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江苏省2011年度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一摸语文试卷
试卷共8页第1页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洪国成第一卷(18分)考试时间:2011年3月24日题号123456答案下列各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序号填入上面的表格。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地壳(qiào)繁衍(yǎn)吝啬(lìn)缱绻(juǎn)B.惬意(xiè)精髓(suí)攒聚(cuán)山峦(luán)C.惩chénɡ罚苍穹(qiónɡ)剽悍(piāo)和煦(xù)D.贮藏(zhù)褒贬(bǎo)嶙峋(lín)笑靥(yè)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康”知识问答》在我市有线广播频道开播了,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市民宣传什么是“小康”。B.这项市政排水管网疏浚工程任务重,头绪繁,规模大。C.进考场前,一定要把钢笔啦,2B铅笔啦,小刀啦,圆规啦,直尺啦等文具都带齐。D.200毫升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双汇火腿肠“瘦肉精事件”感到震惊。B.今年春晚,草根明星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的歌声与专业选手一样美轮美奂。C.“延坪岛事件”发生后,朝韩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D.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是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B.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我们怎能忘却侵略者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C.可惜,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暴风雨里所诞生的》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D.我们三个人一组,同心协力,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任务。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江村小景》中,弟弟对母亲和妹妹的善良关心与哥哥的满身的流氓兵痞习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在这出戏剧中,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是对立的。B.美国国文学家杰克·伦敦所写的《热爱生命》与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都是人性的赞歌,生命的礼赞,是硬汉精神的形象化。C.《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父亲的病》《琐记》都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老师、保姆、父亲、朋友是《朝花夕拾》着力刻画的四个形象。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和国别体史书《战国策》。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试卷共8页第2页A.①③⑤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④⑤③①②D.⑤①④③②第二卷(72分)7.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尽管我们的人生旅途上可能会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但坚实的双脚会踏出成长的步lǚ,困难将造就璀càn的人生;尽管未来社会同样可能遇到地震、冰灾、龙卷风、泥石流般的苦痛,但只要我们bǐng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就一定能愈cuò愈勇。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1)苟全性命于乱世,。(2),悠然见南山。(3),直挂云帆济沧海。(4),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6)勿以恶小而为之,。(7),,国恒亡。9.2011年3月12日,日本强震导致福岛县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造成各类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80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已撤离,但一支50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始终坚守在核反应堆附近工作,成为阻止福岛核电站局面继续恶化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媒体褒扬为“福岛50人”。据英国媒体报道目前人数上升为181人,均为有相关经验的中老年志愿者,其中部分人员已去世。试想如果CCTV现场采访志愿者的子女,他们会如何提问,对方会如何作答?(4分)提问:回答:10.语文综合性学习。(4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留下我们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你将完成下面的任务:【自我激励】坐在中考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你肯定对语文有话要说,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语文学科的认识。(2分)例句:语文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学语文就是攀登上去摘果子。我的认识:【热点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表,请简要概括“初中毕业生的人生意愿”。(2分)就读高中上职业中专走向社会学生打算78%17%5%家长看法90%6%4%试卷共8页第3页阅读下面两首诗词曲,完成11~13题。(6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牛渚,地名。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船上讽咏自己创作的诗歌,非常赞赏,两人畅谈甚欢,不觉天已破晓。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13.李白的诗也是凭吊古迹,诗人在感慨什么?尾联对抒情有何作用?(2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4-17题(17分)甲文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文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ì。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ǔ。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面刺.:(2)闻.寡人之耳:(3)期年..:(4)不相说.:试卷共8页第4页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6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2分)(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16.两个片断中的齐王和邹忌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差异很大,试选择一人加以说明。(4分)17.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甲文写齐王主要用了正面描写,乙文写田忌主要用了侧面描写。D.乙文公孙闬成功劝谏邹忌告诉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语言要注意技巧。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8-21题。(13分)锄柄上的眼睛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试卷共8页第5页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18.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C.第③小节划线句,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19.第②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3分)20.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4分)21.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3分)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蕴涵的深层含义⑴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⑵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⑶阅读《故里之争,争到何时方是休》,回答22-25题。(16分)①李白的故里是哪儿,时下已然不是一道历史题目。湖北省安陆市和四川省江油市的李白故里之争难解难分,已经延续两月有余。日前,江油方面提出将把争端诉诸法律。②李白故里之争,缘起于安陆市在某电视台播发的一段称安陆为“李白故里”的广告词。这显然让早就拥有“李白故里”商标的江油市无法接受,遂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异议,认为安陆这一做法侵犯了江油的权益。但是,江油的“维权”却未得到国家工商总局的响应,矛盾也由此进一步升级。③类似情况在国内并不鲜见。近年来,老子、墨子、西施、诸葛亮等名人究竟该籍归试卷共8页第6页何处的争论,使很多城市陷身于口诛笔伐的历史名人争夺战中。更有甚者,连西门庆的故乡都有城市要争上一争。于是,书斋中的问题被升级为城市间的争端,甚至要为此对簿公堂。④其实,争端背后的动机并非学术问题那么单纯。有的名人故里确实存在争议,而有的争端则是生拉硬扯、趁机自我炒作的“明知故争”。这便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其实
本文标题:江苏省2011年度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一摸语文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0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