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浅析现当代文学的爱情悲剧类型
浅析现当代文学的爱情悲剧类型[摘要]爱情可以说是文学领域里的永恒题材,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描写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由于不同的创作时期、不同的创作主体、不同的创作意图,使得现当代文学中的爱情悲剧呈现出不同的格调。本文将从家长专制、文化冲突、伦理道德、心理变态、始乱终弃五个方面来分析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爱情悲剧类型原因Analysesthelovetragedyof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typesAbstractTheloveistheeternalthemeinliterature,sotospeak,andthedescriptionofloveinChinese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isfulloftragedy,butduetothedifferentperiodsofcreation,creationsubject,creationintention,andmakethelovetragedyinthe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presentadifferentstyle.Thisarticlewillfromtheautocraticparents,culturalconflict,ethics,psychopathiccurated,fiveaspectstoanalyzethereasonsforlovetragedy.KeywordsModern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Thelovetragedytypereason目录引言……………………………………………………………………………(1)一、家长专制型………………………………………………………………(2)二、文化冲突型………………………………………………………………(4)三、伦理道德型………………………………………………………………(6)四、心理变态型………………………………………………………………(7)五、始乱终弃型………………………………………………………………(9)结论……………………………………………………………………………(11)致谢语…………………………………………………………………………(12)参考文献………………………………………………………………………(13)1引言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许多作家都通过对爱情问题的艺术挖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着旋转的轴心了。”[1]我们不断挖掘、反复地描写爱情,但是爱情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完美,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爱情或多或少都带有缺陷,而爱情悲剧的形成则是其最大的缺陷。而正因为爱情本身的残缺之美,才能不断地激起作家创作的欲望。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作家尤其偏爱通过对爱情悲剧的描写来透视社会。由于创作时期、创作主体和创作动机的不同,所以这些爱情悲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根据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进行类型划分,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悲剧的爱情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自身内在的原因,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爱情的真谛。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而现当代文学中的爱情悲剧正是通过一幕幕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启发我们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因此对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2一、家长专制型纵观现当代文学中爱情悲剧,家长的专制是最大的外在阻力,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却遭到无情的外部力量(即家长专制)的拆散,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巴金的《家》就很典型地说明了家长专制对爱情的破坏以及所造成的无可挽回的爱情悲剧,给真正相爱的有情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觉新和梅两情相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结成连理,但却因为双方父母在打牌的时候发生了摩擦竟儿戏般地拿拒婚来报复,硬是拆散了这对有情人。在爱情面前,觉新懦弱并坚守所谓的“无抵抗主义”,他深深地爱着梅,却无法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努力争取,只是一味的顺从家长的意志,一味地退缩。在家长的安排下娶了瑞珏,他虽然也爱瑞珏,却不敢保护她,在瑞珏临产的时候,身为丈夫的他竟然无从反抗听从长辈们的“血光之灾”的迷信邪说,把妻子送到郊外阴暗、潮湿的小屋去生产。“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绝不反抗,却摊开双手,流着眼泪,悲声地对瑞珏说:‘你晓得我绝不相信,然而我有什么办法?他们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呵!”[3]因为他的不敢反抗,葬送了自己的妻子。小说中的另一对恋人觉慧与鸣凤的爱情也是遭到家长专制的阻扰,觉慧是高家三少爷,而鸣凤只是高家的一名婢女,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他们之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身为婢女的鸣凤注定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在封建社会里,婢女是不被主人当做人看待的,他们只是主人的物品,于是鸣凤被高老爷当成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妾,而鸣凤不屈从于主人的安排,最后选择投湖自尽。觉新和梅、瑞珏的爱情悲剧是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而觉新明明知道却没有去反抗,不敢冲破这个吃人的樊笼。就像小说中觉慧所说的“这般人是没有希望了,是无可挽救的了。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见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4]他的不反抗,只是怕担不起那个不孝的罪名,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他不仅害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更是害了自己的一生。觉慧和鸣凤的相爱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可以说觉慧的思想是超越同时代的人的,体现了五四时期平等自由的思想观念,但是觉慧的思想还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他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能够冲破传统世俗观念与鸣凤恋爱,另一方面却又在遗憾着鸣凤的身份地位,若是她跟琴一样该有3多好。因为觉慧的立场不够坚定,在鸣凤最需要他的时候没能履行自己的承诺,以致鸣凤在绝望之余投湖自杀。实际上他还是不可能逾越那一道阶级的鸿沟。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新月与楚雁潮相爱,却因为梁君璧的阻挠,即使新月在生命的终点也没能在一起。对于儿子天星的婚姻,梁君璧更是老谋深算,为了选一个满意的媳妇,她设圈套让荣桂芳与天星相互产生误会,直至切断他们的关系。因为家长专制,他们的爱情没法开花结果,最终只能在遗憾中感叹。梁君璧是封建家长专制的代表,她执着地维护着封建伦理道德观和穆斯林的信仰,她以穆斯林不能与卡斐尔结婚为由,拆散了新月和楚老师。