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选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秩序的两种重要手段,道德是法律的支撑。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4.中国特色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有实践/行动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6.立志虚躬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8.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9.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10.爱国主义与维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1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2.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13.政治安全各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14.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15.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16.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17.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18.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19.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20.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2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2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2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24.诚实守信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25.法律的一般含义: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法律的本质;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26.划分大陆系与英美法系的依据是法的历史传统。27.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法律的显著特征在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广泛的人民性。28.指引作用:法律具有能够为人民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29.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新、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30.司法机关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国家宪法日:12.431.我国国家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32.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33.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3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婚姻法》、《公司法》。我国现行宪法未规定罢工权、迁徙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所属的部门是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属于程序法部门。35.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36.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参与性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公开性是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时限性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3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38.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39.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4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4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既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42.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43.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服务群众直接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44.男女平等即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原则。45.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多选:1.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在人们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理想的类型:从主体的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从层次上分,有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3.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4.爱国的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5.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应树立的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8.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标准。9.端正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10.错误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1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12.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3.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14.道德发挥作用的力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15.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16.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17.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1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9.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20.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21.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22.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2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2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包括: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执法为民包括: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是文明执法。25.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26.如何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27.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8.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9.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和平进行原则30.我国当前就业形势: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31: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32.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33.结婚的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34.婚姻法规定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热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简答题: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主精神的核心。2.为什么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核心?①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③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3.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②促进民族团结③维护祖国统一④增强国防观念⑤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5.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及其关系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基础。6.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⑴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一致⑵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的自
本文标题:期末思修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