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一章现代物流运输概述
运输管理学主讲人:陈月明运输管理学第一章现代物流运输导论第二章公路运输第三章铁路运输第四章航空运输第五章水路运输第六章管道运输运输管理学第七章集装箱运输第八章国际多式联运第九章物流运输成本管理第十章物流运输信息管理第十一章运输纠纷及其解决第十二章绿色物流运输管理第十三章物流运输决策第一章现代物流运输导论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第二节运输与物流的关系第三节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和分类第四节现代运输系统第五节物流运输市场第六节运输合理化第七节物流运输质量管理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一、运输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运输(Transportation)就是“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的发展阶段1、以水路为主的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门”号;•1838年英国轮船“南啊斯”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是在公元前4000年由西亚美索不达来亚人开挖的运河。中国广西灵渠凿成于公元前214年,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大运河在元朝时已从大都(北京)通到南方的杭州,全长2400公里。1869年,苏伊士运河修建技术发展到新阶段。巴拿马运河于1881年在救国工程师雷赛主持下开始修建,他破产后,由美国人在1914年完成,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2、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时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1814年斯蒂芬孙发明了机车;•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通车;•我国最早的铁路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宣武门外由英国人杜兰德建造的约1华里长的窄轨铁路,清代末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己建造的铁路。3、管道、公路、航空运输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188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在德国诞生,由戴姆勒(奔驰的创始人)发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世界第一架飞机在美国上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道运输流体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0多年,用打通的竹管连接起来的管道运送卤水。4、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运输的特点1、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2、运输业的产品既不能储备也不能调拨3、运输需要的派生性4、运输与生产、消费的相依性与超前性5、运输业的公共服务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三、运输的地位1.运输时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2.运输时连接产销、沟通城乡的纽带;3.运输时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先行者”;4.运输时保证生产、生活供应的基本条件四、运输的功能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提供两大功能:物品移动和短时储存。短时储存物品移动物流管理中运输的两大功能物品移动: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半成品,还是产成品,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被移到下一阶段,还是移动到终端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短时储存:就是将运输工具(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作为临时的储存设施。使用该功能时,需要综合其适用条件和成本因素。五、运输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运营的两条基本原理是批量经济和距离经济(如下表所示)。在评估各种运输决策方案或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批量和距离最大化,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期望。经济形式存在原因举例批量经济1.固定费用可以按整票货物量分摊。2.享受运价折扣1.整车运输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运输2.能力较大的运输工具的每单位运输成本要低于能力较小的运输工具距离经济1.分摊到每单位距离的装卸费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2.费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800公里的一次装卸成本要低于400公里二次装卸。批量经济与距离经济的比较第二节运输与物流的关系一、运输与物流的区别1、物流在时间上的刚性约束2、物流服务在时间上的弹性调整3、物流服务在范围上的延展性4、物流服务是为企业营销进行的创造性设计5、物流服务在实力上须有长期性伙伴关系二、运输与物流其他环节的关系(一)运输与包装的关系运输与包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运输方式决定对货物的包装要求,包装有便于运输的功能。(二)运输与装卸的关系装卸活动是影响运输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装卸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手段。(三)运输与储存的关系运输是库存控制的一个外部影响因素,运输活动组织不利会延长物质在生产者仓库中的存放时间,同时也会使消费者的库存增加。(四)运输与配送的关系货物运输分为干线部分的长距离运输和支线部分的短距离运输,配送是面对客户的支线部分的短距离运输。三、物流对运输的超越1、物流是远远超出运输范畴的系统化管理2、物流不同于运输只注重实物的流动,它还同时关注着信息流和增值流的同步联动3、物流的出发点是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益为中心的4、物流的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5、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第三节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和分类一、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系统运输线路运输节点运输工具通信设备1、运输节点所谓运输节点,指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处于运输线路上的、承担货物的集散、运输业务的办理、运输工具的保养和维修的基地与场所。运输节点是物流节点中的一种类型,属于转运型节点。一般而言,货物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2、运输线路在现代的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有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3、运输工具运输工具是指在运输线路上用于载重货物并使其发生位移的各种设备装置,它们是运输能够进行的基础设备。根据从事运送活动的独立程度可以分为三类。仅提供动力,不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运输工具,如:铁路机车、牵引车、拖轮。1没有动力,但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从动运输工具,如:车皮、挂车、驳船。