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课题名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ZS0933课题类别数学教学经验总结课题负责人王睿鹏所在单位瑞金市第二中学通讯地址瑞金市第二中电话(办)(0797)2537552(手机)18370821207邮编342500e—mailwangrp108@163.com填表日期2013年3月12日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填表说明1.本表请打印填表,也可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书写要清晰、工整。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4、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邮编:330046联系电话:0791-8514394,传真:0791-8514336。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成果形式问卷调查,阶段性论文,总结性论文立项时间2009年1月日完成时间2012年12月日鉴定时间年月日是否通过鉴定课题主要研究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1王睿鹏男45中一瑞金二中2洪九发男31中二瑞金四中方案设计理论指导3杨平仔男34中二瑞金二中资料整理案例论文4洪占生男34中一瑞金二中实验操作案例论文5中小宝男29中二瑞金二中实验操作案例论文6杨慧珍女45中高瑞金二中实验操作案例论文7人员二、研究成果简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小学语文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学科,努力探索具有课程特色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方面。而课堂发展性评价又是小学语文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能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本课题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学校层面、学科教研组层面、年级备课组层面、课题研究组层面以及教师个体层面层层开展系列活动,探索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切实有效的模式和机制,并以论文、课例、示范课等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1、构建的“和谐课堂”,实现平等对话。2、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全面评价。3、坚持正面引导,寻求“鼓励”效应。4、融入师生真情,丰富评价语言。5、评价主体多元化,唤醒学生“我要评”。6、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1、完成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2、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结合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具体层面,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介绍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推广实验的研究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3、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四)成果的实践意义、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实践意义:构建了新评价模式,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教师用“真实打动学生”,“真情感动学生”,“真诚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丰富而灵活的”、“精彩的”、“师生互动的”、“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语文创新型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制定完善了《城关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达到了评价促进发展、提高能力的目的。落实了“课标”精神,活化了评价理念。学术价值: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拓宽了评价途径,培养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了评价的效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快了教研步伐,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社会影响:1、课题教研成果《提高评价实效促进学生发展》被县局作为先进教研组先进经验介绍材料在全县各小学广泛推广与学习。学校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县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先进教研组”、“‘新蕾杯’全国小学生作文童话创作及才艺大赛优秀奖”、“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第四届少儿书信大赛优胜组织奖”、“《基于blog的校本教研终身学习模式的研究》优秀课题奖”、“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学校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有13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获奖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课件,国家级的有3篇,省级4篇,市级16篇,县级23篇。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大赛中有7人获一等奖,送教、新教材培训、新教师成长培训、教学开放日活动中,进行了14次示范教学和讲座,推进了全县、全校的教研工作。3、课题组成员严梅(师傅)与康小虎(徒弟),在全县举行的语文师徒结对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何晓琼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获一等奖;孙琴莉在全市识字写字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4、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课题实施后在各兄弟学校拓展了模式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利用学校网站推广研究成果,把研究构想及教师研究成果,上传到于都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网站上,得到众多的家长、县内外教育同仁及社会的关注与高度赞许。(五)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特色与重要建树研究成果: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追寻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扣读导悟,读中释颖》《教学设计〈——是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识字一》《珍视朋友珍重友谊》《奖牌该颁发给谁》《建构习作生态场,塑造原生态课堂》《泡一杯清茶,品出真感觉》《绝交》《语文七色光五》《顺应儿童心理组织课堂教学》《狐假虎威》《语文七色光三》《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活动》分别发表于《语文研究与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江西教育》。课例《扣读导语,议中见悟读中释颖》论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备课改革探索》论文《基于blog的校本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研究》《给孩子插上阅读想象的翅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展性评价》《农村语文教学更需要评价创新》《巧用评价评言留住永恒微笑》《“音”“画”翩翩飞,课堂情浓浓》获省一等奖,《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语文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美丽的评价语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浅谈语文课堂有效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初探》《让习作课堂摇曳生命的绿色》获省二等奖,《鸟的天堂教学案例与反思》《在习作中寻找童真童趣》《让生活走进习作,让习作回归生活》《让心花在笔下自由绽放》《激情对话,灵动感悟--成吉思汗教学案例》获市二等奖。《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探微》《灵活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改变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放飞儿童的五彩梦想》《语文课堂因评价而充满花开的声音》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多彩斑孄的评价,和谐发展的课堂》《让语言焕发童真魅力》《神奇的手》《植物妈妈有办法》《我选我》《浅水洼的小鱼》《雨点儿》《语文园地二》获县一等奖。方法特色:在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在研究探索阶段,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在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总结法,应用法,实践法。重要建树:创新了研究方法,探索出“小学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模式与策略,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了范例。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内容提示:预定计划执行情况,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研究工作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问题尚需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建议。(一)预定计划执行情况本课题的计划研究时间是2006.9—2009.8,由于种种原因,推迟到2011年3月结题。在课题实施研究期间,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组严格按预定方案执行研究工作,课题组老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研讨、积累、反馈、再实践、再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形成了一批反映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成果的论文、活动方案设计、案例。初步建立了城关小学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量表,结题时,预定计划均以实现。(二)课题研究和实践情况本课题研究分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9—2007.2):利用调查分析法,完成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的调查并归因分析;开展专家讲座和教师培训,学习有关理论,树立科研意识;研究课题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07.2—2010.12):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深化对课题的认识;结合语文课堂发展性评价的具体层面,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介绍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果的研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推广实验的研究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总结阶段(2010.12.—2011.3):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的实验情况,总结研究工作,系统整理收集的资料,形成结题报告。(三)研究成效和收获理论贡献1、构建了新评价模式,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式是我们构建的新的评价模式,即:教师课堂学生真实打动学生“丰富而灵活的”“精彩的”学习的快乐语文课堂评价:真情感动学生“发展性评价”“真正的”成功的喜悦真诚引导学生“师生互动的”“创新型”和谐的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用“真实打动学生”,“真情感动学生”,“真诚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丰富而灵活的”、“精彩的”、“师生互动的”、“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语文创新型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制定完善了《城关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达到了评价促进发展、提高能力的目的。2008年学校获得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赣州赛区优胜组织奖;2009年获得县素质教育师范校荣誉称号;2010年在县教育局组织的调研考试中,获全县语文教学成绩第一名。2、落实了“课标”精神,活化了评价理念。课标提出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把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盛放知识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评价观点,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也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参评价,是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设条件。实践意义1、更新了教师的理念,提高了教师能力通过研究课题,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由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成为了研究的主体,集研究
本文标题: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