她又以门当户对为借口,策划了亲生儿子的爱情悲剧。这就是封建家长对儿女爱情婚姻的控制力。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她狠心地扼杀了儿女们的幸福。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家长的专制就能摧毁一段段爱情?究其根源是封建礼教根深蒂固,而受害的主人公自身的思想局限,有的虽然有反抗意识,但是意志不够坚定,还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重入世,并且用“仁”、“礼”、“和”来规范人伦关系。仁,是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礼,是最高的理想境界,是所有制度和规范的代名词,是实现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和,是儒家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状态,即和谐。只要“礼”能够形成一种行为规范自觉成为人们价值定向,那么,“中和”的境界就可实现。所以说“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农业社会血缘宗法制上的以伦理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实现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秩序和政治伦理秩序”。[5]在封建礼治秩序中,人们没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幸福,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家族的利益为主,个人幸福服从于家族利益。而子女的婚姻关乎着家族繁衍的大事,更要被纳入到礼治秩序中去。但是,这并不是件好事,因为“礼”只重婚姻而不重爱情甚至排斥爱情,所以男女双方美好的爱情,与强大的“礼”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很难战胜。又如田汉的《获虎之夜》,讲述莲姑与黄大傻两人相爱,却因为父亲的极力阻挠致使黄大傻自杀,造成了爱情悲剧。封建制度始终是拆散真正相爱的青年男女的最主要的阻力。而在张铉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存妮和小豹子的爱情在这个封建意识极浓,“左倾”猖獗的年代,是决不允许的,于是造成了爱情悲剧。于是存妮自杀,小豹子则4被冠上“强奸致死人命”的罪名被捕入狱。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自由恋爱依旧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家长专制依旧是破坏爱情的罪魁祸首。由此看来,不管在现代还是当代,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始终是爱情最大的阻力,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残酷地摧残青年们的爱情。二、文化冲突型因为文化信仰的不同导致观念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同时是两种不同信仰所不能接受的,由此产生了冲突,于是动摇了青年人们的爱情,造成了爱情悲剧。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异族婚姻使然,苗汉两族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使翠翠父母的婚姻受到巨大的压力。其次军人具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独女也不愿意离开老父亲,所以两人无法结合又不愿逃离,最后一个服毒一个生下女儿后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凌宇指出‘《边城》在骨子里,是一场苗汉文化冲突的悲剧’。”[6]沈从文说:“湘西在过去某一时,是一例被当作蛮族看待的。虽愿意成为附庸,终不免视同化外。被歧视也极自然”[7]。因此,“湘西人民,尤其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里养成怀疑与敏感的心理”[8]。他们不相信和理解外人,反之他们也不被理解和相信。他们只是默默地守着故乡的土地,守着那片桃花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形成的群体心理、生活习惯和态度,深深影响着茶峒人的生活,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此苗汉两族始终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隔阂,成为翠翠与傩送爱情的阻力。悲剧往往具有延续性,在翠翠身上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实质上是苗汉民族婚俗的对立与矛盾。苗族的婚俗,是提倡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成婚。在小说中,傩送以“马路”求婚,是苗族的习俗。他相信唱山歌能使翠翠心领神会。而天保以“车路”求婚,这是汉族的婚俗观念。这种自主与包办的对立,成为马路与车路对立的实质性内涵。它们分别体现出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婚姻形态,而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夭折了。在《边城》中这种文化的冲突是不明显的,而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文化上的冲5突是显而易见的,且不可调和,直至今日,穆斯林和汉人的通婚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古兰经》里禁止穆斯林和卡斐尔结亲。而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正是因为不符合穆斯林的教义教规而被梁君璧无情的拆散,造成爱情悲剧。当楚雁潮说他不信任菩萨,不信任任何宗教,但是尊重任何宗教信仰,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令韩太太放心,“他太天真了,他对伊斯兰教的一知半解毕竟太肤浅了,仅仅是“尊重”就够了吗?尊重并不等于信仰,他那一句“不信仰任何宗教”就足以使韩太太反感了!”[9]在韩太太的眼里,不信奉伊斯兰教,昧真悖道的卡斐尔,这些人都是恶人,他们的归宿是火狱。她宁愿眼睁睁的看着女儿痛苦的死去,也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不信仰伊斯兰教的汉人,这是何等的狠心!她固执地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就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持着血统的纯净,不顾女儿的死活,可见文化信仰的冲突深深地破坏了美好的爱情,扼杀了多少爱情,造成了多少爱情悲剧!在传统的理念中,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接纳这个人而已,还必须接受他的家庭和他所有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恋简单,没有契约,可是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他们是否认同各自的文化、思想观念对于恋爱双方能否结合至关重要。所以不同文化的信仰往往有着很大的冲突,因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摧残了一段段爱情。不管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悲剧还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它们都呈现出了不可调和的文化冲突。《边城》的悲剧,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悲剧,体现了湘西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织并存的状态。而《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更多的是宗教信仰不同所引起的冲突,主要是信不信仰宗教的冲突,穆斯林们执着地维护着自己的宗教,谨遵教规教义,不做违反教规教义的事。但是仅仅只是文化冲突就真的能摧毁他们的爱情吗?不是的,文化冲突只是客观上的原因,从主观上来看,悲剧主人公各自的
本文标题:浅析现当代文学的爱情悲剧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280 .html