2既提供动力,又具有装载货物容器的独立运输工具,如轮船、汽车、飞机等。管道运输是一种相对独特的运输方式,不像其他运输工具那样可以凭借自身的移动带动货物移动,故可将泵(热)站视为运输工具,甚至可以连同钢管都视为运输工具。34、通信设备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是运输量大、运输速度快,需要有相应的通信设备来传递、收集、处理、发送各类信息,以加强运输工具与线路、站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二、运输的参与者1.托运人和收货人2.承运人3.政府4.公众运输服务的提供者1.单一方式经营人2.专业小批量货物承运人3.联运经营人4.中间商三、运输的分类1、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可划分为5种类型。运输分类适用范围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铁路运输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和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的货运水路运输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并在内河及沿海,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航空运输主要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高的高价值货物的运输管道运输主要适用于大宗流体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煤浆、矿石浆体等2、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按运营主体不同分类,运输方式可划分为3种类型。运输分类特点自营运输多限于公路运输,以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且多以近距离小批量货物运输为主经营性运输广见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业中,是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最常见的汽车营业运输系统一般可分专线运输及包车运输公共运输体系的构筑投资相当大,回收期长,风险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基础性系统,在我国一般没有相应的企业投资经营3、按运输的范围分类按运输的范围分类,运输方式可划分为4种类型。运输分类特点干线运输速度一般较同种工具的其他运输要快,成本也较低,是运输的主体支线运输与收、发货地点之间的补充性运输形式,路程较短,运输量相对较小二次运输由于是某个单位的需要,所以运量也较小厂内运输一般在车间与车间之间,车间与仓库之间进行4、按运输的作用分类按运输的作用分类,运输方式可划分为2种类型。运输分类时序性集货运输货物“集中”后才能利用干线运输形式进行远距离及大批量运输配送运输干线运输完成后将货物“分发”给零散分布的各个用户5、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按运输的作用分类,运输方式可划分为3种类型。运输分类特点一般运输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服务的适应性不强联合运输可缩短货物的在途运输时间,加快运输速度,节省运费,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托运手续,方便用户多式联运比一般的联合运输规模要大,并且反复地使用多种运输手段,以实现最优化运输服务6、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运输方式可划分为2种类型。运输分类特点直达运输可以避免中途换装所出现的运输速度减缓、货损增加、费用增加等一系列弊病,从而能缩短运输时间、加快车船周转、降低运输费用。中转运输可以将干线、支线运输有效地衔接,可以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运输效率。第四节现代运输系统一、运输系统及其现代化1、由单一的运输系统结构转向多种方式联合运输的系统结构。2、建立了适用于石油、肥料、水泥、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的专用运输系统。3、集包装、装卸、运输一体化,使运输系统向托盘化与集装箱化方向发展。4、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开发了一些新的交通系统、收发货物系统等,以解决日益增大的物流量而引发的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二、现代运输系统的结构运输系统结构的形式,从不同国家或地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现代运输系统结构1、并联结构各运输子系统间为一个并联关系。现代运输系统并联结构2、串联结构各运输子系统间为一个串联关系。客货运输任务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客货运输实现运输系统串联结构图串联的运输方式可能是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其中具体运输子系统亦可能不同,如铁—公—水或公—铁—水或水—铁—公,……等。3、串并联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交通子系统的组成结构,大多数为串并联关系,如图所示。串并联的运输子系统可能又有不同的组合。运输系统串并联结构图一、运输需求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有狭义的运输市场和广义的运输市场之分,它的形成源自于对运输服务的客观需求,以及合适的运输工具及有可供运输工具运行的铁路、公路、航道和港站等的运力供给,包括设施和劳务。指的是运输承运人提供运输工具和运输服务来满足旅客或货主对运输需要的交易活动场所,即进行运输服务买卖的场所是指一定地区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协调与组织,包括一定的交易场所、较大范围的营业区域和各种显性或隐蔽的业务活动第五节物流运输市场运输需求的特征(一)运输需求的特征运输需求的派生性。市场需求有独立需求与派生需求个别需求的异质性总体需求的规律性(二)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影响运输需求的主要因素二、运输供给(一)运输供给的特征运输供给的特征运输供给是指运输市场上运输服务的供给者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所需提供的运输服务的数量。(二)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军事需要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运输工具造价与科技发展政策的倾斜方向军事需要影响运输能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三、运输需求弹性与运输供给弹性运输需求弹性运输市场需求是以拥有一定货运量的全体需求者为对象,并表示在不同的运价与全体需求者间对运输工具需求量的关系,只要在每一运价条件下,求出各需求者需求量的总和即得市场总需求量。1现列出需求表,并给出需求函数。市场需求表运价(P)甲需求量(q甲)乙需求量(q乙)丙需求量(丙)总需求量(qd)502136404251130637162086102410101012321.运输需求弹性已知qd=f(p),用反函数表示:P=φ(qd),式中:P-运价;qd-需求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运输市场运价下跌,则需求者对运输服务的需求量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我们称之为运输需求规律。需求的变动是指运价以外其他条件发生变动而导致整条需求曲线的变动,见右图。需求量的变动是指需求者对于某种运输工具的需要量,因运价涨落而发生的变化,其变动是沿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从某一点移至另一点,见左图。一般用弹性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因运价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程度。运输需求弹性系数如果运价变化同需求量变化呈现相反方向,则弹性
本文标题:第一章现代物流运输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