强班子、保持先进、融入中心、推进发展”总体思路,突出重点,筑牢基础,扎实开展农村党建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快发展的内驱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宣传党的政策、联系党员感情、促进党员交流的一个平台。2009年,我们充分发挥老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雁江农村加快发展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形成了奋力推进西部县域经济强区建设的共同愿望。二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发展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推进丘陵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提质扩面,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1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我党执政的坚固堡垒。特别是去年初,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在全省率先调高了村(社区)的干部生活补贴和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在任村支书、村主任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60元分别增至640元和580元,增幅最高达146%!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工程”,全年选聘大学生村官130名,发展农村党员539名,除了去年的农村工作会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外,我们还在区委党校集—5—中培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142人,建立完善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信息库,建成区级优秀人才示范岗41个、人才开发示范村25个,选聘农村特色产业辅导员51名,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六)农村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理念,深入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努力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条件,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教科文卫统筹发展。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扎实开展农村学校灾后重建,城乡教育发展愈加均衡。选派科技特派员29名,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个,建成农家书屋35个,农民群众精神文化体育生活不断丰富。严格执行人口计生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全区稳定保持低生育水平。着力完善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6.6%、名列全市第一。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实施“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扶贫帮困关爱行动”,与困难群众结成1940对帮扶队子,完成7个新村扶贫建设,解决绝对贫困人口900人,清水乡鲤鱼村整村扶贫成效尤为明显。强力推进“安居工程”,全区农房灾后维修加固全面完成,共发放补助7900余万元。去年,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实行了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老百姓的一个具体体现。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和“网络信访”活动,信访渠道进一
本文标题:毛书记在区委农村工作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00316—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5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