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1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2.秦朝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道”是A.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B.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C.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D.与乡同级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上(唐太宗)謂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今御之止有二策:茍非发兵殄灭之,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兵凶战危,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朕为民父母,茍可利之,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A.“存百姓”的思想B.虚怀纳谏的胸襟C.“战而后和”的策略D.文德治国的思想4.孔子在表达自己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体现出的主要思想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中庸之道D.长幼有序5.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C.真理高于—切的信念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6.在1812年侵俄战争前夕,拿破仑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A.颁布一部通行欧洲的法典B.强调以法国为主宰统一欧洲C.鼓舞法国士兵的斗志D.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7.有同学说“民族解放运动者都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所以,甘地是一个民族解放运动者”,根据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对此你认为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2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8.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9.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10.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①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②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③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④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爱因斯坦说“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A.重视经验积累B.重视定量分析C.重视科学实验D.直接服务生活12.右图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的对外目标是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B.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安全C.对外殖民扩张,称霸全球D.发展工业成为“世界工厂”13.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他所描述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14.以下关于凡尔赛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国联盟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B.对奥条约是凡尔赛体系的组成部分C.凡尔赛体系为英法所操控D.美国此时还无法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作用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3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①英国政府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②英国政府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威胁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6.下列对华盛顿会议前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状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B.美国对华坚持“门户开放”政策C.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17.以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有关英国妇女地位的两份资料。资料甲:一份地方报纸:“女性还不明白一件事:她们已经不太可能再从事那些有薪资的工厂工作。先前离开家庭杂事进入工厂的女性,如今被要求回到她们原来的锅、盘世界中。”资料乙:一位现代史家说:“把选举权视为是对战争中女性作出贡献的报偿,这是很简单的解释。实际上,仔细研究后会发现,战争带来的改变不多。那时报纸报导女性得到热诚欢迎,但在农场、医院和工厂,她们都被痛恨敌视。”关于以上两份资料的见解,下列叙述何者为宜?A.甲和乙认为战后社会对女性的看法未改变B.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女性的经济地位C.甲和乙认为大战改善了女性的社会地位D.甲的观点和乙观点互相有矛盾18.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A.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B.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C.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19.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要求在会内讨论山东问题,日本要求会外直接交涉。最后在美国的设计下,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由美、英两国列席观察以及必要时调解纠纷以弥分歧。这反映了A.美、日在山东问题上利益一致B.美、英对日本形成一定牵制C.中国未能维护本国利益D.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利者20.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4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22.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2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二、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5材料一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8分)(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6分)(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康熙帝和拿破仑为维护政局稳定和国家主权采取哪些类似的措施?(4分)27.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孙中山的主要活动1773年,援助波士顿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小小老师竭诚为您服务6活动的相似之处。(8分)材料二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2)材料二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材料四“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请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
本文标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3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