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试题(无答案)苏科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2、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二泉映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节奏不同3、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6、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器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太阳出来雾散了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9、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10、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21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13、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15、炎热的夏天,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B.该金属熔点低于26℃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6、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的越剧烈,说明物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1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8、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为了减少城市噪声污染,很多城市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在考试过程中,假如考场旁边有歌厅正传播摇滚乐队演奏的声音,这噪音(选填“属于”或“不属于”).1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2011年菜市制定了《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5月20日至6月20日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音不超过45(填单位).320、下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________过程中热量,产生的湿热空气被风机吹出。21、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试验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大于、小于)100℃.2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_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23、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前者是现象,后者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一现象的发生需要.24、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5、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26、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液体;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27、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__________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______热量。28、小明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图象,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有:;(写出两条信息).29、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Hz;阳光下,白雾渐渐消失,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属(吸/放)热过程.3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根据这个实验,说出一个你的发现。三、解答题:(每空1分,共32分)31、在某地做探究水沸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烧杯内的水翻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烧杯内的水是否已沸腾?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左图所示,4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一个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右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水沸腾后,从杯口冒出的“白气”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33、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②,;(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3)真空中声速是.34、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A或B)套装置.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9092949698100101102102102102102(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不同.(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35、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器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时间0123456789105/min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5)44℃时该物质处于态,第7分钟内该物质处于状态;(6)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7)分析该物质的熔化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3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选填“超声”或“次声”).(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Hz.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1)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
本文标题:江苏省宜兴市屺亭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次阶段性测试(10月)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2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