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表格式)
1XX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材:二年级下册执教人:2目录一、全册教材分析二、教学进度计划三、单元教材分析四、教学设计单元内容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3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锐角和钝角,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二、本册的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册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2混合运算。3.万以内数的认识。四、本册教学难点1.有余数的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5六、课时安排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左右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混合运算(7课时)两步式题…………………………………………………4课时左右解决问题…………………………………………………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左右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小小设计师…………………………………………………1课时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左右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左右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八、克和千克(2课时)九、数学广角(3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6教学进度计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周3.2---3.6一、数据收集整理(3)3第二周3.9---3.13二、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4第三周3.16--3.201、除法的初步认识2、4第四周3.23---3.27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和复习4第五周3.30--4.3单元测试三、图形的运动(6)4第六周4.6--4.10三、图形的运动3清明假期第七周4.13---4.17三、图形的运动四、表内除法(二)4第八周4.20---4.24四、表内除法(二)4第九周4.27--5.1期中考试4第十周5.4--5.8劳动节放假第十一周5.11--5.15五、混合运算4第十二周5.18--5.22六、有余数的除法(6)4第十三周5.25---5.29六、有余数的除法七、万以内的认识(10)4第十四周6.1—6.5七、万以内的认识4第十五周6.8---6.12七、万以内的认识3儿童节第十六周6.15---6.19七、万以内的认识八、克和千克(2)4第十七周6.22---6.26九、数学广角——推理(3)4第十八周6.29---7.3十、总复习(4)期末考试4第十九周7.6期末总结试卷分析7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要点分析1、经历调查、统计的过程填写统计表,掌握统计表的特点。2、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调查的数据,并会顺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统计表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单元教学时间3课时8教学设计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者执教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1、认识统计表的特点。2、会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填写统计表。教学重点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统计表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统计表描述数据的优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9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人数(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10(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红黄蓝白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课后反思11教学设计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者执教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12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表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8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