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注会税法课后作业第一章
第一章税法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中()是核心,()是保障。A.无偿性强制性B.强制性无偿性C.固定性强制性D.无偿性固定性2.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于权利性法规D.税法具有综合性法规的特点3.下列关于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它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B.税法与刑法的调整范围不同,但违反税法情节严重触及刑律者,将受刑事处罚C.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不再另行规定;出现不一致时,优先按照民法处理D.税法与行政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4.下列关于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B.税收公平原则认为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C.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D.实质课税原则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5.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A.法律优位原则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C.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6.“自2010年l2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简称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城建税征税问题上对内外资纳税人平等对待,这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A.税收法定原则B.税收公平原则C.税收效率原则D.实质课税原则7.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另一方的确定,采用的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地兼属人的原则D.属人属地并重的原则8.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力主体双方的权力与义务是平等的B.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力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C.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D.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的9.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D.税收法律事实10.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A.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B.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等C.法律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D.法律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等1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是由()来决定的。A.税收法律制定B.税收法律实施C.税收法律事实D.税收法律本身12.税法的构成要素中,()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A.纳税人B.征税对象C.税目D.税率13.某纳税人5月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4600元,若规定起征点为30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入为0~3000元,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为3000~5000元,适用税率为10%,则该纳税人应纳税额为()。A.160元B.230元C.310元D.460元14.下列税种中,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的税种是()。A.印花税B.土地增值税C.工资、薪金所得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D.营业税15.我国目前税收体系中采用超率累进税率的税种是()。A.增值税B.个人所得税C.资源税D.土地增值税16.我国目前税制基本上采用的是()的税制结构。A.间接税为主体B.直接税为主体C.间接税和直接税双主体D.无主体17.我国直接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A.25%左右B.40%左右C.50%左右D.60%左右18.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属于()。A.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B.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C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D.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19.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税收行政法规由()制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B.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务院20.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的阶段有()。A.起草阶段、审议阶段、公布阶段B.提议阶段、表决阶段、公布阶段C.起草阶段、审议阶段、表决和公布阶段D.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21.《个人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A.既是实体法,又是普通法B.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C.既是实体法,又是基本法D.既是程序法,又是国内法22.下列税种中,其全部收入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是()。A.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B.城镇土地使用税C.车辆购置税D.车船税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税收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B.国家征税依据的是财产权利C.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多样性的形式特征2.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的有()。A.法律优位原则B.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C.税收法定原则D.新法优于旧法原则3.以下说法符合税法的法律优位原则的是()。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B.我国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效力具有同等效力C.税收行政规章效力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D.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4.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下列选项属于纳税义务人的权利的有()。A.多缴纳税款申请退还权B.依法申请减免税权C.申请复议权D.提起诉讼权5.以下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义务不对等B.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C.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因而税法本身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D.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6.下列关于税法的构成要素的表述,错误的有()。A.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B.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对课税对象质的规定C.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D.税目是对课税对象量的界定7.我国现行税制中采用的税率有()。A.比例税率B.超率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超倍累进税率8.以下各项中,属于我国税收立法应遵循的原则有()。A.从实际出发的原则B.效率优先的原则C.民主决策的原则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9.下列各项中,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有()。A.国家税务总局B.财政部C.海关总署D.人民政府10.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级次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税收规章B.《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属于税收行政法规C.《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属于税收行政法规D.《增值税暂行条例》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11.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法律的有()。A.《个人所得税法》B.《税收征收管理法》C.《企业所得税法》D.《增值税暂行条例》12.下列各项中,属于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的有()。A.《税务代理试行办法》B.《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C.《税收征收管理法》D.《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13.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的有()。A.《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B.《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C.《企业所得税法》D.《税务代理试行办法》14.下列关于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税法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原则,表述正确的有()。A.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B.同一层次的法律中,普通法优于特别法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D.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1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我国税法体系中的()。A.税收基本法B.税收实体法C.税收程序法D.国内税法16.以下关于税法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A.所得税类税种的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一般不存在税负转移或转嫁问题,属于直接税B.流转税属于直接税C.流转税是按照商品和劳务收入计算征收的,但最终由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负担,属于间接税D.个人所得税属于间接税17.按照征税对象分类,下列各项中属于资源税类的有()。A.营业税B.房产税C.资源税D.城镇土地使用税18.下列有关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说法,正确的有()。A.中央税的税收管理权由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掌握B.地方自行立法的地区性税种,其管理权由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C.除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D.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可自行调整当地涉外税收的优惠措施,但应报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备案19.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批准,()可以拥有某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A.首都B.直辖市C.民族自治地方D.经济特区20.下列各项中,属于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有()。A.增值税B.消费税C.城镇土地使用税D.耕地占用税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2.【答案】C【解析】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税法属义务性法规的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所以C选项错误。3.【答案】C【解析】民法的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有偿;税法的调整方法的特点是命令、服从。民法与税法不发生冲突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问题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4.【答案】D【解析】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节约税收征管成本;实质课税原则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5.【答案】D【解析】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6.【答案】B【解析】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再区分内外资企业,发生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纳税义务的都要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税收公平原则。7.【答案】C【解析】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征纳双方,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8.【答案】A【解析】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只是因为主体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所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因此,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9.【答案】C【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10.【答案】B【解析】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因双方是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因此,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是不一样的,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11.【答案】C【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必须有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12.【答案】B【解析】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税种的基本征税范围,同时征税对象也决定了各种不同税种的名称。13.【答案】C【解析】应纳税额=3000×5%+(4600-3000)×10%=310(元)
本文标题:注会税法课后作业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5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